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 · 吉字
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由苏州盛阿关在浙江天目山掘得,后归嘉兴许霁楼养植。《兰蕙小史》称“品在万字上”可能言过其实。新芽紫红色,叶长20~30cm,叶幅宽达1.4cm,叶色深绿,新叶有光泽,叶质厚,叶姿态半垂。花葶细长,高15cm,常与叶面齐,花梗紫红色,顶端一节转绿,苞壳为水银红色,布满鲜紫筋脉。主瓣大圆头,呈上盖状,气宇轩昂,两侧萼长脚瓣狭窄,一字肩,半硬兜捧心,盛开后双捧离散致使蕊柱裸露,俗称开天窗。小圆舌,舌面红点鲜艳。
春兰 · 吉字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由苏州盛阿关在浙江天目山掘得,后归嘉兴许霁楼养植。《兰蕙小史》称“品在万字上”可能言过其实。新芽紫红色,叶长20~30cm,叶幅宽达1.4cm,叶色深绿,新叶有光泽,叶质厚,叶姿态半垂。花葶细长,高15cm,常与叶面齐,花梗紫红色,顶端一节转绿,苞壳为水银红色,布满鲜紫筋脉。主瓣大圆头,呈上盖状,气宇轩昂,两侧萼长脚瓣狭窄,一字肩,半硬兜捧心,盛开后双捧离散致使蕊柱裸露,俗称开天窗。小圆舌,舌面红点鲜艳。 春兰 · 老天兴梅清光绪乙酉年沈姓花农选出,后由加兴许霁楼种植。外三瓣短脚圆头,瓣幅特阔,质糯肉厚。瓣尖有钩峰,色绿肩平。蚕蛾捧大圆舌,舌上有一到四点红点。花葶高,叶幅宽,半垂。 春兰 · 老代梅清道光年间,由浙江宁波兰贩选出。另说:清道光年间浙江宁波汪姓爱兰者选育。通常一葶开上下两朵花,犹如“两代”,故以“代梅”命名;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栽培史,目前兰界普遍以“老代梅”称之。新芽水银红色。老叶呈弓形,叶尖钝,叶质厚。叶色翠绿偏黄有光泽。叶长25~32cm,宽0.8cm,中心叶片细狭仅0.4~0.5cm,叶面沟漕较浅,叶缘锯齿细密,在放大镜下清晰可。叶质厚,叶形斜立,间有半垂,姿态优美。新芽水红色上有紫丝纹,花苞壳色绿粉底色缀有赤紫筋麻。花苞小而结圆,子房苞衣浓绿。花葶高10~12cm。常开双头。外三瓣头圆,收根极细;两侧萼长脚,呈“一字肩”。主瓣昂起头,神采飞扬。花瓣为半硬兜蚕蛾捧,捧瓣前端现“白头”。唇瓣为小如意舌,稍露而不下挂。风韵独特,别具一格,只要瞧一眼就不会与别的名种混淆。属稍小品形。常见其上下形式变化的特征,为变头花的名品,但亦见有一花开的现象。 春兰 · 女儿梅舟山方平先生选育。(详细资料待补。) 春兰 · 巧百合1993年春,虞灿银、梁品富在绍兴兰农处带来的舟山下山草中选出,其后共同选育并命名。叶姿斜垂,从叶脚起渐高渐垂,弯曲弧度优美,叶长可达40cm,叶片细窄,底叶最宽处在0.7cm,叶片翠绿修长,叶质糯润有叶沟,弹性好,叶缘色浅有极细的叶齿,叶梢顺尖叶柄环高,叶片收脚细,单株叶片通常在4~6片,株形十分潇洒飘逸。叶甲细高,甲尖略硬,脚叶叶端不垂。叶芽下部为翠绿色,靠近壳缘和壳端部有紫红色散斑晕,锋尖有乳白点略向内扣。花苞为翠绿色,上部分有紫红色斑纹,端部有肉头(乳白色中有紫红彩)。有翠绿色贴壳,贴壳上有疏朗的到顶深紫红色筋纹,筋纹间可见砂晕。花茎细而高,最上一节转为翠绿色。两萼肩平,收根细,小圆头,从瓣中部位向后弯卷,两萼弯转匀称又对称,弧度各呈半圆状,主瓣宽大,其向后弯转的程度与两萼十分对称,居中不偏不移,捧瓣为猫耳捧状,两捧端略向后翻,分立主瓣两侧,捧瓣上部各有一块水晶斑块,斑块中各具一红点,大刘海舌上缀一深红色斑块,如同红蝴蝶伏在舌面上。此花处处具有动感,欲腾欲飞,如翔如翥,容随神去,形仪天下。三瓣巧妙的对称,符合人们追求兰花外轮完美的审美标准。花色如翠绿纱衣,又如翡翠玉玦。瓣中细筋隐不显,舌上红蝶恐惊飞。此花可谓兰中一绝矣。“巧百合”是易草易花之品,上花率极高,甚至隔年的母草也来花苞。属于那种见草即见花的品种,弱草也要上花,故栽培中应当根据草的壮弱选留花苞。 春兰 · 小凤字2005年浙江舟山金塘下山,俞中进先生掘得并选育。2008年复花,复花稳定,花杆细高,花色翠绿出架,幽香。有朋友帮忙取名为小凤字! 春兰 · 普陀春色2004年浙江舟山普陀下山,李舟伟先生选育。草一直没种好,2010年上半年才复花,飘门类水仙,色净绿。
春兰 · 碧悦2002年底浙江舟山下山,当时共4苗草, 俞宏达先生选育命名,为典型的江浙小草型,草高度在30cm左右就已经很大了,花杆也很高。 春兰 · 碧玉2003年春浙江舟山石礁下山,荷形水仙,方平先生选育命名。原来名字叫琼梅(又名碧琼),后方平先生应已引种琼梅的兰友强烈要求(因为“琼”“穷”同音),更名为“碧玉”。
春兰 · 玲珑2002年浙江舟山下山,方平先生选育命名,新花水仙,小草中等花,故名:玲珑。 春兰 · 金镶翡翠1920年左右选育于无锡市。叶上有黄色镶环艺,花开梅形水仙,传统铭兰中唯一花艺双全,又是瓣型的品种。浙江嵊州市周焕根收集保留之名种。叶姿呈斜立与斜垂相混,新叶略直立,老叶斜垂,叶端平出或承露状,叶长可达30cm左右,边叶宽1cm,中叶细在0.5cm,比“翠一品”显得细狭。“金镶翡翠”株型收脚细,有浅叶沟,叶缘锯齿细锐,边叶叶端钝尖,承露状,中叶叶端顺尖,叶色浅绿,黄色边艺极细,呈后明性,时断时续,光照强易焦头焦边,艺色也极不稳定,常出现退艺现象,其艺出现较晚,基本都在成草以后,多见老叶上,老叶多因生长态势减弱或焦边等,故艺色多显苍老一些。花苞水银红色,子房苞衣淡翠绿色,花梗绿白色,节上有红圈外三瓣长脚大圆头,主瓣紧边,副瓣微飘,浅兜捧心,捧瓣边缘有白边,捧瓣内侧顶端有鲜红点,中官上昂,刘海舌,舌上红点鲜艳呈元宝形,平肩,中形花,花色翠绿。 春兰 · 珍珠仙1972年1月,由江苏宜兴陈学祥在当地城泽后山选得。陈视若掌上明珠,命名为“臻荷”,实为飘门荷型水仙,后来上海的沈雪保改名为“珍珠仙”。新芽淡紫色,叶形细狭,长20~28cm,宽0.6~0.8cm,叶色翠绿,叶姿半垂。花梗浅紫,顶上一节转绿,外三瓣宽阔,为荷型水仙瓣型,两侧萼平肩,瓣前端向后翻卷,收根细。捧瓣为猫耳捧,捧端亦向后翻。唇瓣为圆舌,舌面缀有艳丽的红斑。
春兰 · 畹香“清咸丰年间由常熟叶畹香选育。三瓣头圆收根、瓣肉厚,肩平,花挺拔,硬捧。盛开时中窠昂起。目前流传极少。” ——莫磊,金振创,郑黎明编著《新编江浙兰蕙》 春兰 · 无双梅1916年上海徐子麟选出。流传到无锡则改名为“蛾峰梅”。 叶芽为紫红色,叶长可达30cm,宽1.2cm,叶姿半垂,叶沟浅,叶梢钝,叶质厚硬,叶色绿有光泽,叶柄紧收。花苞赤紫色,小箨厚缀绿彩,苞衣紫筋粗而通梢。花葶略粗,绿底缀紫红晕,茎节紫红,高10cm左右。外三瓣长卵形、紧边不十分明显。两副瓣微飘,软蚕蛾捧,如意舌。葶高,叶姿半垂。 春兰 · 翠桃
又名安昌梅。梅瓣。光绪年间选育的翠桃,又名“品莲”,早已失传。如今流传的产于浙江安吉和江苏南京秦淮区。国外出版的兰书同时刊出红梗和绿梗两种,在花艺上具有共同特征:外三瓣翠绿,与观赏桃花——碧桃的外围花瓣形态颇为相似,故称“翠桃”。兰界往往以“三瓣一鼻头”来概括其特征,只需自己观察便会发现,翠桃并非缺捧心——只是捧瓣兜成一团,且抱住蕊柱,似乎合成一鼻头了。 红梗翠桃: 绿梗翠桃:
春兰 · 养安“民国初由绍兴艺兰者钮养安选育。三瓣头圆、收根细、紧边,软蚕蛾捧,捧前端呈白色,大刘海舌。花姿风采足可与宋梅、西神媲美。叶色浅绿色,脚壳较低,叶形较硬。草极难养,容易焦尖。” ——莫磊,金振创,郑黎明编著《新编江浙兰蕙》 春兰 · 梁溪梅“民国初年由苏州人选出,后由无锡杨干卿购得,以无锡古地名梁溪命名。外三瓣收根头圆瓣尖中部呈微缺状,平肩,大蚕蛾软捧,圆舌。花茎长,色绿。老叶呈镰形,叶质薄、脚壳低,苞叶淡红色。此种目前存量极少,市场上流通的大多用小打梅冒充的。” ——莫磊,金振创,郑黎明编著《新编江浙兰蕙》 梁溪梅,又名鹤市梅。 春兰 · 逸品“民国初年在浙江宁波选出。外三瓣头圆,长脚细收根,瓣上有筋纹,分窠,小圆舌。贴肉苞衣特别宽大。老叶呈斜立状,叶色深绿,无光。春兰中流传最广的品种之一,日本兰界对此品种评价极高。” ——莫磊,金振创,郑黎明编著《新编江浙兰蕙》 春兰 · 宜春仙“抗战前由绍兴兰贩阿香选出。外三瓣长阔、肩平,浅兜,大圆舌。色深绿。叶形半垂,叶幅较阔,苞叶浅紫色。” ——莫磊,金振创,郑黎明编著《新编江浙兰蕙》 春兰 · 冠姚梅“1916年由湖州姚佐田选育。外三瓣长脚收根,蚕蛾捧,紧边,稍落肩,色绿,大如意舌。此花为惰性花,不宜开花,一般要10多苗壮草时才会起花。” ——莫磊,金振创,郑黎明编著《新编江浙兰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