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笛》

 未亮 2015-05-07

《魔笛》 - 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 

 

《魔笛》 <wbr>- <wbr>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
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 《魔笛》             照片来自网络
 

一七九一年的九月三十日是莫扎特的两幕歌剧《魔笛》在维也纳佛利德剧场首演的日子。这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在《魔笛》演出后不到三个月,莫扎特就去世了,享年只有三十五岁。

 

说起莫扎特,人们就会想起他是一个神童。他四岁时进宫为王公贵族举行音乐演奏会,后来又随着乐团到欧洲各国巡回演出。他一生充满活力,又富有音乐才华,一直是一位很受公众欢迎的作曲家。但到了一七八零年代,莫扎特的音乐职业生涯开始有点走下坡路。当时,在他家乡维也纳以外的地方,他的声望还是很高,但在维也纳本地,名气已远不如前了。莫扎特在他事业巅峰的时候,曾有过相当好的收入,可惜他不是一个会理财的人,平时花钱手头很松,家里还要扶养两个孩子,再说他妻子康丝坦莎身体欠佳,需要花费好多的钱在看病就医上,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积蓄。平时过日子已是“一手来,一手去”的,一旦到了约稿和演出少的时候,就不免捉襟见肘,立即有“经济危机”之虞。虽然莫扎特为了多增加点收入,曾千方百计地多教学生和多开音乐会,但终究还是入不敷出,常常只能靠向人借钱度日。那时的莫扎特,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精神已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

 

维也纳佛利德剧场的经理席卡内德是莫扎特家的老朋友。他本人是一位很好的作曲和作词家,当时,佛利德剧场在他的打点下,正在演一些通俗的“歌唱剧”。这种集说话,唱歌和表演为一体的剧目,很有点像我们中国的“说唱表演”或者“二人转”吧,都是些直接反映生活,雅俗共赏的节目。席卡内德很想帮助莫扎特,他就主动提出和莫扎特合作,来创作一部通俗易懂,故事又熟为人知的歌剧。当时莫扎特在精神上虽很忧郁,但创作热情仍高,对席卡内德的这个建议,欣然接受。两人便开始合作。席卡内德找来了一些德语的童话小说和故事,最后决定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M Wieland)写的童话故事《璐璐的魔笛》,由席卡内德根据故事改写成歌剧的剧本《魔笛》,莫扎特则为其谱曲。

 

《魔笛》的主要故事情节是这样的:说是在很古以前,世界因日和夜分离了而失去平衡,人们无法生活,但又不知是什么原因,只是武断地认为,这是一个诅咒。一个小国的王子塔米诺,为了揭破诅咒,远离了家乡,在外到处游走,想寻找解救世界的办法。有一次,在与一条凶恶的大妖龙搏斗中,塔米诺受伤昏迷不醒,但碰巧被黑夜女王的三个侍女救起。醒来后,塔米诺在森林里认识了一个快乐的捕鸟人巴巴吉诺,又从三个侍女口中得知,黑夜女王的女儿帕蜜娜公主被妖人萨拉斯托监禁在白日的境界里。那三个侍女还告诉塔米诺说,萨拉斯托以前曾是帕蜜娜公主父亲手下的祭司。但等到帕蜜娜公主的父亲死了以后,他偷走了管辖日夜平衡的“大日轮”,从此造成日夜分开,人们不得安宁。为了证实故事是真的,她们还给王子塔米诺看了帕蜜娜的画像,王子就起了对公主的爱慕之心,并发誓要亲自去救出公主。因此黑夜女王答应,只要塔米诺能救出公主,就把公主许配给他。临行前,黑夜女王送了一支魔笛给塔米诺,还送了一具魔铃给巴巴吉诺,并且告诉他们,这是能保护他们的乐器,到了紧要关头可以拿出来护身。她还特地派出三个仙童为塔米诺和巴巴吉诺带路。希望他们能早日救出公主,夺回“大日轮”,使世界恢复正常。

 

公主帕蜜娜因不堪监禁,争脱了她的看守人摩罗而逃入林中,却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在地。正好被和塔米诺走散的巴巴吉诺发现。他就在无意中露出,黑夜女王已派出一个英俊的王子来救帕蜜娜,公主听了很高兴。

 

王子塔米诺在三个仙童的带领下,来到了日之界。那儿有三个进口,他试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是“理性之门”,一个是“自然之门”,都没有成功。可是王子没有灰心,他又继续试第三个“智慧之门”,这时便有个智者从里面走出来说,萨拉斯托并不是像黑夜女王所描述的那样,是偷走了“大日轮”的坏人。而“大日轮”是当年帕蜜娜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因为怕黑夜女王搞迷信,他亲自交给萨拉斯托保管的。至于公主帕蜜娜也是因为萨拉斯托怕黑夜女王的报复,才把她留在日界的。塔米诺听了半信半疑。正准备离开,那位智者告诉她,帕蜜娜还活着。塔米诺听后很欣喜,决定留下来接受考验,并救出公主。

 

在等待中,塔米诺吹响了笛子,奇妙的音乐传到了在林中的巴巴吉诺那里,他就和帕蜜娜朝着笛声的方向加快了步子。在途中,巴巴吉诺拨弄了他的魔铃,因此,走散了的巴巴吉诺和塔米诺又联系上了。巴巴吉诺带着帕蜜娜刚松了一口气,却在路上又遇到了正在出巡的萨拉斯托。巴巴吉诺吓得四处躲藏,但帕蜜娜决定面对萨拉斯托,并告诉了萨拉斯托她为什么要逃走的原因。萨拉斯托听后原谅了帕蜜娜,但仍不允许她回到夜界去。这时,智者领了塔米诺来到。塔米诺和帕蜜娜一见钟情。当场互许了终身。

 

世界上的智者,因为地球上的生活痛苦不堪,纷纷来找大祭司萨拉斯托。萨拉斯托告诉他们,由于一位年轻王子的到来,日夜圆融,已有可能。只要塔米诺王子通过考验,并和公主帕蜜娜结合,他就让位给王子来统管世界。这时祭司们来给塔米诺做考验的准备,王子一心只想救出公主,意志非常坚定。而捕鸟人巴巴吉诺却三心二意,最后勉强留下,接受考验。这时,黑夜女王的三个侍女告知塔米诺,这些考验可能对他们有生命危险。要他们赶快离开。但王子没有听从她们。黑夜女王认为塔米诺受了萨拉斯托的影响,已背叛了她,一怒之下就拔出一把银色匕首,要帕蜜娜把萨拉斯托杀了,不然就永远断绝母女关系。在一旁窃听的摩罗这时也趁机威胁帕蜜娜,但被萨拉斯托斥退了。塔米诺和巴巴吉诺通过了第一个考验。

 

塔米诺和巴巴吉诺要面临的第二个考验是沉默。巴巴吉诺因贪嘴,要喝水,没有通过考验。塔米诺却坚持沉默,只是吹吹魔笛来打发对公主的思念。帕蜜娜听到笛声,满心欢喜地赶来看塔米诺,但塔米诺为了经受考验,不跟她说话。帕蜜娜以为王子已变了心,伤心地离去了。王子通过了第二个考验,他还要经过最后一次水和火的考验。

 

帕蜜娜误认为王子已变了心,悲痛欲绝,要用黑夜女王给她的银匕首自杀。幸亏三位仙童及时赶到,告诉公主,王子塔米诺并没有变心,他只是在接受沉默的考验,不能和她说话。帕蜜娜听后心中万分感动,决定和塔米诺生死于共,帮助塔米诺通过水和火的考验。原来,魔笛是帕蜜娜之父採千年古木,在两次雷鸣间制成的。用它来吹奏一下,就可以渡过任何的危险。在水和火的考验中,帕蜜娜紧随着塔米诺,他吹着魔笛,就胜利地通过了考验。摩罗因此恼羞成怒,因为他在暗中也想占有公主帕蜜娜。摩罗心怀诡计去找黑夜女王,黑夜女王就答应将帕蜜娜赏赐给他,还告诉了摩罗一条去萨拉斯托宫殿的地下通道,但是摩罗在操作时误触了一个机关,反而把那条通道彻底地关闭了。在神殿里,大祭司萨拉斯托知道塔米诺已通过了所有的考验,就把“大日轮”交给了塔米诺来掌管,日夜就恢复了和谐和平衡,天下从此太平。

 

莫扎特在《魔笛》的作曲过程中,特别地考虑了几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他尽量地把歌曲和音乐编得通俗,容易上口。例如,在第二幕里的那一首由巴巴吉诺和他的妻子芭芭姬娜的重唱“Pa-,Pa-,Pa”就是一首很有趣的歌。第二,莫扎特在作曲时,特别考虑到唱歌的演员。在首演时,黑夜女王这个角色是由康丝坦莎的姐姐担任的。为此莫扎特特别为她写了一首花腔女高音的咏叹调-"Der H?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仇恨的火焰》。这首咏叹调是在第二幕中当黑夜女王要女儿帕蜜娜去杀死萨拉斯托时唱的,歌词中唱道:

 

复仇的火焰如地狱在我的心中升起,

死亡和仇恨燃烧着我。

如果萨拉斯托没有得到从你而来的痛苦和死亡,

你就再也不是我的女儿,

你也将永远不能归依我,

因为我将要永远地唾弃你,

永远地摧毁你,割断你和大自然的连接,

假如萨拉斯托不能在你那儿变得苍白如死。

听啊!复仇之众神们!

听着!这就是一个母亲的发誓!

《魔笛》 <wbr>- <wbr>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
歌剧《魔笛》中的黑夜女王                                照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首极为华丽的曲子,对歌唱家的声乐技巧,特别是花腔的声乐技巧要求很高。所以直到今天,这首曲子还是被人们认为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史上最优秀的作品。第三,在《魔笛》的创作过程中,莫扎特和席卡内德都输注了“共济会”(Freemasonay)的思想。“共济会”是十八世纪在英国开始的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秘密兄弟会,宣扬博爱和慈善思想。世界上很多的名人都曾是这个组织的成员。莫扎特和席卡内德都是“共济会”成员。  知名的成员还有贝多芬,歌德,华盛顿,罗斯福等。莫扎特在《魔笛》里多次隐喻到数字“三”,如三个侍女,三位仙童等,就体现了浓厚的“共济会”特征。

 

《魔笛》上演前几个星期的时候,莫扎特病倒了。但他还是支撑起身体来修改和看排练。他甚至还亲自指挥了乐队的首场演奏。整个十月份,他看到了《魔笛》很受人欢迎,这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也使得他精神振奋。他写信给那时正带着两个孩子出门的妻子康丝坦莎,他在信中说:“我正赶着去已坐满观众的剧场,我最高兴看到的就是他们给于我的这种‘无声的支持’。你会看到,这部歌剧将一天比一天更出名”。

 

到了十一月份,莫扎特已病得卧床不起。后人一般都认为莫扎特当时患的是风湿热。他精神颓丧,混身浮肿,又痛又吐。那些当时在他身边的人,后来在通信和文章中,都提到了莫扎特在病中还念念不忘他的音乐,特别是那首他还在谱写的《安魂曲》。一七九一年的十二月四日,也就是莫扎特生命垂危的最后一个晚上,他悄声地对康丝坦莎说;“在寂静中,我听到黑夜女王的歌声如暴风雨般地席卷舞台,她的花腔女高音响彻整个维也纳。”

 

两百二十年过去了,歌剧《魔笛》始终是人们最爱的歌剧之一。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演出。不仅如此,《魔笛》还激发了很多其他的文艺作品,从约翰厄布戴克的儿童故事书,到布鲁特里的《夜的女儿》,一直到日本画家天野喜孝带有日本色彩的动漫。一九七七年,《魔笛》的音乐被美国“双子探险号”宇宙飞船带进了宇宙空间。此刻,黑夜女王的咏叹调正响彻在黑夜的星空里。

 

                                                          明明2011年10月6日于纽约  

                                                       《复仇的火焰》中文歌词由明明译

附录:

《复仇的火焰》歌词原文和英文翻译

 

German Text

Der H?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
Tod und Verzweiflung flammet um mich her!
Fühlt nicht durch dich Sarastro
Todesschmerzen,
So bist du meine Tochter nimmermehr.
Verstossen sei auf ewig,
Verlassen sei auf ewig,
Zertrümmert sei'n auf ewig
Alle Bande der Natur
Wenn nicht durch dich!
Sarastro wird erblassen!
H?rt, Racheg?tter,
H?rt der Mutter Schwu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er H?lle Rache"

The vengeance of Hell boils in my heart,
Death and despair flame about me!
If Sarastro does not through you feel
The pain of death,
Then you will be my daughter nevermore.
Disowned may you be forever,
Abandoned may you be forever,
Destroyed be forever
All the bonds of nature,
If not through you
Sarastro becomes pale! (as death)
Hear, Gods of Revenge,
Hear a mother's oath!

 

 


背景音乐 《复仇的火焰》 莫扎特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