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序

 qjpxzx 2015-05-11
两个月前,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公司CEO杨天南先生将他的中文译稿《沃伦·巴菲特的道路》(小罗伯特·海格士多姆著,第三版)上传给我,我有幸地阅读了许多重要的片段。我特别注意到,其中的序言部分新增了肯·费雪所写的《成为最好的自己》。肯·费雪是“成长股之父”菲利普·费雪的儿子,现在掌管着费雪全球投资咨询公司,其资产超过300亿美元。在这篇序中,费雪称巴菲特为“世界上罕见的投资家”。然而,有趣的是,多年前费雪在他的《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中却不是这样的观点。

在《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中,费雪并不认为巴菲特是“一个投资家”。巴菲特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巴菲特却“不是一个成功的投资组合决策者”,因为他没有任何作为资金投资家的业绩纪录。巴菲特并不是如同皮特·林、比尔·米勒或比尔·格罗斯那种意义上的“投资家”。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考察。第一阶段,在经营“巴菲特合伙人公司”之后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之前,巴菲特与皮特·林、比尔·米勒等人并无显著的区别,也是一个“基金经理”,替人投资理财。第二阶段,在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后至今,巴菲特实际上是“保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因为他投资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子公司盖可保险的浮存金。他的声望就是建立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买卖和公司运作上的。第二阶段的巴菲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投资家”,通过并购、重组等运作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很显然,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既不可能成为像皮特·林或比尔·米勒那样的基金经理,更不可能成为像巴菲特那样的保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普通的投资者应该怎么做?这一点我借用费雪的说法,那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费雪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07年以前10年中,其收益率一直落后于标普500指数。2005年,标普500指数上升了4.9%,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却下降了0.8%,基本上没有变化。费雪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主要依靠它前几十年的光辉业绩,才得以避免成为平庸之辈。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仅仅将公司股票的短期收益率拿来与标普500指数相比,有失偏颇,并不能衡量出巴菲特真正的经营成果。以短期收益率衡量之所以不妥,是因为其中很容易涉及到股票市场的情绪和偏好。道理很简单,股票市场总是喜欢追逐热点和“时尚”,并不会真正关注公司的基本面。真正能够衡量出巴菲特经营水平的是公司“账面价值”。巴菲特的“致股东信”显示,在2013年以前的48年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账面价值从19美元增长到114214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经营业绩。如果一定要以股票收益率来衡量的话,那么请看,48年前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每股价格为8美元,而今每股价格已超过22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2%以上,同样相当了不起。
 
其实费雪在《巴菲特的道路》出版第二版时就作过序,但是我没有读过,因为我只读过第一版。现在我只能在《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里读到其中的大意,而且不能确定这个序与第三版的序是否一致。费雪在第二版序中认为,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最突出的一点是“多变性”。费雪发现,巴菲特在20世纪60年代的投资理论与70年代、80年代初的投资理论相去甚远。最初他只买最便宜的小盘股,后来则买“特许股”,接着他买大型公司的大型股,成为大型成长股的持有者。这些决策受菲利普·费雪和查理·芒格的影响很深。“当巴菲特发现自己所做的投资失去重心或者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他就不断地改变投资策略”。可见巴菲特并“没有建构一套系统的股市战略技术”,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的性格是“直觉型”的,他很少从技术性、科学性上考虑问题。普通的投资者即使能够把巴菲特的投资方式复制到自己的投资决策上,依然无法跟上他的步伐。这一点与第三版序言的意思相似。在第三版的序言中,费雪认为,巴菲特在不断的“自我进化”,没有人能从他的过去准确预测出他日后的所作所为,而他却能干得不错。确实,这一点我的体会是,千万不要将价值投资机械化或教条化,要学会自我进化。再借用费雪的话说,只有将巴菲特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投资体系中,才是“有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