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人最爱给男孩取的姓名是:穆罕默德

 MCTRY 2015-05-11


汤瓶古时称“军持”、“君池”、“大食瓶”或“执壶”等,意为水瓶或水壶,制作工艺和样式源与古波斯一带,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其制作工艺水平达到鼎盛。“汤瓶”的来历与回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传,755年至763安史之乱期间,即安禄山、史志明谋叛,唐肃宗因兵力不足,阻挡无效,为保江山,唐王派徐茂公到西域大食国。大食国国王派大将率兵五千前来相救。由于大食人善骑马射箭,作战勇猛顽强,很快平息了叛乱。在唐太宗的执意挽留下,约三千名将士留居长安。唐 太宗担心他们思念家乡亲人,都给他们娶了妻小。还命令工匠,依照波斯一带的洗壶样式铸造了精巧美观的金壶和铜壶,按级别分发,供日常洗漱之用,这种壶口小腹大,酷似当时的瓷瓶,故而当时的人们习惯称作“瓶”。因为这是唐朝皇帝赐给的洗瓶(洗壶),所以也叫“唐瓶”、“唐壶”或“唐瓶壶”,后来国人就根据谐 音叫成了“汤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回回商人的贸易往来,汤瓶不仅在回回人生活中有着多种用途,在中国其他民族日常生活器皿领域内也产生了广泛地影响,至今在很多饭店、和家庭中常用的茶壶、醋壶、酒壶以及装饰用品等器具中,仍保留着很多“汤瓶”的样式和风格。

详细介绍:

这是回族等穆斯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盥洗用品。有首回族花儿唱道:“紫铜、青铜、高丽铜,黄铜打下的汤瓶。吃喝不成都能行,没把汤瓶是不行。”回民在日常生活中把汤瓶看得很重要。不论经济条件如何,家家有把汤瓶。例如,回民烧开水不用锅,而用汤瓶壶,因用锅烧开水有腥味儿。平时洗手、洗脸不用脸盆用汤瓶。回民讲究洗过的水只能往下流,而用脸盆洗脸往往是把洗过的脏水捧起来再洗,回民不习惯,也不喜欢。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在城市的回民洗脸洗手也用上了脸盆。但洗小净时,无论城市或农村,都离不开汤瓶。有些回民家里备有几把汤瓶,有小孩洗手洗脸用的,有专供礼拜人用的。汤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有铜汤瓶、搪瓷汤瓶、轻铁汤瓶、塑料汤瓶、砂泥汤瓶,还有铝汤瓶和锡铁汤瓶等等。

回民喜欢用汤瓶是因为汤瓶有盖、有把、有流水的高翘壶嘴,盛水的主体部分一般呈鼓状圆台形,不洁之物不易进去,既方便,又卫生。更主要的是回民用的汤瓶在回族群众中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如在《宛尕斯的故事》里说,汤瓶原名叫洗壶。相传在唐朝时期,唐王有一天晚上梦见金殿的大梁正在倒塌,只见一个身穿绿袍、头缠白布、肩搭一条白毛巾的深眼窝、高鼻梁、长胡须的大汉,左手提一把汤瓶,右手向上一托,把大梁顶上去了。第二天,唐王召集文武大臣圆梦。徐茂公说:“这是西域回回,身穿绿袍、头缠白布是他们礼拜的衣裳;毛巾、汤瓶是他们用来净身的东西,唐朝江山要靠西域回回来保。”后来,唐王命徐茂公选了60个汉族小伙子,换了600个回回,由宛尕斯回回带领来到长安。唐王亲自出宫迎接,并以兄弟相称。过了不久,唐王知道回回想回家了,就在当地给他们纳了汉族妻子,并修建了几座清真寺,还命手下工匠特制了一把精美的金壶赐给宛尕斯,叫他净身用,这把金壶叫“唐瓶”。从此,宛尕斯和其他西域回回再也不想回家了。后来,回回家家都打了一把铜汤瓶。久而久之,民间就简称“汤瓶”了。

“汤”在中国古代汉语中的本意指“热水”。所以,汤瓶逐步成了回民等穆斯林沐浴净身用的水壶的专名了。现在全国各地清真寺的沐浴堂里都有汤瓶,一些回族聚居区经营的茶馆、饭馆、饮食服务行业门口以及回民家中都备有汤瓶,供洗手、洗脸和洗小净用。有的还把汤瓶画到饭馆的门牌上,作为“清真”的标志。

历史:说法一

相传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国泰民安,富裕强盛。有一天夜晚,唐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金殿大梁倒塌了,正在这危急之中,突然看见一个高大黑脸大汉走过来,只见他头缠白布身着绿袍,肩搭毛巾,左手提着一把洗壶,右手把梁顶了上去。

第二天,唐王召集宫里的文武大臣圆梦。聪明的徐茂公说:“陛下,唐朝将来遇到困难要靠西域回回来帮助。”唐王问:“何以见得?”徐茂公不紧不慢地说:“此大汉是西域回回,梦中的宫殿是朝廷江山,托梁者是帮助之人也!”众臣听了,都觉得有理。但也有人在心里嘀咕说:“如今天下太平安居乐业,怎会动乱?”徐茂公笑着说:“这仅仅是天子的梦,谁知道将来会发生怎样的事呢?”

刚刚过了一年,朝廷出了动乱,一个大臣叛变了朝廷,唐兵无论怎样阻挡也抵挡不住,眼看朝廷的江山毁了。唐王连忙派徐茂公到西域去救援,西域王二话没说,当即拍板答应出兵五千,由大将宛尕斯带领前去相救。由于西域人善骑马射箭,作战勇猛善战,不到半年功夫,便帮助唐王平息了叛军的骚乱。唐王对西域王的支援倍加赞赏,亲自拿银两赐给作战有功的官兵们。并提出建立两国的友好关系,请宛尕斯将军和他的士兵决定走留自愿。结果宛尕斯将军和一部分士兵留了下来。唐王怕他们想家,都给他们纳了亲,又建筑了一座大清真寺供他们礼拜用。唐王又命令工匠,依照阿拉伯的洗壶样式铸造了精巧美观的金壶和铜壶,供他们礼拜之用。因为这是唐王赐给的洗壶,所以也叫“唐瓶”。后来人们根据谐音叫成了“汤瓶”。

历史:说法二

唐肃宗至德年间,回族先民中的回鹘人平息叛乱有功,许其参与茶马互市,回鹘人从四川松潘地区携带净身用具到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经商、传教。松潘回民的汤瓶状似茶壶,身高颈窄,撮口粗腰,颈长弯曲,腰部鼓肚,从颈到底弧形耳把,原料有锡、铜、铁三种。铜质较受欢迎,色泽光洁,造型美观,古朴典雅。除礼拜沐浴用,还可在客厅作摆设。

西域回回在长安围绕着清真寺居住,那里的饭馆、食品店、小吃摊,总喜欢挂“汤瓶”招牌,作为“清真”标志,招牌通常是用长方形木板做成,四角有“清真教门”、“清真回回”、“西域回回”等醒目的汉字。招牌上端用阿拉伯文写着食品说明,中间绘有汤瓶、茶壶、盖碗子、清真寺或穆罕默德宝剑等图案,以汤瓶画居多,它的形状与现在使用的汤瓶略有不同,通常是鹅脖壶嘴,人耳形壶把,壶身上小下大,有古色古香的风格。回民饭馆用汤瓶招牌作为“清真”标志,能使不识字的回族穆斯林和阿拉伯人,一看招牌和经文,便可解除疑虑,大胆食用,既增进了民族间的互相团结,同时也增加了餐馆的经济收入。

作用汤瓶在回族穆斯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回族谚语说:“吃喝不成都能行,没一把汤瓶不行。”女子出嫁,母亲首先要交待小净和大净的顺序和洗法,陪嫁时要陪一把汤瓶,让女儿牢记“清洁是穆斯林的本分”。家里若有人去世,必须用汤瓶为亡者沐浴。按教法规定,穆斯林在房事、月经、产后,必须用汤瓶做大、小净。婴儿出生、老人病故都离不开汤瓶。

按伊斯兰教法规定,在做大、小净时,除按顺序洗涤每个器官外,举意要想到“省察己躬,罚赎过错,节欲检行,止恶扬善”,“不起妄念,举止口佳,敬语默惟恭”,做到自我反省。这样不但卫生健康,也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