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问漫答】怎样“批评”,并帮孩子战胜挫败感?|青禾旅读

 海魂飞 2015-07-25



周三我们谈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控制,会使孩子失去自我,收到了非常多的关注。


点击这里回顾《你的无微不至,正在毁掉孩子!》


那么,我们该怎样批评,又该怎样帮助孩子面对批评,帮助他们战胜失败感,勇于再次挑战呢?


在往期的讲座结束后,大家提出了很多相关问题,小编整理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一起看看专家的回答。


回复关键字“讲座”至本微信公众号,获取参加线上讲座的方式。


Q
A
&


Q
晓君老师,我的孩子在上舞蹈课时被老师批评了,结果从此就很抗拒上舞蹈课。请问该怎样帮孩子正确看待被批评呢?该怎样安慰孩子呢?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感受孩子的感受


举个例子。打针的时候孩子都会说:“妈妈我害怕,我怕疼。”然后他会哭。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去否定孩子的感受,会说:“疼什么疼,一点也不疼。”然而,孩子真正的感受,就是他疼。


大人时常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孩子的感受,然后还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啊?别的孩子都不疼啊,老师训你一次怕什么啊,你下次做好了不就行了!”


可是情绪出来了之后不会无缘无故就消失,老师批评,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我们要帮助孩子去感受他当下的感受,他会感觉到妈妈是了解他、理解他的


如果这时候我们不能够做到的话,孩子就会觉得妈妈不了解我,不理解我,根本不懂我,我的恐惧和害怕妈妈都没有办法安慰我,反而训斥我,妈妈这里也并不安全。


这些负面情绪累积的话,孩子有可能在行为上就表现为退缩,因为他不想让老师再批评他。


所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去感受他的情绪,我们可以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平和地对话


老师今天批评你了是吗?那么你是不是害怕了呢?是不是有些不敢再上去跳了呢?你是不是觉得在小朋友面前没有面子了呢?是不是有一些担心和恐惧呢?


有时孩子是表达不出这些感受的,如果你能帮助他表达,孩子就会很开心,他心里会觉得很暖,他会知道妈妈是关心并理解他的感受的


当他感到安全,情绪就会慢慢平静下来,之后再去跟他沟通,问他:需要妈妈陪你一起去练吗?或者你想什么时候再去练呢?或者今天舞蹈的动作我们可以休息一下,然后妈妈一直陪着你,你看这样好吗?


首先孩子接收到了你对他情绪的关注,然后又看到你在帮他想办法,这时他感受到的就是你内心的那份爱,所以这时他就有可能会重新树立起自己内心的力量,产生勇气,重新站在舞台上


Q
孩子自己编了三个故事,我说前两个故事很精彩,但是第三个故事不太吸引人,有些平铺直叙。孩子听了马上就很生气。但是我们不可能只表扬他,而不批评他,这可怎么办?

我们看一下孩子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怎么理解妈妈的这种评价呢他的理解是:你说我的故事是不吸引人的,前两个是好的,第三个是不好的。对他来说这就是结果性的评价,那么这种评价他当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而且这样的评价不是非常的具体和明确。


他期望得到的是表扬,不愿意听到的是批评,那么在这时妈妈怎么样做才能帮助他,既让他感到很开心,又让他能够编得更好?


我想请妈妈思考一下是否可以改变你对他进行评价的立场?换一个角度来说,是我们跟他在一起分析他编的这几个故事,在评价的时候也避免简单地说“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好”,如第一、二、三个故事我们可以逐一为他分析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我们还可以去改进。


尽量避免结论性的评价,直接判定它好或不好。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好和孩子一起来评价,其实孩子对自己做出来的作业或行为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大多来自于父母或老师,但他的理解肯定与你或老师的期望有所不同。


所以妈妈如果能与他一起评价,孩子就变成了一个评价的主体,他对自己评价好或不好的过程中其实帮助妈妈了解了他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同时也让孩子也意识到没有任何事情都是完美的。


因此,在这个案例发生时,孩子还处于认为自己是万能的阶段,他不希望听到任何消极的评价,所以让他作为评价的主体时他的立场会有所改变。


然后可以强调妈妈和孩子之间观点的不同,而并不是说妈妈是一个永恒的标准。


因为孩子的标准,完全有可能与你不一样,这是其一;其二、可能妈妈根本没有理解他。这样一来,共同的评价就促进了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孩子能够学会接受不同的信息,至少知道别人的理解跟他是不一样的。


要让孩子能够意识到,他人和自己的差异,观点上的差异通常只要有差异,他可能直觉反应为负面信息。如果能够正确看待,知道人和人之间都有差异的时候,他对那种负面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强烈了,而且更愿意去吸收别人的建议。


Q
别的孩子是有好胜心,不愿意被批评,我的孩子却相反。他不喜欢向上比,却喜欢向下比,对谁的批评都满不在乎,这可怎么办呢?

他可能不会觉得这样一种负面信息对自己有多大伤害,如果你一旦提出来,他就容易向下比较。


有几个可能,第一个,他这么说是他的一种保护自己自尊的一种本能,就是即使他不想做那个最好的,也不想做那个最不好的,于是用这样一种方式保护自我。其实他还是在比较,即使你没有强调。而且他非常不愿意得到这样一种负面的评价。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他认为这件事情不重要。他不在乎,所以他就没有一种想把它做到很好的愿望。换句话说,他对这样一种事情,可能缺少一种内在的动机,他只是觉得这种事情我必须得做,那么我只要做了就好了,我不管做成什么样,我觉得无所谓。缺少内在动机,对这个活动本身不感兴趣,就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他也有可能是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更好,所以他干脆就放弃了给自己确立一个更高的目标。


面对孩子这样一种反应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去评价?我觉得有些时候不同孩子需求的东西也不一样,我们只要去做,帮助他一起找到这件事情当中能够让他高兴的成分,而且如果一旦体验到成功,任何孩子都会欣喜若狂,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让他真正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不管是跟低的比,还是跟高的比,这种比较很多时候都不是特别有意义,让他更多地享受活动过程本身,才是更重要的


Q
孩子在上幼儿园,好胜心比较强。如果当着他的面夸奖其他小朋友,他就不太开心。应该怎么引导他呢?

好胜心强,其实是因为他不能够区分出自己真正的能力,他认为自己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做好,孩子在这个阶段好胜心都很强。当然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确会有点差异。


而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去夸奖其他小朋友,他就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个问题里,家长没有直接去给孩子提供负面的评价,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当你夸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往往给他的一种暗示,就是别的小朋友比他更好


而且这时他还处于跟父母非常亲密的一个阶段,他会觉得父母夸了别的孩子,自己跟父母之间就有了一种非常恐怖的分离


所以孩子在面对这种情景的时候,就会哭闹等等。如果再小一点的孩子,当妈妈抱别人的小孩时,自己家的小孩子就会无法忍受,这些都是相类似的道理,他会觉得自己的妈妈跟别人更亲近,而疏离了我,这是他最恐惧的一件事情。


这样的况下,怎么办?


做家长的去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有些可能是礼貌,但是在夸奖过程当中,要注意一些技巧,言语不要有一种暗示,暗示夸奖的这个优点,是我自己的孩子没有的,或者是我很希望他有的但是他没有。


最好是在评价或表扬其他的孩子过程当中要强调,这个孩子值得表扬的是什么,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但这个方面跟自己家的孩子并没有任何的可比性,不要把孩子放到一个纬度上比较。例如别人家的孩子很听话,舅舅家的孩子很听话,我们家的孩子不听话,这样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样他就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也更容易接受别人的优点。


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孩子逐渐接受其他人也都是有优点的


怎么做呢?不妨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去找周围的小朋友身上的优点,那么在共同找优点,共同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Q
孩子一哭闹,我有时候就心软了,但有时候会很烦躁,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请问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哭闹呢?

哭是孩子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只是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或者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给予“哭”的大部分含义就是哭是没有勇气的表现,是懦弱的。


其实哭是非常正常的,是非常好的情绪疏导和宣泄的方式和通道。通过哭,我们不会把负面情绪积压在心底。成人是不太容易哭的,所以我们很容易把这些负面情绪积压在心底,甚至会因此生病。


所以如果孩子能够哭出来,就说明他在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这其实是非常好的,孩子哭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他,等他。不去训斥,也不去阻碍,就是陪伴。妈妈理解你的感受,知道你很伤心、难受、害怕、烦恼、生气、愤怒。你想哭就哭吧,我很愿意等你平静以后,听你分享你的感受


这样的话,孩子就能感受到你对他的接纳,他的哭就不是无休止的,因为他知道他的情绪妈妈爸爸会理解,他哭一会儿,这个情绪就会过去了。


哭过之后,孩子可能就没事了,如果他还是觉得不开心的话,我们就可以针对刚才的事情进行平静的交流和探讨,你为什么哭呢?你哭是因为你害怕了吗?那你害怕什么呢?这时候他就会告诉你原因。你告诉他,你非常理解他的感受,确实会有一些害怕,那我们应该想一个什么办法以后不再遇到类似问题呢?


这时候孩子会感觉到你在帮他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孩子哭完之后,情绪宣泄了,又得到了来自你的支持和接纳,就会鼓起勇气,他的自我价值和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这时候,有的孩子甚至会跟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应该怎样做。”其实孩子真的是很聪明的。


专家介绍 晓君老师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原中央财经大学教师,高考志愿网特聘心理咨询师,“我晓君心”心灵空间创始人。


青禾旅读,父母专享的互联网学习平台。

青禾沙龙定期邀请教育专家、达人父母来分享教育理念、育儿方法以及心得体会。青禾旅读相信,每位父母都是养育自己孩子的专家,希望以我们微小的平台,汇聚众人的智慧,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每周四晚在青禾旅读微信群里分享学习。想加入收听讲座?请回复关键字“讲座”至本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