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手太阳小肠经 (十九穴) 经脉流注 灵枢经经脉篇曰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少泽),循手外侧(前谷,后)上腕(腕骨,阳谷),出踝中(养老),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出肘内侧两骨之间(小海),上循外后廉,出肩解(肩贞,臑会),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肩上(肩外,肩中,大椎),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天窗,天容),上颊(颧髎),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听宫)。其支者:别颊(颧髎)上(出页)(6),抵鼻,至目内眦(睛明)斜络于颧。 一 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少泽穴,沿着手外侧前谷后溪上到手根关节,经过腕骨阳谷二穴到外踝中的养老。沿着臂骨下廉即尺骨下廉的支正,上行到肘关节鹰嘴突起内侧筋间的小海。上行沿着胳膊外后廉到肩解即肩胛骨关节,经肩贞臑会,绕着肩胛部的天宗,秉风,曲垣,经肩部的肩外腧,肩中俞在大椎相互交叉,从这里到缺盆入胸中,在膻中络心经。另有一支从缺盆沿着咽喉下行穿过横膈膜到胃部,即上脘中脘。再下行到脐上二寸下脘属小肠。这是本经。 二 其分支从缺盆上行沿着颈部的天窗,天容上到脸颊的颧髎到目外眦。交会在胆经的瞳子髎。再经过耳前的和髎听宫入耳。(应该知道小肠经入耳)。 三 此外的分支从脸颊的颧髎穴即出页上行到目下到鼻,入眼睛内眦的睛明。即手太阳到足太阳。 主要经穴 小肠经主要穴位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腰俞,天宗,肩中俞,天容,听宫等。其中臑会,天宗,养老,后溪最重要。此外其他穴位也重要,小肠经上重要穴位较多。少泽是气绝,卒倒的救急,十分有效穴位。前谷是间歇热,后溪是肺炎预防的名灸穴。养老用于风湿,疔癰。臑会是上肢神经痛,风湿的必要穴位也是降血压的名穴。天宗是治疗胸痛,听宫治疗耳痛耳中炎有显著效果。各穴的应用详见各穴解说。 少泽 在手小指外侧端,去爪甲一分,陷中(发挥)。手小指端,去爪甲一分,陷者中(甲乙)。灵枢中小指端也,为井。穴在去小指爪甲外角一分处。这里的陷中是极小的陷中。 主治 人事不省等急救,恢复呼吸的妙穴。心绞痛,胸痛,剧烈头痛有显著效果。灸少泽剧痛可以去除。对尺骨神经麻痹有效。刺血用毫针或三棱针泻血,咽喉痛立愈。 参考 别名小吉。甲乙中手太阳脉所出,为井。小肠经的井穴。和汉三才图会中为十井针的妙穴。针的妙穴。灸也有效。针灸说约中治目翳微出血。手足五指头穴。並中风半身不随。左取左,右取右。不缪刺。一起取之。不单取。缪刺是右取左,左取右,反方向取穴治疗。 前谷 在手小指外侧们本节前陷中(发挥,甲乙)。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为荥(灵枢)。穴在小指外侧第五中指关节前的陷中。可握拳小指本节横头纹端取穴。泽田先生在小指本节横纹外端和第一节横纹头连线中点陷中取穴。 主治 疟疾,间歇热(灸二十壮)。尺骨神经麻痹 参考 别名手太阳。千金方中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手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甲乙经中手太阳脉所溜也,为荥。小肠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所以知道此穴可以治疗高热。 后溪 在手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发挥,甲乙)。在手外侧,本节后,为俞(灵枢)。和汉三才图会中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横纹尖上陷,仰手握拳取之。这是最正确的。即穴在第五中手指关节后陷中,握拳出现的横纹尖上陷中取穴。多数情况在横纹尖上。(腧穴弁解,十四经和语抄,经穴汇解类同)。 主治 流行性感冒及肺炎灸二十壮有显著效果。和汉三才图会中妙穴也。此外剧烈头痛,肠出血,五指尽痛有效。 参考 手太阳脉所注也,为俞。小肠经的腧穴。俞是体重节痛。此穴在肺炎,流行性感冒,急性关节风湿作为腧穴有效果。(流感或肺炎出现身痛腰痛,骨节痛)。小肠是太阳经,所以伤寒---流感,肺炎也是属于伤寒应该会有显著疗效。剧烈头痛用此穴是因为太阳经。也可以手太阳经治疗足太阳经。(参考伤寒论太阳病对照研究更加能明白此穴的应用)。聚英中小肠虚则补之。 阳谷 在手外侧腕中,兌骨下陷中(发挥,甲乙)。在锐骨下,陷者中,为经(灵枢)。锐骨是外踝即尺骨茎状突起。穴在手背侧,尺骨茎状突起直下陷中。和汉三才图会的神门部中小肠经阳谷的穴的正裏也。阳谷和神门为表里。 主治 腕骨相同。掌根关节炎,胳膊神经痛的重要的治疗穴位。 参考 手太阳脉所行也,为经(甲乙)。小肠经的经穴。 养老 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后一寸陷中(发挥)。手太阳郄。手踝骨上的一空。腕后一寸,陷者中。(甲乙)空是骨上的孔。即穴在尺骨茎状突起中的一空,手掌放在胸上在尺骨茎状突起中央出现如沟的凹陷。即此穴。 主治 癰,疔顿挫有特效。和手三里合谷一起灸。此外掌根关节风湿,胳膊神经痛也有效。外台秘要中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养老主之。 参考 手太阳郄(甲乙)。小肠经的郄穴。 支正 在腕后五寸(发挥)。在肘后(也有腕后)五寸,别走少阳(甲乙)。灵枢中晚上五寸,注内少阴。明堂经中去养老穴四寸,陷者中。甲乙中的肘后也要书上腕后,腕后为正确。穴在养老上四寸。筋肉陷中。 泽田先生从肘尖向养老下五寸筋肉中取穴。按此穴小指有反应。 主治 尺骨神经痛即麻痹。特别是中风引起的尺骨神经麻痹不随有显著效果。 参考 手太阳之络(甲乙)。小肠经的络穴。经脉篇中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月尤),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小海 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发挥 甲乙)。在肘内大骨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伸臂去之。为合。 (灵枢)。穴在肱骨内上颗(肘内大骨)尺骨鹰嘴突起(肘端)的中间,尺骨神经沟中。灵枢中弹之小指上应。按此穴小指有反应有麻痹感觉。 主治 尺骨神经麻痹,肘关节炎风湿 参考 手太阳脉所入,为合(甲乙)。小肠经的合穴。少海小海经常容易混淆。少海是少阴经所以是少。小海是小肠经所以是小。这样记忆不会再错。 肩贞 在肩曲胛下,两骨解之间,肩髃后陷中(发挥,甲乙)。曲胛是肩峰后外端。两骨解之间使肩胛骨和肱骨关节之间。穴在腋后横纹头直上一寸处。在臑会直下。泽田先生取穴和众书不同。和医学至要抄,和汉三才图会一致。 主治 五十肩,肩胛关节炎风湿有效。治疗上肢不举(单独此穴不能治疗) 臑俞 挟肩髎之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发挥)。肩臑后,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举臂取之(甲乙)。气府论中曲腋上骨空各一。次注中谓臑俞穴明确的说出穴所在。曲腋是腋窝横纹的后端。穴在上述的肩贞直上一寸,即腋后横纹头的直上二寸。肩甲棘下部陷中。三角肌后缘。强按上肢尺侧有反应。图谱,和汉三才图会的图与之一致。上述是泽田先生独特的取穴法。 主治 五十肩,胳膊神经痛及上肢风湿。此外是血压亢进,脑出血后遗症,半身不遂必要穴位。治疗颈部强直,对脑后神经痛有效 参考 甲乙经中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小肠经,阳维,阳蹻脉三脉交会处。三脉从此到头部。臑会是治疗胳膊的地方的的意思。臑是胳膊,俞是治疗地方的意思。此穴对于上肢全部疾病非常重要所以得名。针灸说约中治肩如拔。臑似折。按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肩中六穴。专治中风半身不遂。肩臂不举者。俗称寿命痛者。亦治。值得参考的文字。 天宗 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发挥 甲乙)。穴在肩胛棘中央下一寸五分陷中。棘下窝中央,按压上肢尺侧有痛感。 主治 胸痛。乳房痛。心脏疼痛有显著效果。五十肩,胳膊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肋膜炎,上肢不举。右侧对肝障碍,左侧对心障碍有效。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的妙穴。 参考 天宗取穴时上述的臑俞向脊椎水平划线,在肩胛棘中央划垂直线。两线交叉点取穴则穴位基本正确。 我的经验臑俞,天宗,心腧,神道在同一水平线上。知道这个身柱,心腧取穴会极为便利。 秉风 在天髎外,肩上,小髃后举臂有空(发挥)。在挟天髎外,肩上小髃后,举臂有空(甲乙)。穴在肩胛棘中央上缘上两横指陷中 主治 上肢神经痛即风湿,针之有显著效果。 参考 甲乙经中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阴之会。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胆经四脉交会处 曲垣 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在(发挥)。肩中央,曲甲陷者中。按之动脉应手(甲乙)。穴在肩胛棘起始部直上,棘上窝内端陷中。在天髎后。 肩外腧 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发挥 甲乙)。穴在肩胛骨内上端的上面陷中,去脊中线三寸。大概在陶道外三寸。 主治 肩胛痛,偏头痛。 肩中俞 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中(发挥)穴在沿着肩胛骨內廉的延长线上,大椎外二寸。 主治 肩凝 项强 咳嗽 参考 经络在此于大椎交会入缺盆。 天窗 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发挥)。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者中(甲乙) 穴在天容直下,胸锁乳突肌中央的前缘,喉头隆起同样高度。曲颊是下颚边。 天容 在耳曲颊后(甲乙 发挥).灵枢中耳下曲颊后。医学入门中耳下曲颊后陷中。穴在三焦经翳风直下,下颚边后侧陷中。
主治 偏头痛,咽喉炎,扁桃体炎 颧髎 在面鸠骨下廉,兌骨端陷中。(发挥)。在面鸠骨下廉,陷者中(甲乙)。穴在外眦直下,颊骨隆起(颧骨弓)中央部陷中。 主治 面瘫,三叉神经痛,急性鼻炎。急性蓄脓症的情况先针刺后刺络泻血有显著效果。 参考 别名兌骨。手少阳太阳之会。三焦经和小肠经交会地方。 听宫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发挥)。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甲乙)。针灸说约中在耳中珠子上。经穴汇解与之一致。即穴在耳孔前耳珠前的陷中。 主治 耳鸣,中耳炎,听力障碍,结膜炎。 参考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三焦经胆经小肠经的交会处。 小肠经我见 一 此经重要经穴极多。但我日常最精彩使用的是臑俞。半身不遂,脑溢血,五十肩,顽固肩凝,胳膊神经痛,上肢风湿必用穴,也有显著效果。其次是天宗。此穴应用范围广泛,胸痛必要穴。上肢痛,上肢不举也有显著效果。 二 养老用于疔,癰。经常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三里,合谷并用。为什么疖癰要用到大肠经小肠经,在难经中有答案,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癰。 三 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互为表里。有相互关系。知道彼此关系在临床极其重要。比如急性或慢性关节风湿的情况,多数需要心腧和心经穴。即少海,神门,心经募穴巨阙用的比较多。 四 风湿的情况下针刺小肠俞(一寸五分或二寸)非常奏效。特别是急性场合一针就能缓解整个关节疼痛。 泽田先生认为风湿是小肠热引起,去热就能治愈。但大肠经针刺也能得到同样效果,我则更加用大肠经。 五 任脉的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此穴针刺可以去小肠热。 六 妇人月经不调时候可以在小肠经和心经发现有异常。首先是小肠俞,其次是心腧,依次是肩中,肩外,天宗,臑俞等小肠经诸穴。同时心经也有反应。在关元巨阙有反应也不是少见。 七 根据内经小肠颜色为红,颜色呈现地方时其华在面。在脸部。脸部中颧髎最多反映出来。两颧周围呈现出红色可能是心或小肠出现问题比较多。特别是看上去健壮的人有此情况,作为证明在小肠募穴关元穴有淤血情况比较多。 八 小肠经和小肠俞相互关系,心经和心腧有关系。如上述小肠经和小肠俞在治疗上密切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