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每个宝宝都爱当众表演

 长沙7喜 2015-05-07

宝宝3岁多,在幼儿园学舞蹈,别的孩子都乐意登台表演,我家宝宝却总是扭扭捏捏,说什么都不愿意,都后来更是大哭大闹,嚷着要回家。平时在家来了客人也是,客人要她表演个节目,也总是摇头不愿意。这是怎么回事,不就是一个小表演而已吗?孩子怎么如此胆小,以后怎么办?

 

——苦恼的宝宝妈

 

 

桐妈解析:

培养一个性格开朗、说唱自如的孩子是很多家长的梦想,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因为心怀这样的期待,就觉得孩子的发展应该跟着这种期待来,一旦发生孩子在不敢登台表演的情况,就开始失落,怀疑宝宝的能力,担心宝宝的发展,甚至当场批评宝宝太胆小。这样做,对宝宝公平不公平呢?可以说非常不公平!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孩子的身心发展,总是在特定的遗传基础上展开的,先天的气质类型,就是很重要的基础之一,如果孩子生而为那种内倾的气质类型,比如粘液质或抑郁质,那么让她当众表演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她气质类型的优势不在这方面,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基础,一味要求这类气质类型的孩子像多血质的孩子那般活跃或“自然熟”,其实是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尊重。不排除这种气质类型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会在生活的磨砺下慢慢发展出当众侃侃而谈的能力,但由于气质的相对稳定性,这往往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而孩子的生命历程才刚刚展开,要做出这么大的改变,很难。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家长的理解与宽容非常重要,一味地逼孩子上台,而孩子又自感不能胜任的时候,只会心生自卑,更不利于她克服怯场的倾向。

 

其次,“当众表演”在成人眼里,特别是性格外向的成人眼里,或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事件,但在孩子那里,却未必是这个感觉。尤其是对于安全感不足的孩子而言,在面对父母之外的陌生人时,由于生活经验以及各种能力的局限,他们的不舒适体验是成人难以想象的,就像成人不会把搬家、换保姆、入园之类的事情当成多大的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可能构成威胁他们安全感的“突发事件”,让他们爆发各种负性体验。此时,如果成人不仅不接纳孩子的感受,还去评判孩子的表现,甚至认为孩子连这么个小表演都不能胜任太“没出息”,那么,孩子当下的消极情绪体验就被否认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做法,试想,即使对于很多大人来说,当众表演都是非常发憷的事情,更何况幼弱的孩子!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当下的心理状态,甚至因此批评孩子胆小,除了让孩子对表演产生更多负性的感受外,对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何益处。

 

最后,孩子不敢上台,是否就是“问题”呢?也不是的,孩子不敢当众表演之所以成为“问题”,实际上是家长内心恐惧的投射,有的家长,可能因为自己不大敢出头露面,还可能因此吃过很多亏,担心孩子也会像自己一样胆小吃不开,就把这种恐惧投射到孩子的行为上了,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胆小的行为,就受不了了。把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本来正常的行为反应夸张成了问题。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因为家长的眼里有了这个问题,他就会因为这个问题而焦虑,一旦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思想压力,更难让孩子做出自如的反应。如果再就此给孩子贴上“胆小”之类的标签,则自我评价尚处在以他人评价为转移阶段的孩子还可能真的把自己视为“胆小”的人,这样,一个不敢登台表演的行为就被泛化成了“胆小”的人格特质,进而成为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诱发孩子做出更多胆小的行为!

 

说到底,不是每个宝宝都喜欢登台表演的,这种“忸怩”的状态,有可能是先天性情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内心力量不足的原因,不管是哪种原因,都需要家长尊重孩子当时的意愿,不急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负性的评价,不乱贴标签,不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先天性请的原因,就不要苛求孩子,后天教养的原因,就多注意帮孩子积聚内心的力量,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如此,孩子才能感觉到父母的情感支撑,从而增强面对那种场合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