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estern blot 实验心得 step by step

 渐近故乡时 2015-05-08

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总结做好 WB 的一些心得,希望对你实验有帮助。围绕着实验的每个步骤展开叙述,这样可能更具体更好理解。



配胶



该部分较为重要的是配制凝胶时要充分混匀,此外应保证试剂的新鲜。常出现的问题有:A. 凝胶出现花纹:此时应检查原料中过硫酸铵(AP)粉末是否受潮。B. 凝胶聚合时间较长:聚合时间由 AP 以及 TEMED 决定,通常在 30 min 左右,AP 不新鲜会导致聚合变慢。此外还需注意环境的温度也很重要,气温较低时胶是会凝得慢一些,必要时可适当增加 AP 以及 TEMED 的量,但通常不会超过 1 h,若超过 1 h 甚至更长仍未聚合,应检查配制的操作有无错误。



处理蛋白样品


该部分蛋白样品本身很关键,若蛋白提取过程存在问题或蛋白发生降解则很难进行好之后的实验,也就很难做出好的结果了。除此之外 loading buffer 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切莫使用不新鲜的上样缓冲液,同时在处理时将样品与 loading buffer 混合均匀也应注意。



电泳



首先在跑积层胶时应尽可能使样品压齐,若上样量较大(如细胞蛋白通常上样在 20-30 甚至 40 ul),可适当减小电压跑 20-30 min,待压齐后方可开始分离。



转膜



该环节电流的大小,转膜的时间决定是否能成功将蛋白转上,而具体的参数应取决于所要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应反复摸索,本人在实验中得出的经验为:10 KDa:200 mA 1 h,60 KDa 70 V,2 h,90 KDa 70 V,4 h,200 KDa 70 V,6 h。


此外还有如下几个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膜的选择:PVDF 还是 NC,0.22 μm 还是 0.45 μm。


转膜液中甲醇的量:通常在 10%-20%,蛋白分子量较大时可适当减少,蛋白分子量小时应适当增加,建议先从 15% 开始。



封闭



该步骤一般不易出现问题,常见的有室温 2-3 h,或者 4 度封闭过夜,但仍需强调一点的是有些抗体的使用需配套使用特殊的封闭液。



一抗孵育



通常购买到一种新抗体后,还是建议先按说明书推荐的浓度比例在室温孵育 2-3 h。若该抗体效价较好,应该显带很漂亮,尤其是在抗体刚买时间不长,然而事情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我们在遇到一个不好的抗体时该怎么办?可通过延长孵育时间(如:4 度过夜孵育甚至室温过夜孵育),增大抗体浓度。如果你想尽了一切可能结果仍然很不理想,建议还是换抗体吧,不要再浪费时间与精力了。



洗膜



个人认为洗膜液洗 3 遍,每遍 10 min 足以。没有必要过多次数过长时间,膜的背景不好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洗干净,更多的应该去考虑抗体浓度是否过高等其他原因。本人实验过程中曾经做过两个抗体,其他的条件一样(甚至是从一张膜上剪开的),背景却相差很大,你能说是没洗干净吗?洗二抗同样如此。



二抗孵育



选择好一个合适的条件不要轻易改变,另外相比一抗,二抗作用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实践证明一抗时间长点可能没什么关系,而二抗时间若过长过短都将会直接影响结果。


本文作者系丁香园中级站友:hangpengzhou


输入q实验,比如q细胞培养,即可找实验
输入P+PMID,比如P23456,即可找文献
输入z靶点,比如zCD53,即可找抗体
输入找+关键词,比如找试管,即可找产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Western blot 实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