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圈”里买东西,千万要谨慎

 wyk1014 2015-05-08
来源:京九晚报

  

  做代理被骗500元

  市民曾女士因为轻信“朋友圈”里一位卖面膜的初中女同学,500元钱打了水漂。

  据曾女士讲,两年多前她生过孩子后就一直没有上班,在家照顾孩子,半年多以前,一位初中女同学加她的微信号。

  曾女士和这位初中女同学取得联系后,查看其“朋友圈”,发现里面有很多卖面膜的广告。

  “加上好友不久,我们就开始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她在‘朋友圈’里卖面膜,一个月就可以挣五六千块钱。”曾女士说,这位初中女同学称她有朋友在“朋友圈”卖化妆品,一个月就能挣1万多元。

  “现在很多上班的人都开始在‘朋友圈’里兼职卖东西了,更别说不上班的人了。”曾女士回忆说,这位初中女同学极力邀请她做二级代理,“说什么卖不掉也可以给我退货,让我不用担心,还说我一个月挣五六千块钱很容易”。

  曾女士心动了。为了证明面膜有效果,初中女同学就给曾女士寄了一盒,让她先免费试试。

  “说实话,我用过之后也没有觉得有多好,面膜包装上都是韩文,我也看不懂,但是我觉得能够赚钱,就决定做二级代理。”曾女士坦言,当时初中女同学说当二级代理第一次要进2000元的货,“我担心不好卖,就说先进500块钱的试试,她也同意了”。

  然而,令曾女士没有想到的是,500元钱汇给对方之后,她却迟迟没有收到面膜。

  “刚开始我给她发信息她还回复,后来直接就把我删除了。”曾女士说,现在她这位初中女同学的电话也打不通了,微信也联系不上了,“我总觉得她在‘朋友圈’卖东西就是骗人的”。

  现在,曾女士已经断了在“朋友圈”卖东西的念头,“我也不敢通过‘朋友圈’买东西了,总觉得不可靠”。

  卖东西的人真不少

  “如果你的微信‘朋友圈’里没有人卖东西,说明你的朋友不够多。”这是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

  “要是‘朋友圈’里没有人卖东西,你都不好意思出门。”也有网友如此调侃。

  的确如此。如今,在微信“朋友圈”里随时都可以看到卖东西的好友,偶尔可以看到一些人一刷屏就是十几条。

  以记者的“朋友圈”为例,记者发现,“朋友圈”里销售的东西有面膜、化妆品、减肥产品、服装、玉石、手镯、鞋、香烟等。

  针对“朋友圈”卖东西的现象,人们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此,记者分别走访了10位“70后”市民、10位“80后”市民和10位“90后”市民。

  10位“70后”市民称,他们的“朋友圈”里卖得最多的是服装,其次是玉石和手镯等,当然也少不了化妆品等。

  10位“80后”市民称,他们的“朋友圈”里卖得最多是服装和鞋,其次是香烟,还有化妆品等。

  10位“90后”市民称,他们的“朋友圈”里卖得最多的是化妆品、面膜和减肥产品,其次才是服装。

  “70后”市民网友“天下独大”认为,在“朋友圈”卖东西无可厚非,“想看看就看看,不想看可以屏蔽掉,不过我从没买过‘朋友圈’的东西”。

  “我觉得在‘朋友圈’卖东西也没什么,毕竟大家都是熟人,我也偶尔会买一些衣服和鞋,觉得还可以。”“80后”市民网友“1986我来了”说,“不过我承认,我怕买到假货。”

  “90后”市民网友“@菲菲非常”说,她的“朋友圈”里卖得最多的就是化妆品、面膜和减肥产品等。

  “我也买过一些化妆品和减肥产品,我觉得有些效果还是可以的。”网友“@菲菲非常”补充说,她在“朋友圈”买东西都是买比较熟悉的人的,“因为我觉得这样更加可靠,也能尽量避免买到假货”。

  当心“朋友圈”的三无产品

  一名“90后”女孩利用自己营造的“网络红人”身份,积累了10万粉丝,并在“朋友圈”里卖面膜。然而,她售卖的三无面膜险些导致他人毁容。近段时间,这则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

  另有媒体报道称,还有一名“90后”女孩创立了一款减肥药,这款减肥药不仅无批准字号、无质量认证,还涉嫌夸大虚假宣传。

  “吃完这个月都没来月经”、“头晕,腰疼,脸色发黄。”不少买家如此投诉该减肥药。

  然而,尽管已经被多次投诉,该款减肥药仍然在“朋友圈”中推广出售。

  “我脸上的过敏才好没多久,就是因为用了在‘朋友圈’买的面膜。”家住凯旋园小区的市民汪女士称,两个多星期以前,她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销售面膜的推广信息,“我看着价钱合适,他们广告里说的也很好,说是法国一家大型化妆品公司的一个子公司生产的,质量有保证”。

  最终,汪女士花了198元买了一盒面膜。连续用了3张面膜后,汪女士脸上开始出现红疙瘩。到医院一看,医生说,怀疑是面膜引起的过敏。

  汪女士称,停用面膜再加上用药,她脸上的过敏症状才逐渐好转。

  而在出现过敏症状后,汪女士才留意到,她购买的面膜外包装上全是英文,“我买的应该是三无产品”。

  消协发布消费提示

  “在‘朋友圈’卖东西主要是靠图片展示来推广,没有第三方平台,大多数是线下自行沟通后转账的。熟人的话,甚至直接见面付钱。”一位不愿透露具体姓名的微商称,现在还没有明文规定“朋友圈”购物应该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

  此外,这位微商称,有些微商卖家是匿名注册的,这也造成发货地不详,甚至其进货渠道也不好查证。

  新出台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42条明文规定:“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违法行为,由发生违法行为的经营者住所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

  然而,上述规定适用于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销售行为,可是关于“朋友圈”的销售行为还没有明确界定。

  这也意味着,目前关于微信“朋友圈”的销售行为,尚处于监管空白。

  今年 3月15日,微信发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其中将虚假夸大减肥、增高、丰胸、美白效果但明显无效的保健品、药品、食品类广告,推广销售伪劣商品的广告等定义为违规内容。在处理上微信官方表示,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内容,并屏蔽其微信“朋友圈”。此外,还将视情节对该微信账号进行警告、限制功能,直至注销。

  微信客服则称,微信提供的只是一个聊天平台,并非电商平台,如果产生经济损失,建议通过司法渠道维权。

  4月24日,中消协也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圈”内的超低价销售和代购。呼吁社交网络平台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社交网络平台中销售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度。

  因而,市民在“朋友圈”买东西,还是谨慎为好。

  网络的发达,让购物越来越方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网购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不管是网络巨头,还是个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近两年,随着微信社交软件的风靡,其附加功能“朋友圈”也开始成为商业重地。

  如今,打开 “朋友圈”看看,随时都能看到有人在卖东西。微信好友越多,卖东西的人越多。“朋友圈”所卖的东西形形色色,但最多的还是化妆品、面膜、减肥产品等。

  由于“朋友圈”的买卖行为监管尚处于空白状态,这也让一些卖家以次充好,甚至会卖一些三无产品。

  其实,“朋友圈”的购物主要是靠图片展示,也没有第三方平台,多数是通过线下自行沟通,并转账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朋友圈”的买卖行为令人头疼。

  前段时间,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圈”内的超低价销售和代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