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英文的读写训练

 联合参谋学院 2015-05-10
From CUUS By 雷烈之花 https://www./thread-93793-1-1.html


拿到Offer,各位肯定在琢磨行前安排。除了陪家人,旅行和腐败,相信很多筒子在为新学期的开学做准备,比如考AP等等。这里建议没有其他学习安排的筒子们,强化一下英文的读写。
      英文基本能力为听说读写,为何不强调听说?听力主要分学术听力和生活听力。前者就是教授授课、同学课上发言等等,内容正式、语速较慢。只要托福听力上20分,搞定学术听力问题不大,何况目前美国名校课程视频唾手可得,方便自行练习。生活听力障碍较多,主要在习语俚语等,一开始搞不定影响也不大,而且几乎不可能短时间搞定,必须在美国的环境中慢慢留意。说的情况与听类似,紧急的不难达成,不易达成的不紧急。下面重点说读和写。


      读各科教材和资料,写各种Paper和报告,都要求读写能力。读写能力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写作课和文科课程的成绩,更是信息接收与输出的效率。可以说,读写能力不强,学习一定会很吃力。美国对读写能力的看重,从SAT考试英文与数学的难度差距和分量占比,可见一斑。不仅仅是文科,艺术界有大成就的多数也学富五车。娜塔莉·波曼是哈佛心理学博士;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王子龚天鹏都有很深的阅读积淀。理工科的大神,读写能力强者也不在少数:薛定谔古典文学非常好,爱因斯坦精通拉丁文和西方哲学,20世纪排名第一的数学家,代数几何教皇高探蝶(Alexander Grothendieck),不仅通德法英三种语言,对东方哲学中的阴阳概念有深刻解读(参看其自传《收获与播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超弦M理论创始人、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家排名前六的魏爱华(Edward Witten),本科读的是历史和语言学。我曾对理工科成就与文科积淀的关系做过一定的思考,得出两点可能的解释:第一是理工科的学习过程,多数是运用基本概念和公式解决具体问题。而文科阅读要处理很多繁复到令人头疼的概念,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令人愉悦的忧伤等。故文科的大量阅读,有助于迅速准确地把握概念,从而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第二是理工类的科研不仅需要逻辑,也需要一定的直觉和跳跃性思维。而理工的学习只强调逻辑也只能按照逻辑去讲,跳跃性思维需要在漫长的文科阅读中自己体会,毕竟人文科学和文艺作品中的思想比起单纯理工科,广度和离散度上明显占优。因此,绝大多数美国大学,都有Liberal Arts and Science教育的要求,其中也是文科的工作量超过理科不少:一门微积分可能每周课下三四小时搞定,但一门艺术史的阅读和写作,恐怕每周要十个小时不止。而且这比起八九十年前,还是大大降低了要求。我的语言和翻译的老师,许渊冲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选吴宓的欧洲文学史课程。吴宓回国前是哈佛的教授,带来的也是哈佛本科的作业量:仅此一门课,每周读两本书(平均每天100页),交一万字的paper(A4纸,Times New Roman 12号字,双倍行距打印要34页)。当时的哈佛,只要是广义的人文社科毕业生,人人都要学三学期拉丁语和希腊语,两学期希伯来语,读的书摞起来都比本人高很多。% \4 x2 ~7 F& M% l9 p$ V; I
) `  p) B* [' ?- J! K

      下面说说如何提高读写。

8 h  R2 T, x2 d* |. ?
      大家做SAT和GRE等考试英文部分最大的感受是神马?估计是时间不够用吧。故提高阅读速度为重中之重,理解尚在其次,因为很多文章充斥大量专业词汇,很难理解,只要取到所需信息,题目就可以得分了。而大陆非一线城市的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精读有余,泛读不足的问题:一篇课文讲两三节课,划分句子成分比美国学生还熟练,结果拿起陌生文章不去先观察类型和难度,就开始条分缕析,报纸上一篇文章也要半天。想象一下读中文报纸,谁不是一眼浏览上去大体内容知道,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的再慢慢看。这就要通过大量泛读去练了。原新东方明星教师李笑来说过,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成正比。适合泛读的材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毕竟再经典的作品,定位都是普通文化程度的Native Speaker在休闲时的读物。难度从低到高分三个等级:最低是哈利波特系列,以及绿野仙踪等童话,难度明显低于低于SAT文学类阅读;第二是魔戒等,难度低于但是接近SAT阅读。第三类是Ulysses、Moby Dick等,比SAT的要高一点。建议大家寻找自己感兴趣而又不是太难的(生词不超过10%),限定时间,强令自己不去查生词,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快速阅读。一开始慢一点没关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时许老跟我布置的读写任务,也是从他当时工作量的百分之一起(每天20页,每周写100词),到最后我在USC上着理科的课还可以完成他当年一门课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每天60页,每周3000词书评)。读到什么程度可以不去刻意练习了?读本科大二水平左右的人文课程教材,可以在泛读时马上领会,并且与自己的思考同步,就可以了。这个能力,对于大多数筒子们,这三个月还是达不到的,所以有的忙的。9 \3 {# |, u/ ]6 

      下面说写:除了对文学专业的学生,一般美国大学只要求应用写作:用文科的主流思维方法分析材料,并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坛子上很多才子才女,汉语作文那叫一个字字珠玑,但写英文是又慢又不地道。其实每位筒子有的是好思想好句子,只是表达不熟练。故到美国学习系统的文科思想之前,请先至少会准确使用四级词汇。这里推荐《张道真英语用法》,注意,不是语法。里面有高中和大学四级词汇的用法,以对比的形式讲解,附有大量例句。希望大家精读这本书,并且所有词汇根据用法自行造句。三个月每天两小时肯定足够了(我当时暑假,用不到两星期)下一步的表达法积累,从阅读中来是个好办法:感觉好的语句,记下来。还有就是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比如好的散文和名人演讲,戏剧经典选段,甚至一些中短篇小说和诗歌。至于后续的写作更多的是行文规范,MLA一类,到大学写作课老师会讲的。这里有个类比,精妙的遣词造句如同高级餐厅的牛排,刀工和火候都非常考究。我的英文写作,也是从乱炖的层次慢慢走过来的。我能,大家也能。

$ A4 b$ Q8 u/ I
      最后给大家打打气:最经典的拉丁语教材之一Wheelock's Latin序言有一句话:不要觉得拉丁语难,要知道以前罗马每个小孩子都能说。语言是人的本能,是最容易训练的,也是最依赖重复和潜意识的,更是对学习时的情绪稳定要求最低的。相比之下,高压力下做数学可能会出错,而学语言则不怕高压和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语言是真正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最后祝大家到美国都可以笑傲写作课,搞定文科课,下笔如有神,吓呆美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