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柳的障碍(二)

 家有学子 2015-05-08
  古人说,先学楷后会行,所谓先能站而后会走,以此比喻楷行用笔关系。但根据实践经验证明,古人泛指的楷书并非指中唐这种具有华饰成分较重的楷书。当然学习楷书而后过渡到行书的用笔方法,并不排除笔力、结字和眼手配合等其它训练,如果这样认识,颜柳楷书自然具有同等价值。
  但就楷行笔法的连续过渡而言,古人实指晋楷一系,学者不可不知。米芾《海岳名言》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又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唯吉州访庐山题名,题讫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俗之差,乃知颜出于褚也。又真迹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不难分析,米芾这里已经把自己为什么将颜行评价如此高,而对其真书评价如此之低的道理讲明。他认为颜真卿楷书渗入了刻者的刻字习惯,因而失真。他所言“做作凡俗”即指“蚕头燕尾之笔”,亦即我们前面所指出的“华饰”现象,可见米芾已看到传世颜真卿碑刻与初唐楷书的这一差异,和唐代楷书自颜为一大变这一事实。
  米芾对颜行与颜楷天壤之别的判断,也说明这种楷书笔法与行书笔法的差距。所以他在《海岳题跋》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米芾的审美立场是以晋人法度为出发点的,但从东晋二王以下唐宋元明,凡行书笔法未有大变,因此正确理解米所点明颜柳楷书与晋人楷书一系笔法不一,是非常重要的。
  我还要着重分析一下颜真卿的楷书到底是怎么回事。
  它作为字的严谨性来讲是没有办法和欧阳询的“九成宫”相比的,欧阳询的楷书,后来讲一个“险”字,点的位置不能擅自移动的,后人总结出《欧阳询三十六法》。颜真卿将格子撑得很满,这就是我们通常写美术字的方法,写美术字的书上有一句话叫“左右撑足、上下撑满”,这种特点造成中宫不紧,柳公权变了,中间收紧,腿伸出来了,有人说看颜真卿的字就像武大郎,矮墩墩的。柳公权像个舞蹈演员,腿很长,甚至有的还穿一个芭蕾舞鞋,感觉更长。颜字的这种特征很便于做碑版,能放大。到了盛中唐,有人讲肥的字是颜真卿,肥的人是杨贵妃,肥的隶书是唐玄宗,连唐三彩的马都是肥的,姑且算一说,当时崇尚这种美。我们看欧字、褚字、虞字,都没有这种隆起结节的华饰,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都在关节处,人要装饰也是这样,女子要涂指甲油,戴项链、耳环、发夹,穿高跟鞋,注意,所有装饰都在端点,在关节处,其实懂写字的人要研究这个现象,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我们写字是要注意关节的,关节处是不是很准确,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字美不美,但是不要强化华饰,华饰了写不快,有人说就慢慢写好了,这个观念也是清朝人的,清朝人讲究拙、重、大。
  ——节选自《中国书画》杂志2011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