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越人扁鹊医德思想初探

 johnney908 2015-05-09

医德涉及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最切身利益,与人们的安危息息相关。他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我国医学典籍《内经》中载:“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说明了生命的价值。反映了医生必须具备“济众生”的医疗道德,才可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扁鹊,一民间医生,怀着一颗“济众生”的心,不但赢得了人民的爱戴而且也受到史学家称誉,立传为万世所景仰,今天我们研究秦越人扁鹊的医学贡献的同时,对其医德思想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l、医德思想的形成

 

我国的医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帝王世纪》记载,伏羲氏画八卦,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又据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后世知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虽系传说,却反映了“舍已为人”的道德观念在远古时代已经形成。《周礼·天官》记载,“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这就说我国古代对医生的医德医术要求是严格的。并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办法。那就是每年年终必须进行考核,所涉及的内容,不单纯包括技术考核,还应包括思想、品德、作风、态度等方面内容,一个思想品德很差的医生,是不可以获得“十全为上”的成绩。对于什么是“不十全”,《素问·征四失论》对此解释的很清楚:“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攻时疑殆。”也就是说除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关之外,还提出了一个决定性因素“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说到底就是一个医德修养问题,六朝梁代杨泉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代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怒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可见古时对医科学生的挑选是十分严格的,尤其是医德考察。《素问·金匮真言论》强话”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这里包含了二个内容,一是人选物色,二是医技的传授,也就是说不是适合于学医的对象,是绝对不能收其为弟子;老师则是要求不是准确无误的医学知识,也是不能传授给弟子的,体现了为人司命的道德观念。扁鹊生活在战国时代,不可能不受传说的医疗道德观念的影响,故长君“出入十余年”的观察、引导、考验。认为“扁鹊非常人”这里所指的“非常人”应该理解为有道德修养和聪明才智的人,也就是说扁鹊具备学医的条件,否则长君是不会收他为学生的。更不可能把全部秘方传授给他,所以说扁鹊的医德思想形成是有其社会基础的。从 “出入十余年”的考验,可以看出古人对学生的挑选可谓良苦用心之所在,也可以说正是这种环境的影响促使了这位出类拔 萃的医家脱颖而出,成为历代医家之典范。

 

2、济世救人的行医准则

 

扁鹊的医德思想主要是以自己的行动,体现了医德行为的规范,扁鹊行医于民间,游历于诸候各国,从他的医疗行为可以看出他的行医准则是“济世救人”这是扁鹊医德思想的核心,也就是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扁鹊的医学造诣是很深的,他不但创立了脉诊而且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高水平。如:在齐国从望诊而准确地判断齐桓候的疾病不治将深,对此司马迁曰:“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此语通乎治术,寓意甚深。在晋国正值赵简子患病昏迷5天,不省人事,通过切脉,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此从赵简子血脉循环正常而认为预后好,…这些事例生动地反映了扁鹊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手段是非常高明的,但更可贵的是他不倚术自居,专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是以一颗仁爱之心,以济世救人为己任,一生奔波,为民治病,在赵国的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妇科医生;到了周都洛阳了解到周都之人莸爱老人,便做专治耳、鼻、痹等老年病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国之人珍爱儿童,便做了小儿科医生,依随各地的习俗而变换自己行医专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些感人肺腑的事例,不但是扁鹊医术高超,精通临床各科的具体体现,更是他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时刻为病人着想的高尚医德思想的反映。

 

3、谨慎诚实的医疗态度

 

扁鹊的医德思想不但体现在“济世活人”的行医准则,还反映在他谨慎诚实的医疗态度上。大家都知道对病人的诊治,一要精心,二要准确,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地解除病人的疾苦。如果临床草率行事,必然贻误病情。所以他语重心长地说:“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要解决“病多”、“道少”的矛盾首先要对技术精益求精,二要谨慎行事,孙思邈谓之:“胆欲大而心欲小,行欲方而智欲园。”扁鹊对待病人的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其治虢太子一案,正是他的医术,医德典型的体现。在虢国,他听说虢太子暴蹶而死,国中正筹办丧事,作为一个医生不是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而是采取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从各方面了解虢太子患病情况,根据身体尚未僵冷,并有微弱呼吸,从而推断虢太子病为“尸蹶”(假死)完全可以救治,在治疗上,其治疗手段也是很高明的,史学家司马迁是这样描述的“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说苑》作‘八成之汤'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扁鹊治厥证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先使子阳针刺体表的三阳五会穴,刺激经络,强心回苏,以促太子苏醒,接着教子豹制备五分的药熨,以八减的药剂混和煎煮,用它交替熨贴左右胁下,促使太子的血脉流通,而达到能坐立,然后从调整阴阳入手服药20天而健康恢复。为此,又有谁不为他的医德、医风、医术所倾倒,所敬仰?他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提出:“病有六不治”其最后一项是“信巫不信医不治”说明他在长期实践中树立了破除迷信,弘扬医学的信念,所以一代宗师张种景深有感慨地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概然叹其才秀也。”不正是道出历代医家对扁鹊敬仰的心里话吗?

 

医学是科学,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最需要的是诚实谦虚,扁鹊之所以成为杰出的医家与他从不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的医德分不开,所以,当他治愈虢太子“尸蹶”后,人们交口赞颂他能使死人复活,而扁鹊毫不沾沾自喜,而是心怀坦荡,毫不矫饰地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是他医学科研工作的美德体现。

 

  4、后世对扁鹊评价

 

对扁鹊医德思想首肯的要推史学家司马迁,正是他为我们保留了扁鹊行医规范珍贵史资,“扁鹊名闻天下”。这不但是对扁鹊在学术上的肯定,更是对扁鹊医德思想的充分肯定。反映了扁鹊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威望,从史学家司马迁为扁鹊立传分析,必须具备二点值得史学家立传条件,一是医疗道德方面的建树,这是首要条件;二是学术上的成功,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也正是这二者促使了一个民间医生走向医坛之祖。

 

日本医师滕惟寅说:“扁鹊,上古之神医也。周秦间凡称良医,皆谓之扁鹊;犹释氏呼良医为耆婆也。其人,非一人也。把扁鹊推至神的位置,所以才有称“良医皆谓之扁鹊”之说,然而从古代对良医认识来看“《左传》晋公称医缓为‘良医',赵孟称医和为‘良医';据《吕氏春秋、至忠》宋有良医文挚……这些都是为人民所尊敬大医而称之为良,可以说良医必须具备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周秦间称良医者未必都是扁鹊,如上述医缓、医和之属。但可以说凡称之为扁鹊者必定是良医。据李伯聪考证“从战国后期到东汉末期,在社会上相当普遍地以‘扁鹊'作为良医的代称。”这一客观事实,反映了扁鹊医德行为规范为社会所公认。扁鹊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民间医生,以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走向从事多科医疗工作的著名古代民间医生和医学科学家,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埋,要作好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医德医术的素养。扁鹊正是一位以德辅术,以术彰德而垂名万古的医家,这正是我们来研究他医德思想和学习他的医德思想精神实质之所在。 (刘光宪)


责任编辑: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