分享

张大千荷花精品赏析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5-05-06

《红荷》 38.5×41.5cm 1948年作

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美丽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喜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认为,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张大千常作小品荷花,但也有许多壮观的大幅荷花作品, 张大千喜爱画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千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水墨芙蓉》 132×68cm 1946年作

张大千画荷可分为三类:一是工笔荷。二是写意红荷和白荷。这类画现存最多,个性最强。画中的主体通常都是一朵或几朵舒展开的花瓣,中间露出莲蓬和花蕊。花瓣双勾,但不过多敷色或墨,只在勾线处用少许淡色或淡墨,在花瓣的尖部用浓色或浓墨勾画,花蕊用藤黄和大红点出,清新淡雅,让人百看不厌。三是勾花点叶荷。这类画是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作品,明显受明代周之冕、孙克宏勾花点叶画派的影响。荷花通是朱红色,然后用泥金勾勒出轮廓线和花瓣上的细脉,使整朵荷花都突显出来,这种“金丝荷花”,张大千晚年画的最多。


《墨荷》 132×66cm 1946年作

张大千画荷有许多独特之处。他跟弟子糜耕云说“画荷主要在于画荷叶及荷梗”。他画荷叶喜用湿笔,学八大而略有变化。他画荷梗喜用渴笔焦墨,个人风格突出。张大千晚年曾和台湾画家江兆申谈及他的画荷梗的方法,“大幅荷杆都是两笔完成,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关于这一点,他的老友、著名书画鉴定家、画家谢稚柳先生的话也可作为印证,“曩昔常观张氏画荷,丈二整纸,荷杆自上而下一笔,再自下而上一笔,两笔接拢,粗细无差,似是一笔而成,天衣无缝。此等功力,唯张氏一人而已。”他还说“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粉荷图》 106×40.5cm 1948年作


《荷花》 38.5×41.5cm 1948年作

《墨荷》 38.5×41.5cm 1948年作

《粉荷》 38.5×41.5cm 1948年作


《荷花》 38.5×41.5cm 1948年作

《青莲》 38.5×41.5cm 1948年作

《墨荷》 132 ×66cm 1946年作


《粉荷》 38.5×41.5cm 1948年作

《蓝荷》 38.5×41.5cm 1948年作

《秋水芙蓉》 204×97cm 1954年作

《金线荷花》 178×87cm 1954年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