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心肺复苏有多落后?

 舒HUANLIANG 2015-05-11


导读:有问卷调查发现,只有5%的人了解心肺复苏的具体做法,许多人根本没听说过心肺复苏。


作者:黄晶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我国院外实施心肺复苏的现状



  当发现有人溺水后被人救起,有人被电击后意识丧失,大多数人只是仅仅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而没有紧急判断患者心跳呼吸是否停止,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这就是目前我国院外实施心肺复苏的现状。旁观的群众是最直接的目击者与参与者,只有他们掌握了急救知识,才能提高患者的复苏率和存活率。但可惜的是大多数群众并没有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故错过了最佳的复苏时间(心跳呼吸停止后4-6 min)。有学者随机在街头对100人做过一项“心肺复苏知识知多少”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5%的人了解心肺复苏的具体做法,大部分人只了解极少部分,或者根本没听说过。由此可见国民严重缺乏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与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二、心肺复苏知识,你了解多少?


  2010年全国心肺复苏指南中对呼吸循环骤停有明确的定义:①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心音听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②心电图呈一直线或呈室颤波形。复苏的具体做法: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心跳呼吸停止,如果是,立即按照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的步骤实施心肺复苏,强调胸外按压先于通气,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复苏成功的标志:心跳呼吸恢复,意识清醒,有大动脉搏动。



  三:美国全民心肺复苏的实施


  在美国几乎人人都知道怎么实施心肺复苏,原因在于美国的教育。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常识的培训,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在遇到身边的猝死事件时,能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充当临时的救护员。不仅如此,在超市、餐厅等公共场所都设有简易心脏除颤器,即使不是专业医务人员,也能根据简单的操作步骤来实施除颤。为便于推广至院外,《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简化了心肺复苏的流程,提出了“Hands-only CPR”即“单纯连续胸外按压”,强调重点恢复患者的循环功能。美国的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美国院外复苏成功率远远高于我国。


  四: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我国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虽然中国也一直强调全民心肺复苏,但收效甚微。原因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急救意识非常薄弱,急救设备也缺少,急救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够。人们往往把急救单纯认为只是医生的事,对于有人突发心跳呼吸停止,只知道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根本不懂得如何在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五:为了达到全民心肺复苏这一目标,我们仍需做些什么?


  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常常突发难以预测,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在短时间里获得科学、有效的急救。为了尽快达到全民心肺复苏这一目标,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效仿美国模式,在小学阶段即开始对他们传授心肺复苏的知识,并进行模拟训练。


2.依靠高校医学生定期举行社区心肺复苏知识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相关讲座、知识竞赛、现场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广大社区群众了解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并指导他们进行现场模拟训练。


3.简化心肺复苏急救流程,方便普通群众掌握这项急救技术。只有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全民心肺复苏这一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