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家画梅(上)

 遨游. 2015-05-07

  梅入画,有史载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称“墨梅始祖”,宋哲宗时,僧住衡山华光寺,酷爱梅,月夜未寝,见疏影横于其纸窗,萧然可爱,遂以笔戏摹其影。凌晨视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学画而得其无诤三昧,名播于世。

  山谷道人叹之曰:“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只欠香耳。”士大夫有请数年而未得之者,有不求而自自者。重浓淡而不著色,有《华光梅谱》留世,后补之、元章皆源此。补之承仲仁之衣钵,以水墨涂于绢,托梅之白葩,或以墨圈梅。冬心说:“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

  元王元章,幼贫,“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尤喜梅,自号梅花屋主,暮隐于九里山,植梅花上千株,始能宗其造化,画作或疏或密,皆得其真意,雪、月、风、烟之奇绝形态毕矣。创“白花头画法”“破蕊之法”“发枝法”,皆为后世师也。

  纵徐文长之傲放,亦云“吾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青藤谒元章墓,诗曰:“君画梅花来换米,予今换米亦梅花。安能唤起王居士,一笑花家与米家。”

  明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盛行之皆元章门人。清之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俱受其影响。如罗聘圈白头花,金农、汪士慎千花万蕊,李方膺水墨淋漓,均由此化出。

  至清末,老缶以篆隶入画,苍遒尽然,大写意之“意”足矣。


宋代


宋 杨无咎 四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梅图》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后自书“柳梢青”词四首,分咏四梅。又自题道;“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欲之不从,勉徇其请。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文中提到的“端伯”,名直筠,为范仲淹的曾孙。自题作与“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扬氏时年六十九岁。后福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诗,清人笪重光等人题记。

宋 杨无咎 雪梅图

  杨无咎(1097-1171),宋词人、书画家。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扬无咎尤擅画梅,下笔便胜华光。水墨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野逸,尤擅画巨幅,枝干苍老如铁石,其葩芬芳,敷如玉雪,豫章人视如拱壁。尝游临江始作折枝梅于乐工矮壁,为时人称赏。所居庭中“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大得其趣。创用水墨线条圈出花瓣之法,变前人画梅以墨或彩色点瓣来表现花朵,更展示了梅花疏淡清雅之特性。杨无咎画梅功底精深,独步一时,据说他画的梅花张之壁间,便有“蜂蝶集其上”。


元代


元 王冕 墨梅图 卷纸本墨笔 纵30.8厘米横9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梅花以圈花法绘出,颇得扬无咎笔意。图上自题长跋,叙述至正六年(1346)。他与友人郑文中、释隐云游历浙江金华龙寿觉慈寺,受到贞叟师设茗款待,特写墨梅以赠的经过,并赋诗以记。

  王冕(1187~1359),字元章,号老村、煮石山农、会稽外史,浙江诸暨人,出生农家,幼年穷困,白日为人牧牛,晚上即就寺中长明灯下读书,终为当时有名的诗人。他擅画墨梅、竹石。墨梅师法宋扬无咎,传世作品有《南枝早春图》、《墨梅图》等。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元 王冕 寒梅图(香雪断桥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 王冕 墨梅图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用笔挺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图中自题诗五首,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