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敲威风锣鼓>>之五

 袖手揽月 2015-05-08

<<教你敲威风锣鼓>>之五

(2010-12-09 08:35:43)
第五章   组合
  
 
    威风锣鼓是群众性极强的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群众之广泛,击奏艺术之高超,翻江倒海之气势,催人上进之激情,都使人过目不忘,激动不已,这是几千年来,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创造的结果。也是其长盛衰的主要的原因。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搞好组合,这是威风锣鼓之关键。
为什么要搞组合?
    俗话说“百人百性”,在威风锣鼓队里,不管多少性,在这都是一个性,就是“威”。
“威”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非常具体,威武之师,必整齐统一,不仅鼓点齐,服装齐,动作齐,队形齐,而且情绪统一,快慢统一,强弱统一。要达到此目的,只有练,不是一个人练,也不一个声部练,而要锣鼓队四个声在一起整体合练,这就是组合。
                           
                          第一节 念谱、背谱
  
   
一、念谱。现在的威风锣鼓曲谱都是按照简谱法记载的。
念谱的基础。不但要念会,而且要念好,要念出阴阳顿挫,要按照节拍、音符、提示,念出情绪,念出节奏,念出韵律。
念谱可由一人领念一句,大家复念,稍熟悉后,就可齐念直至记牢背熟。
二、背谱。威风锣鼓不像其他乐队那样可以看着乐谱演奏,必须熟记熟背。
威风锣鼓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着自身规律,掌握了这一点,就会帮助你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一)   对应句式多:威风锣鼓里,多是下句对上句,或理解为问答句,如前句是|平平|,下句是|匡匡|,前句是|平平  叉平平|,下句则是|匡匡  平匡匡|。
(二)   交错句式多:就是音符结构不变,只是锣钹的位置互换。如前一句是|平匡 匡平|平匡  平|,接着就是锣钹位置互换成了|匡平  平匡|匡平  匡|。
(三)   蛇退皮句式:即一句比一句少,接连递减,俗称“蛇退皮”。
  如第一句|:平叉  平|平叉  平|平平  叉平|叉平  平|匡匡  匡|匡匡  匡|匡匡  平匡|平匡  匡 :|。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能否认识它,掌握它,掌握了它就好记了。
     
                            第二节 无器练习
  
  
   
    无器练习,就是没有乐器的练习。即消除念谱中的枯燥情绪,还要为拿乐器作好准备,也为了缩短和减少拿乐器后不可避免地、短暂地燥音过程。它是由念谱到持器的过渡。也是提高学者兴趣的手段。
 
                                 第三节 练乐 合乐
  
  
    一、练乐:练乐应分开声部练,对初学者来说,不受干扰不受影响,条件不具备者,也应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鼓,二是锣钹铙。
   鼓,应会两个乐谱,鼓谱在学会,锣钹谱也得学会,因为鼓和锣钹要配合在节奏里。如果鼓谱打得很熟,却不知锣钹到了什么地方,势必相互脱节,相互扯皮。所以一个好的鼓手,在威风锣鼓队里,应是一专多能的全面手。
   记两种乐谱,并不是很难,也要寻找它的规律。在威风锣鼓里,锣钹如果是八分音符、四分音符,这时鼓谤谱不是八分音符,就是八分后十六分音符;当锣谱最后一拍是四分音符时,鼓一般是十六音符(通常都要反复),结束句,鼓则是四分音符。例如曲谱是:|平匡  匡平|平匡  平|,鼓谱是XXX  XX|XX  XXXX|,那么鼓手可念为:平冬冬  冬平|平冬  平冬冬冬|,这就是把两种乐谱合二为一,好记多了。
   锣钹铙在乐谱中的交替、交错进行,也不很难。交替进行比较容易,钹上句,锣下句,你问我答,虽然平淡,但较顺畅。交错进行,略有难度,如:|平匡  平匡|平平  匡匡|平匡  平|匡平  匡平|匡匡  平平|匡平  匡|,确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掌握了它的规律,也就化难为易了。在这儿要掌握两点:一是前半句是钹开头,钹是强拍(只是第二节第二拍没钹),后半句锣照着钹的路走就是了。二是钹手心中必有锣(谱),到锣点时,钹手的肘子略往下压,就代表了锣(谱),这样拍起来,就不会乱了章法。反过来说,锣手心中必有钹,到钹点时,锣手的手臂上去,挽一锣花,就代表了钹(谱),即占住了空间,也不会乱了方寸。只有寻找规律,反复练习,定会掌握自如。
二、   合乐:这是掌握威风锣鼓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项程序。因为各声部在练乐时,重点是:记谱、打会,不可能有深层次的练习和进一步的要求,而合乐就要达到队列表演前的击奏任务。
   那么如何练呢?
   首先练齐。因为练乐时各声部是分开练的,既没有合作的体验,更没人合乐的感觉,可说是七股八岔,这就需要把各种乐器击奏的快慢、音符统一在曲谱的节拍里,做到整齐统一,不管几十人也好,几百人也好,敲起来是一个声音,一个点子。
   其次练轻重缓慢。威风锣鼓有它的喜怒哀乐,有它的阴晴圆缺,有它的阳刚之美,也有它的抒情之娴,这一切,就要靠曲谱演奏的轻重缓急来体现,来完成。要轻如淑女拂袖;重如智深擂棰;缓如仙女下凡;急如战马奔腾。
   打击乐是有极限的,轻与重,缓与急,是相辅相成,相互衬托而言的,所以合乐一是靠手来体会;二是靠脑找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老师要我们这样”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根据情绪的发展就非要这样“的理性认识。
   再次,练激情。轻重缓急,是威风锣鼓演奏在手脑并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中一次飞跃,但这还不够,还需进一步练激情,练情绪。
威风锣鼓的演奏,如果没有激情,既是能打出轻重缓急,也是干巴巴瘪皱皱的,没有活力,没有生命。
激情,不能做作,要靠内心的思维,要靠朴实的感情,情绪才能真实,才能丰富,只有这样轻重缓急也才能真正有了“内功”。
最后,练动作、技巧,段落间的衔与吻合;威风锣鼓练到有轻重缓急、有激情,还不算完美,还必须与动作、技巧结合起来,因为动作和技巧可刺激情绪的激发,情感的渲泄,又能带动动作技巧的自由发挥。
另外,段落的衔接、吻合,不容忽视,因为段落的衔接外一般有节奏的变换;另一方面也多是队形变换之际,所以要把节奏卡死,把变换外(或者说节奏的转折外)牢牢掌握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