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忏悔后的心理

 昵称15221501 2015-05-11
忏悔后的心理

    忏悔能鼓励人们说出内心深处的隐私。但从本质上来说,忏悔加重了人们内心的罪恶感。忏悔者像一个孩子一样走到神父面前,乞求他的宽恕,希望神父给予惩罚。经验告诉他,他犯下了程度不一的各种错误,为此他该付出怎样的代价。在习以为常的忏悔和指责中,他的内心并未变得更为充实。忏悔带给人们的只是生命中极为肤浅的东西。忏悔者很少试图透过这些肤浅的东西去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忏悔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内心压力,但是却不能改变人们的性格本身,不能揭示罪恶的心理根源。

    有一个35岁的已婚男子,发生了婚外恋,为此他深感苦恼。他很真诚地向牧师道出了他的隐私,希望能从牧师那里得到帮助。他很清楚,这件事给他的妻子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他也知道他的过错。牧师警告他说,在上帝和常人看来,不忠是可怕的罪过,他应该尽早结束此事。忏悔者承诺改掉这个恶习,但经过激烈的内心搏斗,他还是依然故我。这个充满神性的建议之所以未能奏效,其原因在于它只是一味鼓励他努力克制自己,远离那个女人,却未能弄清这位男子苦恼的根源何在。

    弗洛伊德讲了一个极有趣的故事,表达的是同样的道理。故事发生的年代较早,是电灯刚发明的时候。有一个乡巴佬第一次进城住旅馆,上床睡觉前,乡巴佬想象吹蜡烛那样吹熄灯泡。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如果他不关掉墙角的开关,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熄灭电灯的。夫妻之间存在的不忠也是同样的道理,仅仅依靠意志的力量消除不了他不当行为的心理根源。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人们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潜意识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