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5-09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59年,藏族阿妈给前来帮助秋收的解放军战士倒茶。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民主改革中翻身农奴分到了土地。

图为拉萨市政府工作人员德吉在给东郊蔡村农民颁发土地证。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拉萨市东郊农民高高兴兴地领到土地证。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第一次收获属于自家的青稞。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劳动的欢歌声响彻打麦场。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六弦琴手。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农民利用风力扬青稞。山南农村。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日喀则地毯厂工人编织大型地毯。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当雄牧羊女。

       古时“当雄”,是吐蕃王室贵族的领地;明朝末年,成为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骑兵部队的驻地,随军家属放牧牛羊的生产基地。许多蒙古族骑兵在此地与藏族妇女结婚成家,因此,这里的牧民多数具有蒙古族血统。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赛场上骑马疾驰的火枪手。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西藏第一座宫堡:雍布拉康。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0年,雅鲁藏布江下游的独木舟。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勒布小熊猫。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工布舞”中的击鼓手。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林芝地区的“工布舞”。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藏北草原热巴舞。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藏北的牛毛帐篷。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藏医在牧区巡诊。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飞马拾哈达。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林芝少女伊朝着措姆。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阿旺多吉,西藏工布江达县人,从前是庄园的一个“仰穷”,他一贫如洗,属小户庄稼汉,没有任何地位,即由奴隶改变了称谓的“堆穷”阶层。他的大半生都在为领主无代价地服劳役,有时到富裕人家充当短工、杂工,过着饥寒交困的生活,直到民主改革后才重见天日。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林芝县地区翻身牧民。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龙王潭冬景。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隆子栈道。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这是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泽当渡口。船夫撑篙用力将渡船推出浅滩,然后,他们才涉水登船,向北漂移。渡船可载三十多人、十几匹骡马,也拉货物,所收银钱全归地方政府。船夫们都是农奴,拿不到一分工资,地方政府只补贴少许口粮,这种无偿劳役,对农奴而言,叫作“支差”。船上的木马头据说象征“马头明王”,人们相信这位神灵能在汹涌的江水中保佑平安。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这幢宫殿,名叫甘丹拉孜宫,是山南拉加里首领“赤钦”的冬宫(俗称拉加里王府)。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这幢宫殿,名叫甘丹拉孜宫,是山南拉加里首领“赤钦”的冬宫(俗称拉加里王府)。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山南拉加里王府庄园的大门。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著名藏医曲巴·钦绕罗布。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当雄翻身牧奴琼宗家喜分耕畜和帐篷。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这位纳木措湖畔的牧羊姑娘,名叫央金梅朵,闲暇来爱好梳妆打扮,常将美发梳理出无数细辫,使自己分外靓丽。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牧女卓玛。昔日,她是那曲宗乌马亭克部落牧奴之女。从7岁起,她就为牧主牧羊,每日迎着凛冽的寒风或雨雪,从事无偿劳役。西藏民主改革后,她家分到了牛羊、帐篷,并参加了互助组,牧业生产迅速发展,生活越过越幸福。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摄于当雄。牧场晨曦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摄于隆子境内门巴族村寨。勒布山村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1年, 纳木措湖,藏语意为“天湖”,位于当雄县西北,湖面海拔4718米,

是西藏最高、最的大咸水湖。纳木措湖于第三纪、因喜马拉雅运动时凹陷而形成。

此湖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有1940余平方公里。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安多县羊毛大丰收。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阿妈央宗。这位70多岁高龄的老阿妈,原是当雄宗(县)拉根多部落的牧奴,她历尽人生的坎坷艰辛。新旧社会两重天,阿妈央宗最懂得什么是翻身解放的幸福生活。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藏北牧民年扎。穿着老羊皮藏袍的年轻人名叫年扎,是那曲孔马部落的牧民。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当雄牧民欢迎汉族青年兽医龚达希来牧场巡诊。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巴青牧女。

        从她的头饰打扮来看,人们一眼就知她是“39族地区”的妇女。古时,蒙古族“霍尔王”古阔乌伦台吉,率领39个部落游牧羌塘东北,找到一处新的放牧生息的好地方,它包括了丁青、色扎、巴青、聂荣、比如、索宗等大片草原,建成“39族地区”,友好的藏族、蒙古族人民,从此友好相处,水乳交融.....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僜巴妇女织锦。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僜巴夫妇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僜巴男子。居住在林芝察隅密林中的僜巴人,目前还未被国家认定为民族,其语言属汉藏语系缅语系,无文字。僜巴人的服装,接近云南傣族的样式,男子头裹布帕或戴竹笠,穿的是无袖长衣和短裤。女子的上衣很短,及胸,穿着长长的统裙。 衣料都是僜巴妇女自织的麻布。女子头发束在脑后,头上戴银陛发饰,耳坠上穿了个大窟窿, 戴着巨型圆耳环或是喇叭状的耳鼓, 脖上挂着许多串珠子项链。由于气候炎热,儿童们几乎一丝不挂,女童仅在腰际围一条绳,正中垂挂一把银勺或铜勺,用来遮羞。

僜巴人主要分布在察隅县的下察隅乡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 人口约有1500余人, 占西藏全区总人口的1%。 主要从事农业,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鸡爪谷为主, 也饲养家禽家畜、种植辣椒、芋头和豆类等蔬菜。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门巴族男子旺久。他是西藏措那县麻玛乡农民。西藏的门巴族计有一万多人口。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南部的原始森林山区,本地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水稻、鸡爪谷、棉花等,同时兼营牧业、棉布纺织、制糖和藤竹木器等手工业。

      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门巴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林芝地区的墨脱县和山南地区的隆子县,人口约有一万多。门巴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方言复杂, 主要有“分洛”和“布然米”两种, 语音差异较大,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藏语支。门巴人大都通晓藏语,本民族无文字,通用藏文、使用藏历。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水稻、鸡爪谷、棉花等作物,同时兼营林业牧业,擅长狩猎。另外, 他们还从事编织藤竹 、棉布纺织、制糖和制作木器等手工业。门巴族信奉藏传佛教的宁玛派。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门巴族妇女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5】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山南喜马拉雅山谷的独木桥。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5】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隆子栈道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5】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摄于林芝地区。鲁朗田野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5】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2年摄于舍季拉山区。原始森林

 

1956~1978:陈宗烈镜头下的西藏变迁【5】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63年,察隅水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