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难忘童趣 2015-05-07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黄祖模;编剧:鲁彦周;摄影:张锡龄;录音:林秉生;美工:刘藩;作曲:王易;导演助理:毛吟芬
主演:张瑞芳(陈淑贞)、张子良(杨德丰)、师伟  (李英)、茂路  (淑贞父)、黄耐霜(淑贞母)、柳杰 (李朝芳)、何剑飞(陈春茂)、杨公敏(马奇瑞)、徐薇(张芝兰)、宣景琳(李英母)、周敏(黄正荣)、吴靓娴(吴文玲)、王钧(陈道顺)、崔超明(周夏路)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剧情介绍

安徽宿县某农村妇女陈淑贞,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农业互助组。当时有一些妇女和缺少劳动力的人家还留在组外,陈淑贞便在指导员杨德丰的支持下,从原来的互助组退出来,把一些没有参加互助组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三八互助组,种麦的时候她们没有耕牛,便大家凑钱买来耕牛翻地。不料麦苗刚刚长出便遇到霜冻的袭击。别的互助组纷纷把麦苗犁掉重又种上杂粮。遵照上级指示,陈淑贞和三八互助组的组员们浇水救苗,麦苗又重现生机,小麦获得丰收。一次,互助组成员之间在劳动时产生了纠纷,陈淑贞又把大伙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并被选为社长。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洪水泛滥,庄稼被水淹了。陈淑贞带领大家排水抢种,最后获得了粮食大丰收。五七年反右运动中,陈淑贞坚持把余粮卖给国家,与社长周夏路破坏统购统销的行为作了斗争。之后,她又带领农民挖洞开渠,把旱地变成水田,防治了旱涝灾害。人民公社在宿县的土地上成立了。

 

幕后花絮
解放初期,安徽宿州市埇桥区三八村妇女陈淑贞带领6户农民,利用仅有的20亩耕地和一头毛驴成立了互助组,后来又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联社。1958年春,在联社的基础上成立了三八人民公社,陈淑贞当选为社长。1959年陈淑贞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赴京开会期间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上海电影制片厂以陈淑贞的事迹为题材拍摄了电影《三八河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全国劳动模范陈淑贞龙冬花 、杨桂枝管福英及韩翠英  瞿庭培  杨哲伦  严凤英  李道英  殷光兰出镜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黄梅戏演员严凤英也来到了三八村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10月,刘少奇和劳动模范陈素贞、电影演员张瑞芳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等也来到了三八村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左起:严凤英、×××、张瑞芳、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电影连环画《三八河边》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转摘)陈淑贞与电影《三八河边》 /赵汗青

电影《三八河边》的开拍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进行的。1958年著名电影演员张瑞芳来到安徽拍摄以陈淑贞真人真事的纪录性艺术片《三八河边》。片中真实再现了陈淑贞的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人民公社社长的历程。在此片拍摄中,张瑞芳和陈淑贞几乎如影随形,结下了姐妹般的深情。陈淑贞的母亲陈大娘也将张瑞芳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时常向张讲述陈淑贞苦难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种种生活细节。张瑞芳第一场戏出场时穿的那件旧棉放,就是陈大娘将陈淑贞穿过的破棉衣洗净,补好后交给张瑞芳的,张瑞芳对这件服装至今仍感到意味非比寻常。在村里拍摄的一段时间里,当地群众看到张瑞芳跟陈淑贞走在一起时说咋看咋像姐妹俩。

张瑞芳就曾回忆说:《三八河边》这个戏真是以“跃进”的速度进行的,从拿到剧本到影片完成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许多工作都打破了过去按部就班的惯例,而是将下生活、准备剧本及实地拍摄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导演黄祖模是边深入生活边写分镜头剧本。演员组是上午和自己的对象一同生活、劳动,下午研究剧本、准备角色和进入拍摄。等进入内景拍摄时,就更紧张了。比如:属于同布置、同方向、同角度的戏,就集中在一起的,省去了大量调整灯光的时间。但奇怪的是全体演员的表演质量并没有因此降低,原因是大家齐心协力,一起讨论、一起“碰词”,有声有色,像集体说书一样,每个人对剧本从头到尾都滚瓜烂熟,所以在同一个场景下,无论故事情节怎么跳来跳去,我们都能马上接上茬。后来,电影全部拍完,我们看样片,见我在银幕上高兴时就双手合拍一下,还有拉着指导员手臂说话的样子,大家都说:“这是陈淑贞的动作!”看来,我抓住了陈淑贞的神似之处:那些动作并不是刻意设计的,而是我把平时观察到的陈淑贞的一些下意识动作,自然而然带出来的。再看其他演员所扮演的“一窝子女人”在真的社员当中也很协调,一般观众分不出哪些人是职业演员、哪些人是当地村民。这个结果让我心里特别高兴。

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三八河边》在同时代的同类型影片中拍得是成功的,一年来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次年,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共同评选“1959年最佳影片”的活动中荣获第一名。

可惜,《三八河边》今天已经不能向观众复映了。不过戏里戏外都给我留下许多宝贵的回忆。有两个人,是我每次回想当年都自然而然要提到的。

一位是当年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那时我们正在安徽宿县外景地。一天晚上大雪纷飞,公社派车将我们摄制组的主创人员接到公社会客室等候着。里间的会议已接近尾声,只听见一阵阵的笑声传到室外。不久,少奇同志走出来和大家见面,他身后跟着的就是我至今也忘不掉的陈淑贞。夫人王光美同志把我拉到少奇同志身边。我指着少奇同志另一侧的陈淑贞说:“她是真社长,我是假的。”少奇同志幽默地说:“我们欢迎女同志当领导,至少强迫命令可以少些吧!”这话引起在场人一阵欢笑。一旁的记者不停地拍照,我和陈淑贞一边一个拉着国家主席的手臂,拍下许多喜气洋洋的照片,其中一张曾被当时的《大众电影》当作封面。

文革后陈淑贞恢复了职务,也和张瑞芳恢复了通信,不是姐妹的姐妹,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和感情。可又有谁能料到陈淑贞于1980年元月27日遭遇车祸而不幸逝世,年仅五十四岁。

 

1958年电影《三八河边》黄祖模导演

黄祖模 (1921.8.7-2011.2.19)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