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最正宗的“碰头食”,吃过5样以上才算来过北京!

 仙人掌a 2015-05-11

这些最正宗的“碰头食”,吃过5样以上才算来过北京!

2015-05-10 

说起北京,你只知道烤鸭你就OUT了,三千多年的历史 可是传承下来了诸多美味小吃。细细品味北京的小吃,地道京味也尽在其中。有些小吃能不能吃到还得看你的运气,因为很多小吃都是在庙会或沿街的集市上叫卖的,所以也称之为“碰头食”。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北京美食!


老北京糖葫芦

来北京最不能错过它!!!秋冬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支着糖葫芦串的摊贩,红彤彤的山楂果或间有草莓香蕉桔子蜜枣等水果馅料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串在竹签上,酸甜适口,老少皆宜。


推荐去处:王府井、东城区等各大小吃街有售,就看个人偏好哪个区域哪个老店了。


京酱肉丝

传统的北京风味菜肴,选用猪里脊肉为主料,辅以黄酱或甜面酱及其它调味品,用北方特有烹调技法“六爆”之一的“酱爆”烹制而成。食用时辅以葱丝和豆腐皮,口味咸甜适中,酱香浓郁,风味独特。另有以炸豆腐替换里脊肉的素食版本。


推荐去处: 德缘烤鸭店(大栅栏店) 、皇城根褡裢火烧


老北京炸酱面

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精髓都在炸酱上,首先选用的黄酱一定要好,要采用正规名牌厂家生产的黄酱,其次是炸酱时火候和配料要掌握好,火候要均匀,炸酱的配比一定要合适,肉丁肥瘦兼有,黄酱不能放得太多,炸出来的酱香喷喷。菜码有豆芽、芹菜、青豆儿、黄瓜丝、心里美萝卜丝、白菜丝、青蒜、大蒜8样,吃起来甭提多么爽了。


推荐去处: 海碗居(增光路总店) 、一碗居老北京炸酱面(蒲芳路店) 、四季民福炸酱面馆


豆汁

北京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是水磨绿豆制作粉丝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汤水,经过发酵后熬制成的。颜色暗淡,味道甜酸,一般人第一次品尝往往会觉得难以下咽。喝豆汁儿是有讲究的,首先得烫,偶尔咕嘟着几个泡的热度最好,再者必须得配上切得极细的芥菜疙瘩丝儿、淋上辣油,同时还得搭上两个"焦圈儿",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绝配!


推荐去处: 锦馨豆汁 、海碗居(增光路总店) 、老磁器口豆汁店(天坛店) 、护国寺小吃店


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一款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将蒸熟的江米捏成小饼,包上冰糖渣儿、芝麻等制成元宵状,再裹上糯米粉。其特点是:色泽洁白如霜,质地粘软柔韧,馅心松散甜香。


推荐去处:白记年糕(牛街北口店) 、仿膳饭庄 、南来顺饭庄 、护国寺小吃店(护国寺总店)


官府菜

即官宦人家的私房菜,强调甜咸适度,南北均宜,以选料精、下料狠、做工细、火候足为特点,多是烧、炖、焖、蒸,羹汤为主,很少用爆炒,讲究细火慢做,原汁原味。在京城,流传最广的官府菜是以清末谭家谭宗浚父子所创的“谭家菜”。


推荐去处: 谭家菜 、仿膳饭庄 、厉家菜(德胜门店) 、那家小馆(永安里店) 、正院大宅门



老北京奶酪

从宫廷中传出的一道奶制小吃,曾是元明清三朝宫廷的皇家御膳珍品,到现在则成了北京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甜品,由牛奶和米酒混合蒸制而成,浓浓的奶香混合着淡淡的酒香,炎炎夏日,用小勺沿着杯壁开始品尝,奶酪入口即化,甜软香糯,还能消暑降火。


推荐去处: 三元梅园 、奶酪魏(牛街总店) 、田记奶酪铺 、文宇奶酪店(南锣鼓巷店)



三不沾

又名“桂花蛋”,由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成,色泽金黄,蛋嫩软甜,爽滑细嫩,略有咬劲,因不粘牙、不粘盘、不粘勺得名。


推荐去处: 刘宅食府 、泰丰楼 、同和居饭店


面茶

“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面茶不是茶,而是一种面食,是用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再淋上芝麻酱,多在下午售卖。面茶最讲究的是喝的方法,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


推荐去处: 南来顺小吃(陶然亭店) 、白魁老号饭庄(安内店) 、锦芳小吃(磁器口店) 、护国寺小吃店(护国寺总店)


老北京疙瘩汤

以西红柿、鸡蛋、面粉、番茄酱、葱姜、香菜等为基本原料,经过热加工而成的具浓厚北京特色的地方名吃,口感鲜美,亦汤亦饭。


推荐去处: 胡大饭馆(簋街总店) 、都一处烧麦馆(前门店) 、宏源四合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