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世活人铸医魂——扁鹊

 Xiac2cmv1bxedf 2021-12-24

方寸话中医系列

济世活人铸医魂——扁鹊

作者简介: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并立、战乱频繁、天地苍茫、社会变迁的年代,也是思想活跃、学术解放、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年代,一代名医扁鹊就在这样的历史风云中傲立于世间。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箱,跋山涉水,医术济世,救人于病痛之中。他一路行医,一路播撒健康的种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药到病除,为哪里的人们带去幸福与安康,好似上古传说中黄帝的良医——扁鹊。久而久之,人们干脆尊敬地称他为“扁鹊”了。

     扁鹊是第一位被正史立传的医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他是与仓公(淳于意)并列列传的,即《扁鹊仓公列传》。

     司马迁为人物立传是有要求、有标准的,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有入传资格者是那些“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所谓“扶义倜傥”,主要是讲用自己卓尔不群的才能来匡扶正义;“不令己失时”,是讲善于把握时机、机遇;“立功名于天下”,是讲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目标。

     那么,扁鹊是何以“立功名于天下”的呢?司马迁说他“为方者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医学之宗”或“医家之祖”,换一种通俗的说法,以扁鹊为代表的扁鹊医派最终成了后世的医学之宗。不仅司马迁对扁鹊有这样的定位和评价,实际上这是秦汉之际人们的普遍认识,凡以医理说明事理时,必言扁鹊。

     扁鹊的历史地位是因为他对医学的贡献而形成的,由他确立的医学原则与宗旨、理论被后世所遵循和发扬,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医学。

     扁鹊原名秦越人,又号卢医,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他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治病救人和对医药学的研究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两千多年来,“四诊法”一直为我国临床医生所沿用,直至今天还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诊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扁鹊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鼻祖,相传著名的中医典籍《难经》即为扁鹊所著。

斯里兰卡(2012)“第七届世界针灸大会”,票图为一只口中衔着银针的鸟和“阴阳鱼”图案。“扁鹊”一词原本为上古传说中能够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神鸟,扁鹊被百姓敬为神医,在口口相传中,他被描述成了一只可以用嘴给人针灸治病的神鸟。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三卷,书名的“难”是“问难”的意思,“经”指的是《黄帝内经》。《难经》即问难《黄帝内经》,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把《黄帝内经》中的难点和疑点都提出来作问,然后逐一予以解释阐发,对部分问题还做了发挥性的回答。

     《难经》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黄帝内经》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一起并称为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扁鹊虽医术高明,名声显赫,但处世为人十分低调,心中装着黎民百姓,以医技普济众生。他顶烈日,冒严寒,走遍千山万水,深入村寨院落,无论王公贵族、庶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当病家出于感激向他致谢时,不管什么礼物他都不肯收下,相反还常去接济贫穷人家。他心系患者、仁爱至诚的高尚医德,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不怕艰辛、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

中国邮政(2002)“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约公元前401-前310)”,邮票图案为扁鹊半身画像,是十分朴实的一个民间乡医的形象。扁鹊虽医术高明、名声显赫,为人处世却十分低调,心中始终装着黎民百姓。

      有一次,魏文王专门询问扁鹊:“你家中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你们这三兄弟中,究竟谁的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复魏文王:“我家三兄弟中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稍微差一些,我是最差的一个。”

     魏文王闻言笑道:“哈哈哈,这是你太谦虚了吧。人人都知道你家三兄弟中,最有名气的人就是你啊,大家生病后第一个要找的人也是你啊,毫无疑问,你才是三兄弟中医术最高明的!”

     扁鹊一听,连连摆手,郑重其事地向魏文王解释说:“我大哥治病是在病人的病情尚未发作之前就下的药,病根就此被铲除了,也正因为他给病人治病的时候病人并没有什么不适,好像根本就没有生病,因此他在外面就没有名气。但是,我们知道其中的奥秘,所以大哥在我们家中是最受推崇的。”

     魏文王诧异道:“啊,竟然是这么回事!”

     扁鹊道:“是的,我大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治未病,从而让人保持健康。我二哥治病是在病人的疾病刚刚发作的时候,他这时候用药,药到病除,但是在外人看来二哥好像只会治疗一些小毛病,因此,他的名声也不响。其实,他能够早期就把疾病控制住,也是非常高明的。”

     魏文王点头道:“嗯,你说得有道理。”

     扁鹊继续道:“我治病的时候,都是在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这时我就在经脉上穿刺,或者动手术把病灶直接切除,使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有这些都被大家看在了眼里,一致认为我医术高明,口口相传,将我当成名医。其实,我这样做使病人元气大伤,又不能在早期控制疾病,所以我家三兄弟中,我的医术是最差的。”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完全听明白了。这些虽然是医理,但是若用于治国,也是非常有用的道理。”魏文王道。

     事实上,扁鹊对医术的一番高论,把魏文王的思想引入了更高的境界。他感动于扁鹊的谦虚与真诚,更加敬佩扁鹊的为人,并且从扁鹊的话中悟到了治国的道理。

中国邮政荷花邮资明信片背面图案《神医扁鹊》,主图为“神医扁鹊之像”,有录《黄帝八十一难经》之“序”中的“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乃号之扁鹊”的文字。秦越人心系百姓安康,他一路行医,一路播下健康的种子,为人们带去幸福与安康。

 扁鹊一生勤奋好学,乐于求知。他年轻时结识了名医长桑君,长桑君经过“出入十余年”的观察了解,大为赞赏他的才智与人品,遂倾囊相授,把自己掌握的医术禁方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扁鹊悟性极高,又天生刻苦,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的诊疗经验。他寻师访友,博采众长,汇集百家良方,掌握了许多疾病的诊疗方法,从此献身医学,巡诊列国,为民疗疾,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

    某日,扁鹊来到虢国,见举国上下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国家大事都被撂置在一边。他细一打听,原来是虢太子死了,所以举国哀恸。经过详细了解,他发现太子的死有很多可疑之处,便主动来到虢宫门下请求施救。

     虢君得知消息,赶紧出来接见扁鹊,请求他务必全力施救。扁鹊仔细一查,发现太子看似已经断气,但静下心来仔细查看,却发现其血脉上还有极其微弱的一线游丝。他认定太子只是“尸厥”,便在太子的百会穴上扎了一针。没过多久,太子竟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在太子双侧的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了。又服了扁鹊开出的二十剂汤药调补阴阳后,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儿子获得重生,虢君自然十分感激,对扁鹊更是赞誉不绝,称他有起死回生之术。对此扁鹊并不沾沾自喜,而是心怀坦荡,毫不矫饰地说:“我其实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太子之所以能被救活,是因为他并未真正死去,我只不过用了适当的治疗方法,把太子从垂死之中救了回来而已。”

中国邮政2013年贺年有奖明信片背面图案“诸子百家·医家——代表人物:扁鹊”,左侧图案为扁鹊像,右侧文字为“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

扁鹊所处的战国时代,正是我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形成期,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在发展中医理论体系的同时积淀了厚重的医德思想。纵观他的大医人生,他的医德思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他济世救人的行医准则,这是他医德思想的核心。在他朴素的医德思想里,医生应该主动为病人服务,有求必治,见死必救。如他路过虢国,问及虢太子的“死”因后,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是主动要求救治,充分体现了他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时刻为病人着想的行医准则,同时还表现出他一丝不苟的行医作风,为人们树立了一个良医典范。

     其次是谨慎诚实的医疗态度。大家都知道对病人的诊治一要精心,二要准确,这样才能及时解除病人的疾苦。如果临床草率行事,必然贻误病情。为此,扁鹊语重心长地说:“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要解决“病多”“道少”的矛盾,首先要对技术精益求精,然后要谨慎行事。

     扁鹊对待病人是极其负责的,为了能在不同的地域治好不同的疾病,他依据各地的情况不断学习新知识。他在邯郸听说当地妇女病很多,便在妇科上下功夫,做了高明的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老人很多,老年病高发,他便在老年病上下功夫,做了高明的老年病医生;在秦国,儿童患病率很高,他又在儿科上下功夫,做了高明的儿科医生……不论在哪里,只要有需要,他就去钻研,就去为当地民众解除疾病的痛苦。

 医道是远大幽深、非常微妙的,对于这样一门精光之道、大圣之业,除了要有高超的医术,还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唯如此,才能去呵护健康、温暖心灵。扁鹊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及时变换行医角色,以适应民众的需要。这些感人肺腑的事例,不仅是他医术高超的具体体现,更是他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时刻为病人着想的高尚医德的真实反映,体现了他对健康和生命的终极关爱。

多哥共和国(2000)“公元前二世纪通过切脉诊断疾病——脉象图”,图案为医生给患者搭脉诊病,形象地展现了扁鹊首创的“独取寸口”的切脉诊断法。该法一直为我国临床医生所沿用,直至今天还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扁鹊的医德思想,还体现在他坚决反对巫术、积极倡导医术的医疗实践。当时巫术十分盛行,而这种凭天命鬼神的巫道,不知害死了多少人。面对这种落后的社会现象,扁鹊深恶痛绝,他与巫相对而立,倡兴医学。他与巫对立的观点有六条,即“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这六条分开来看似各有所指,但合起来看都是围绕“信巫不信医”这一中心内容来言的。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人,必然不相信医术,而相信巫术也就正中骄恣不论于理的弊端。扁鹊把“信巫不信医不治”作为行医规范之一,实质上是对巫术的虚伪性、欺骗性以及危害性的有力揭露,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和一切为了病人的崇高医德思想。

     扁鹊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以贯之的行动,在人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破除迷信和推进医学发展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此以后,医术通过越来越高的疗效,逐步被人民所认识和接受。医术也逐步摆脱了巫的束缚,走上了独立、健康、科学的发展之路。

     扁鹊的医德思想,为祖国医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医家树立了楷模。后世医德的发展,溯本求源,无不滥觞于此。因此,扁鹊被尊奉为中国医道医德万世师表,是当之无愧的。

个性化邮票“扁鹊”,附票主图为扁鹊搭脉诊病的坐像,心系患者、以医济世的一代苍生大医形象跃然纸上。

     从战国后期到东汉末期,普遍以“扁鹊”作为良医的代称,以此来衡量一个医生是否称职,这一客观事实反映了扁鹊的医德行为已为当时社会所公认,彰显出他作为一代名医的伟大与崇高。作为妙手回春的一代神医,他把济世活人作为自己的神圣天职,以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仁者之风,山高水长。千百年来,扁鹊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爱戴,他仁爱至诚、普济众生、谦虚谨慎、热忱服务的高尚医德和实事求是、辨证论治、专心一致、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为后世医家树立了榜样。他是一位以德辅术、以术彰德而扬名天下的苍生大医,似日月星辰在华夏大地上熠熠闪烁,彰显着不灭的医魂。

贺年有奖明信片(2001)背面图案,分别为中国古代三位名医扁鹊、华佗和李时珍,左起第一位就是扁鹊。作为妙手回春的一代神医,扁鹊把济世活人作为自己的神圣天职,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