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回顾】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中) | 青禾旅读

 磨菜刀的老花匠 2015-05-10




线上讲座没听到怎么办?

关注青禾旅读,回放线上讲座音视频,精彩内容不再错过!


导语

做父母的,都面对过孩子不快甚至哭闹,却束手无策的时候。孩子有负面情绪,为什么?怎么办?


本周四,在青禾旅读线上沙龙,张娟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如何看待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


以下是第二部分,我们来看看负面情绪对孩子的意义。

【嘉宾介绍】

  • 北京布布园幼儿园创办人,张娟儿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从事幼儿教育一线工作16年。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宁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生。


(点击视频即可收听)


【分享内容】


我们在很多的咨询中,看到很多的案主来做咨询的时候,有很多的观念。都是在原生家庭里父母给他们的,他们就背了很久。当他们成人了,他们又成为父母了,他们依然还在复制和拷贝,并且实施在孩子身上。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够看到,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有这样的情绪的一个表达或者说他因为一些意愿或者情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有负面情绪的出现,其实恰恰给了我们一个信号是说,这个时候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就好像你遇到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一个闺蜜去倾诉,然后你在哭。如果对方跟你说,你闭嘴吧你别哭了,都是你的错,哭有什么用啊。你告诉我你在下次的时候,你还愿意跟这个人敞开地去表达吗?你一定会这这个门关上。因为在那一刻你没有被允许,你没有真正地被对方倾听到。


在很多的两性关系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夫妻之间出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感情不好了,也不是因为他们心有力有所属了,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在沟通的时候,他们不同意、不允许对方做他们自己。他们总是期待对方以我的期待和想象的样子呈现。


比如说我认为你应该每天就是高兴的,我认为你就不要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回来,对方做不到的时候,那个矛盾或者那样的不和谐就开始产生了。


事实上,我们最脆弱的时候,是在心灵层面上最需要协助的时候,被一些不好的事件牵动出来负面情绪的时候。所以,当你不能理解一个孩子的负面情绪的时候,他的失控,他的表达方式,你不妨回看一下你自己:如果这个时候是我,我希望我身边的人该怎么协助?


所以我们给予父母的观念是:恰恰在孩子最烦躁的时候,负面情绪最厉害的时候,恰恰是需要被认同、被理解、被允许的时候。就是说,我可以让我的情绪发泄出来。


当一个人在情绪中,他觉得他是安全的,他可以这样发泄的时候,他就建立了一个品质,就是反省的品质


也就是说,你越是对一个人的负面情绪,指责他,不允许他,不同意他,这个人在情绪上反弹的就越厉害。相反的,在一个人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倾听他,你允许他,你认同他,你陪伴他。你会发现,孩子在这样一个安全的感受里,学会一点一点地走出他的情绪,梳理他的情绪,从而建立关于情绪更正向的体验。他通过这些体验,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并且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不知道你们在人际关系有没有这样的发现:就是很多成人的情绪是一点就着的。已经是个很硕大的成年人了,但是在家庭生活里,他是个炮仗,一点就着。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往往去看他的原生家庭,去看他与父母的沟通。


我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发现,他身上的这种状态,一定是父母一方的拷贝、复制。他对这种情绪的不可控性,是因为他从小在家庭里他的负面情绪是不被允许的。他有情绪的时候,他是被打压的,被指责的,所以他没有一个安全的情绪启动机制。他认为“我只有这样暴怒,发脾气,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让对方知道我想怎样。”但事实的真相并不如此。


越是能够很好处理好自己情绪的孩子,越来越会表达自己。从自己的情绪中调节和掌控自己情绪的孩子,他身边一定是有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负面情绪来的时候,能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接着他。接着的意思就是,OK我允许。


当然情绪允许并不是说孩子怎么样的方式都是允许的,依然要有界限。这个界限是行为上的界限,而不是情绪上的界限。这是有差别的。


我举个例子,一个很愤怒的孩子,他可以表达愤怒,但是不能用打妈妈的方式,甚至是扇妈妈脸,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个时候我们通常给予的观念是:“我看到你很生气,你也有权利生气,但请你看着妈妈,不同意你打妈妈。我可以陪你在这里呆一会儿,但是不同意你用暴力打妈妈,因为妈妈也会疼。”


这个差别就是,我同意你情绪的发生和释放,但是我不同意用伤害我的方式来释放你的情绪。这样孩子就会安全地知道,我的情绪是被允许的,但是我表达情绪的方式是需要做出调整的。如果一个家庭允许孩子生气,允许他有负面情绪,你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有情绪的调控能力和反省能力。


上个月幼儿园有一场义卖,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小男孩在卖的时候,他到处溜达,他不卖。当他妈妈准备要收东西走的时候,他又要卖,妈妈就生气了。


他妈妈生气的样子是这样的:她没有骂孩子,也没有打孩子,她特别愤怒地快速走来去收他的摊位,不跟孩子有任何交流,装了包就要走。这个孩子就跟在一个一米六几的大人后面就哭,声嘶力竭地哭:“妈妈!妈妈!”这位妈妈就快速地走,根本不跟他有任何地对接。


在那一刻,我就在想,这个孩子的那种紧张和恐惧,是因为他觉得他被抛弃了,他的情绪的不安全,以及在妈妈情绪来的时候,形成的事态和情势,对这个孩子来讲是很恐怖的。很快我们就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状态,在家里经常歇斯底里地发作,的确特别失控。


他情绪来的时候,他本可以慢慢地体验,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并且我们成人也有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坏境,让孩子慢慢建立关于情绪部分的梳理。但是我们成人没有掌握和梳理自己的情绪,而带给了孩子在情绪上的不安全感。


面对这一幕的时候,我就干预了。让我感觉好熟悉呀,好像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总是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被恐吓——“你要是再哭,我就怎么怎么样!你要是再闹,我就怎么怎么样!能不能不哭了!能不能好好说!”这都是我们大人希望孩子呈现的部分。


孩子一定会达到一个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绪和成为自己情绪主人的过程,但这个前提一定不是我们压制他,不接纳他,要求他,甚至威胁他,而达成这样的认识,一定不是!而应该是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被允许了,被接纳了。他在家庭里,有情绪表达被允许是安全的时候,他才可能逐步走向情绪的成熟,以及通过良性的经验,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一点,我觉得对于爸爸妈妈特别重要,就是负面情绪不是不好的,它很好。因为它至少让我们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或者在那个负面情绪的当下,我们要如何协助孩子,在情绪部分上逐步走向成熟和学会怎样梳理。


今天我们今天谈的这个议题是关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所以我尽量更多地阐述关于孩子的那一部分,但是事实上,确实在情绪这个话题里,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是拥有共同的困惑。


一个成年对孩子情绪地不接纳,很多时候是来源于我们的期待。我们对孩子有一种自己很清楚地期待,比如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认为怎样是对的,怎样是好的。这其实是特别害人的想法。因为当一个人陷入“我以为”想法里,他就看不见别人,他对周边人的接纳是非常低的。


比如说,谈恋爱时,很多女生和自己的另一半交往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用情绪说话的。她们可能对男朋友不满,但她们不说。男朋友问她,“怎么看你不高兴。”她说,“没事。我没有不高兴呀。”但各种迹象看出她不高兴。然后男孩儿就说,“那既然你没事儿,我就该干嘛干嘛。”


然后我们就更愤怒,觉得“你怎么能这样呢!你不理我。”我们总是想让别人为我们的情绪买单,我们总是觉得“是你让我这样的——我说没事儿,你就走了,其实有事儿,你又没看出来。”


所以在情绪这一问题上,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原生家庭对他情绪的允许和愿意接纳他的部分。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为我的情绪负责。”


我们做各种各样的教育,各种各样的理念,我们终极的目的是让一个人学会对自己负责——无论他在情绪上、情感上,以及做事情的行为结果上。他应该学会自我负责,就是他知道他自己怎么了,他知道他的情绪来自哪里。


有人说,我怎么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你自己真的不一定知道。比如说当你看到一个孩子胡闹的时候,歇斯底里的时候,引起你愤怒的时候,你以为是孩子的愤怒激怒了你,我们绝大部分家长是这样认为的,我们讨厌孩子这样的情绪和行为。但是你到底是讨厌孩子的这种状态,还是在讨厌你自己。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上叫投射”。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外在显化的,我们觉得自己不能接受的,你有没有想想看,这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就有那种情绪暴躁的妈妈,她来跟我说,“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他!他动不动就发脾气!”然后我就会笑着问她,“你受不了谁发脾气?”她说,“我受不了我儿子发脾气!”我就会再问她,“你受不了谁发脾气?”


通过这件事,你就会看到,她这种对自己的不接纳,会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在原生家庭里,在亲子关系里,在亲密关系里,我们理所当然的就成了受害者。


因为我们对这个孩子来讲,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对于对他来说,是最亲近的人,他在这种关系是最安全的。但是真正一个健康的关系、和谐的关系,我们应该是在情绪上知道,我们怎么了?我们能够表达我们怎么了。并且我们能够为我们想要的那个部分负责。


比如说,我跟我家先生说,“你最近对我的关注少了,我心里很难受。”这是一种表达方式。或说,“最近你特别忙,关注我少了,我心里很失落,很难受。”这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有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说,“你怎么回事呀,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家是我一个人的吗?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吗?凭什么就得我一天到晚,操持这操持那,谁没有工作呀?”


你去感受一下,当这样表达都是你想要爱,想要先生关注你,理解你。当然你想要的是一致的,但最后一种是带着情绪地去指责对方要你想要的和你把那种一致地表达给对方,你怎么了。这两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如果我们期待有一天孩子能够很好地表达“妈妈我怎么怎么了,我想怎么怎么样,你能不能帮助我。”如果我们未来想要这样一个孩子——能够相对平和地表达,能理清楚,表达清楚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怎么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在他产生情绪的部分,我陪伴他,允许他,引领他,同时我们真的带他来觉察他自己。


当我们愿意以这样的格局和信念来帮助孩子的时候,你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情绪上越来越包容,越来越稳定的孩子。实际上,情绪稳定对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品质我们都不愿跟一个炮仗在一起,没有安全感,你前一句话他还笑,后边就不知道那一句话说的不对,他就跳起来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呈现的时候。当你不愿意允许和接受孩子负面情绪出来的时候,你要问问你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要的是怎样的陪伴和协助。”


我想你一定不想让我说,“你闭嘴!你多大了你还在哭!”你肯定想要妈妈蹲下来说,“宝贝,妈妈看到你真的很伤心,妈妈不知道怎么能帮助你,如果你愿意告诉妈妈,妈妈会帮到你的。宝贝没关系,如果你觉得难过,你可以哭一会儿,但这件事情就是这样的,妈妈没办法改变,你可以哭一会儿,妈妈爱你。


相关图文

如果您想了解负面情绪是什么, 父母应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具体方法,欢迎查阅导航栏右侧“微讲座”中“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上)、(下)




青禾旅读线上讲座

青禾线上沙龙,希望能聚集青禾旅读中愿意交流、分享和互相鼓励的读者,也会定时邀请专家和智慧妈妈作线上讲座,让我们打破地域的局限,不管你在海南、还是北京,在线上,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成长。


想进群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吗?请在微信公众号中回复“讲座”,等你来。


更多往期讲座,请查阅公众号导航栏右侧“微讲座”。


以上资讯由“青禾旅读”整理发布。欢迎转发朋友圈,如属机构或其它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青禾旅读微信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