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花鸟画造型八讲

 遨游. 2015-05-12

花鸟画造型八讲

关於造型,古人有各种各样的论述,在谢赫六法中讲到“应物,象形是也”什么叫应物啊?在应物后面打个逗点,这是钱钟书先生打的逗点,他认为这样更适合,更方便理解。我也采用他断句的方式。苏东坡在诗中讲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他说怎么样去看这个诗,要从诗上去论这个诗不是一个好的诗人,论画看像不像,以形上来说一幅画的好坏,他的见识和小孩也差不多。齐白石有很著名的论述,“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的造型原则是“形神兼备”,这是我们评判一幅画,既有形也有神,这是个概括性的论述。自古以来因人的感悟不同而產生了种种的风格。就是对这些造型的认识,形与神的理解深不同所以风格就出来了。

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回想我们去看一件东西的时候,不论从传统里去临摹还是从生活里去观察,人总有一个最直接,最感性的形象认。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往往还是比较深刻的,但在中国人看来这个形象的认识不是最高的,就如东坡先生诗中所写“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和未经世面的孩子一样的见识,是幼稚肤浅的,如果这个造型不是最好的,那么中国画的造型观念到底是什么呢?这就要讲到这个六法。今天细细讲解一下六法之一“应物,象形是也”。虽然字很少,就六个字,但是讲得很彻底。中国人的造型观念,彻彻底底的都在这六个字里面。

六法中“应物,象形是也”,是很精辟的造型论述,何谓象形?象者,大象也,是事物的规律,是中国“道”的别称。古人讲“大象无形”,虽然没有形,但是起作用。在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盲人摸象》,三个瞎子摸大象,一位摸大象鼻子就说大象是又细又长的,另一位摸腿说是像柱子一样,另外一位摸尾巴的说大象是像老鼠尾巴差不多。《盲人摸象》那个大象是寓言,是比喻。就是咱们中国绘画里面所讲的大象,它没有具体的形状,那三个瞎子就是指我们,看不见它,能感受到一点,就说我感受“道”是什么,像大象腿一样,一己之见,偏的意思。之后这三个瞎子就相互争吵,和诸子百家的争吵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象”要理解,这个象我们是看不见的。虽然看不见但是起作用。

形者,物的形状,是可视的,象形就是讲在可视的形象里包含事物的总规律。就是中国人所讲的“道”,“道”就是规律。你把这个“道”实践出来了,就叫作“德”。“象形”就是“道德”也就佛家讲的是性相不二,“性”是看不见的,“相”我们能看到,象和不可分,象是性,是理。形是皮相,是外观。象形者,既有规律,又有外观,真造型也。这样的造型才是中国画的造型。不是一个简简单单我记忆是什么样就把它画处出来的,不是这样的,那是孩子这样画。有些照相式的美术家也这样画

现代人太相信照相机,太“着相”,太被形像所拘束,一生被形像所拘,终不得艺术上的自由,看不到形像背后的真理悟不到艺术的三昧。很多人在造型上就葬送了艺术的的前途。我们今天主要讲“象”,霍春阳老师也多次讲“取象不惑”,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主要讲“象”,要“造大象”。

什么叫“大象”?齐白石“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说的精妙这是他的体会太似就被形象所拘束了,见识如孩童。画家修为低,不能以好的知见去化人,则“媚俗”。为什么称它为“媚俗”啊?因为他的见识还没有老百姓的见识高呢。一个画家他是个文化人,他的见解一般比老百姓要高,你要去“化”他,通过你的画去感化他,他能感受到很多东西,可以从中受益,受教育。这样的画是好画。不似,纯以画理示人,太抽象,这类的画家有文化有知识,他看到“”了,看到背后的道理了。画的太学术了,世人不容易理解,则“欺世”,举个例子,黄宾虹的画就是这种的,有几个人能看懂黄宾虹?我看是不多的。他画的画理,很抽象的,全是里面的道理。“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最好能既有这个形象,又有这个道理,二者兼顾,画之妙法。也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形神兼备,这才是的画,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做到了。禅宗里有公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学了段时间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大彻大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学禅的三重境界。这三种境界是很多人经常讲的,我们怎么从画里面去理解这三个境界,造型里面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第一层境界,是苏东坡所批评的论画以形似,見与儿童邻”,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就是齐白石讲的“不似”,“不似”他从画理面去分析,他看到了无形的“相”,就是黄宾虹了,你看他画的山像不像山?不太像,画的水也不太像水,全是运用线条的变化,形成聚散的关系,是一种刚柔的变化,一般人是不理解的,只有有一些见识的人他喜欢看,但还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还是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就是齐白石讲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既有外在的“形”又有内在的“相”。形象合一,妙合自然。这个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造型。讲第三种,但第一层与第二层我们也需要,它是一个过程,第一层最基本的形我们当然需要,绘画是个视觉系的语言,是需要形象的。第二层道理更需要了,不需要你入不了门,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法要通,理法通了用到哪都管用,但理法通了最后还是得把理法放下,才能融会贯通。记住造型不是描摹,造型更不是任意的变形,这都是当今的误区,什么是造型?造型就是在可视的形象里包含事物的总规律。那么造型里面有什么规律呢?我总结了八条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画的造型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从造型技法上,中国画就有很强的哲学性,大家今天来学国画,真想学通了,真要入这个门没那么容易,可以简称为造型八讲,分别是纵横,松紧,争让,满缺,整碎,断连,刚柔,正奇。这八种关系就是“象”。纵横你能不能看到是不是形象啊?是不是一种造型啊?这些都是你看不到的松紧你能看见吗?你能感受到但你看不见,它不是个三角形,也不是方形圆形,这些都是一种感受,形象背后的东西是这些。熟能生巧,每一个我们把它运用了都能产生很好的画面效果,下面分开讲。

纵横

纵横关系是画面造型的中心,纵是造型的立骨,我们可以用人来作比喻,纵就是竖线,一个人挺起来是不是很重要啊,能不能挺起来要看纵。横是造型的风致。何为风致?风致就是姿态,有风采,纵与横都是方向,都有势的延伸。处理好纵横关系可以顾盼生姿。为什么讲它是造型的中心啊?因为在画面中它是一种空间关系,我们通过欣赏经典的作品看看纵横关系是怎么处理的。

大家看八大山人的这幅八哥图,山坡是立起来的,土坡是横的这是一种大的纵横。下面是小鸟的,前面那只鸟是横的,两只鸟在一起基本上夹角是一个直角,鸟自己本身也有纵横关系,身体是横的,脖子是纵的,我们只是从纵横关系里面讲,但它包含着很多画理里面的规律,再来看看柯九思的竹子,

这是仰叶,我们在学习画竹子的时候有个重要的规律,就是整个造型规律是三角形,为什么出现三角形,就是因为有了纵与横的关系,我们讲三角形的时候就是在讲纵横。我们纵横,再讲开合,再三角,都是一回事。很多这样的例子,绘画里面比比皆是,有些人会用,不知道这个道理。


松紧

松紧关系是中国画重要的艺术语言,紧是严密、结实、急促。松是松动、松快、放松、舒缓。松与紧相对而相生,没有了松,紧就没有了意义,反之亦然,相互依靠,紧是一幅画面“聚气”的节点,可以很有效的处理画面的节奏感

我们现在学生们的画,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画面很散,聚不到一起去,没有精气神。比如气功师,为什么他们有气,我们就没有,我们真没有吗?不是,他们的气是凝聚的,我们的气是散的。就像同音乐里的重音。让人很有激情,松的地方可以让人心旷神怡。优秀的绘画作品松紧有致,如同欣赏经典的音乐。我们来看这幅画,哪是松的哪是紧的,松紧关系是怎么处理的,会看画的都是整个看,我们作为画家该怎么看呢?我个人的习惯是顺着他的笔走,就好像你自己画了一遍一样,走,提起来,下去,一笔,两笔,三笔,很结实很紧凑,一幅画里面都有好几个层次的紧,松紧都不一样。赵佶《五色鹦鹉》,他的画跟八大的画感觉不一样的,八大的山水画感觉像贝多芬的音乐一样,很激昂,有激情,很悲慨。而赵佶的画很优雅很舒缓,很自在,像古典的中国音乐一样。绘画里的音乐性也就是韵律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啊,一只小鸟里面有很多的松紧关系,非常微妙。你要一点一点认真地去体会。这只小鸟一般来看是平的,但你仔细看它一点都不平,处理的太好了,精妙处理,是神品。一鸟我们在处理松紧关系的时候,头跟脚是重点,大家都觉得爪子难画,因为用笔不行,造型不行,容易松垮,站不住,这都是容易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不紧凑。头上是嘴巴眼睛的关系,眼睛到后脑壳,这幅画小鸟脑门这边特别紧,往下紧挨着就是松了,马上到背又紧了点,到翅膀又结实了。尾巴跟身体交接的地方是很虚的,模模糊糊的很松快。它这幅画的松紧是很舒缓的,它不是高亢激昂的突然松一下又突然紧一下,很微妙的松一点又紧一点,这么一种感觉。我们处理花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松紧关系,不能都画的那么结实,有虚的,有微妙的,有松快的。松紧就是绘画里面的韵律,我听说有一位书法家叫音乐书法家,听着音乐写字,李斌权。我们绘画里面的音乐性也是非常强的。松紧关系是今天给大家讲的重点,你若是掌握了松紧,纵横关系,我相信大家的书法也会进步。你什么时候出帖,就是你掌握这些道理的时候。你们把这八个造型原则运用到书法里面去看看管不管用,你在创作的时候用的不是帖,用的是这八种原则。我们在传统里学习就是这些道理。

争让

我们再看看争让,争让处理很多人都不擅于,因为他没有这个意识。什么叫争让,在书论中有“担夫争道”,“乱石铺街”之说,就是画中的争让,我们称之为“争让关系”,画面中各种“势”相和,又彼此都有空间展示风采。如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处理争让关系就是善於处理画面中的各种矛盾。再来看宋徽宗的杏花,最紧的地方就是这幅画的画眼,也是最精彩的地方,这个要争,作者是想让人第一眼就看到它,画画的时候我们就如同导演,如同将军指挥兵马一样,谁是主将,谁是副将,谁是小兵,要表现出来,一切都是为主将让,它一出来,要光芒万丈,威武雄壮,主将一争,其他的就得让,虽然副将也在争一点,但是夺不去主将的风光,这种关系要处理的很和谐。这幅画就是讲一个团队,一个单位。你的争让关系处理不好,你单位肯定是整天干仗。所以我们如果能处理好画的争让关系,那你的人际关系也能处理好。

这幅画里的画眼就是那朵大红牡丹,虽然有三朵花,但另外的两个花被这朵红牡丹的娇艳给夺去了风采,这朵红花就是争,另外的两个给它让路了,这幅画是一争全让。这里面叶子的安排也非常好,这朵大红牡丹是蓬勃向上的,而靠近它的叶子就都是向下。是为了表现这红牡丹,所有的都给它让道了,细看这幅画的争让关系处理的很绝。一幅画为什么好看,为什么经典都是有很深的道理,这幅画很值得大家去学习,大家将来画牡丹,这张画是很好的范本,如果把这张画吃透了,画牡丹就都没问题了。

满缺

满缺又可称为圆缺, 满是完整,缺是残缺。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圆缺是一个自然现象,满缺是造型的外轮廓线处理,这是特别技术性的,落实到画面上面,(尤其是花卉)圆为满,大多数花卉是圆的,饱满的。如:牡丹花、荷花、绣球花。圆虽然很好,但中国哲学就是太圆则缺乏变化,太缺则残,不够饱满,缺太多了也不行。圆缺的处理是中国人的智慧,“月圆则亏”,如事情太完美了之后,马上就走向另一端了,乐极生悲。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了十七就开始亏了。太圆满之后就是亏缺,凡事要有餘地。有智慧的人都知道不要让它做到最圆满,总是差了一点点,留有余地。也就是说干什么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要把它做绝了。在绘画中,就是在饱满中要有变化。中国是个追求圆的国度,圆也用缺的对比来表现,圆满才更难得。

我们来看一幅画,这幅画我个人觉得是历朝历代牡丹没有超过的,这幅画据说是徐熙所作,我看这个水平应该是对的。这幅牡丹造型饱满而富有曲线美,很典雅,很经典,很雅致。这才是真富贵,一点都不俗,皎洁!而且每个花瓣都是透亮的,很纯净,静穆,一点都不躁动,不是那种摆动姿态让你看看,它就是那么落落大方,你想不看都不行。说实在的世界上没有这种花,只有画家能把它画出来的,这是人的精神美,借牡丹花的形象把人的精神画出来,是圆缺有致的经典作品。一个花你能搞好了,那所有的花你都会画了,不需要太多,一幅足矣。咱们看看齐白石的菊花,大师都是懂得圆缺的,太圆就是死板,有点缺就活。能把菊花画的富贵饱满的也就齐白石了。

整碎

再看看整碎,在造型中,太整体则板,太琐碎则花。整碎的关系就是在整体中求丰富。既整体又丰富,碎就是丰富。觉得碎了就上点颜色整理下,太整了就打碎两笔,太板了就破坏。乱而不乱,齐而不齐。不能太工整了,不然工艺性就太强了。宋人画的小鸟丝毛都很随意,整体看起来是工整的,再看细节里面有几笔是有一点捣蛋的,故意让他们乱一点,整体里面稍微碎一点。我们看看宋人画的麻雀,麻雀身上有很多小点,那就是碎。麻雀站在陶罐上面,陶罐上面是素的,没有花纹,颜色也很统一。就是取的整,小鸟丰富,陶罐简洁。这种艺术手段艺术语言对比。

断连

断是分开,透气的,这是断连关系,好多人画的死板就是断连关系没有处理好。死板就是连的地方台多了,从来没有断开过,就感觉把它变成工艺画了,太闷。有的人画画很活泼,很有感觉,跟着感觉去画画,觉得这样是对的,那样不对,但有时候感觉跟不上就会画的太琐碎了,就是断的地方太多而漏气了。讲个故事,一个黑洞洞的屋子里面没有窗户,感觉很闷,有个聪明人说:打个洞吧,后来光线进来了,真舒服啊,这屋子一点都不暗了。剩下的人说那就多掏几个洞吧,结果全部掏空了,房子散架了,塌了。洞太多了,气就散了。没有洞也不行,没有就闷得慌。这就是断与连的关系,断多了则气散,连是连续的,封闭的,连的太多则气闷。断连关系要得当。

看看赵孟頫的《幽篁戴胜图》局部,上次看的是笔法,它用笔是爽利,锋利。今天用断连来看,小碎枝子大部分都是断开的,整体基本上是连着的。所以它丰富结实又有变化。再看看八大山人的画,八大山人的画线条是高峰,没有人能学的会。我们在画写意画的时候钩花主要采取松钩法。他用笔透气空气感强。一个花它连着的时候要很多,但是不能不断,也得断一点,记住不能太多。断连关系虽断却不散。断连关系的处理就是要你活泼,让它透气。一幅画里面像人一样它是有呼吸的,要让画喘气,不然就死了。

刚柔

刚柔是形,里面都是象,都是理论。刚柔也是外轮廓线的处理。在笔法上讲,力量的强弱就是刚柔,轻重,强弱就是刚柔。在造型上,直线、方正、棱角为刚,曲线、柔和、圆浑为柔。太柔则少力度,一味地柔也会受欺负,太老实了也不行,偶尔发发脾气也是可以的。整天发脾气就不行了,头上长角,满身长刺的人让人接近不了,也不行。太刚则多圭角。其实画画跟讲做人是一样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方圆得势则造型刚柔并济。

霍春阳老师曾经在一幅画里面提款“刚柔并济是艺术的三昧”,咱们在画竹子的时候就给大家讲了竹子是代表刚,全是直线的代表,是力量,是冲劲,是爆发力。但是画出来的竹子刚中柔,那才是最好的。画兰花就是柔的,全是曲线的组合,但是柔里面还是有力量,还有弹性,就是柔中刚。处理好刚中柔和柔中刚我们的刚柔手段就有了。看看八大的画,八大主要是圆浑,厚重的为主,出棱角的地方很少,虽有棱角但不尖,方中有园,整体是方的,细节化就圆了。

正奇

正奇,最早来自兵法,正,就是大部队,奇就是游击队,出奇制胜。但应该是以正为主,以奇为辅。太奇了就容易怪了。正是正大光明之造型,是正局,正象。正是造型,更是心相,画为心迹也,它是心里面的一种形象,。也是一个人心里面的内心活动。一个高明的鉴赏家能通过画面看到人物的内心。奇,出奇制胜之造型,是造险之型。中和、平淡、厚重、大气皆為正造型,斜倚、下垂、曲多直少、出皆為奇造型。 全是正则易呆板,全是奇则易狂怪,太奇了一般人没看过的姿态,尤其是现在人狂怪的特别多,八大的正造型少,正奇得当则多生妙趣

《瑞鹤图》最具有正大气象的一幅画就是它了,看这幅画感觉很光明,很典雅,很庄重,很吉祥,很温暖。里面的太和殿都是对称的,中国建筑格局是对称美,20只仙鹤左右基本上都是对称的。整幅画里面是正的,但里面还有奇的。这仙鹤的造型基本上一样的,只是摆放稍微不同。再来看看钱选画的小鸟,多在这里面去领略,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第一个气韵生动,接着我们先前讲的纵横关系,松紧关系,疏密关系,整与碎,方与圆,是不是都具备,什么都全了。钱选的画都是正的没有奇的,他画的水仙都是在画面的正中间,画正象多。虚实的处理都很好,隐与显的关系处理的很好。晦明的关系,晦阴沉,明晴朗。


陈老莲以奇著称,他的画以清奇两个字来概述,既很清气有很奇,他画任何画感觉都是奇的,不管山水、花鸟、人物都是奇的。陈洪绶的画都是奇的,而钱远的画都是正的。陈老莲的画都是奇的,带着诡异。但是他的功夫还是很高水平的,这个人的功力非常深,勾线的功夫是很高明的,它善于勾线,他是才子。刚才我们讲正和奇,纵横关系我们都讲过。明代还有画家孙隆也画奇,可惜他画的作品太少太少。

   我们是写意班,工笔的画法是怎么从写意画转换过来的。中国画的造型观念是一种文化观念,这是我们中国画的造型,它是一种文化,我们把所有的笔法造型构图立意它都是一种文化意识的表现,不光是一种绘画,不光是一种手艺,这就是为什么画家的地位高的原因,中国真正懂造型的它是一种文化,它是高度提炼的艺术语言,它不是照相似的描摹似的,它是具体物象的形象与造型规律的结合,是丰富变化的和谐与平衡。达到高于生活感受的愉悦。这些花我们都认识,但比我们认识的都要美,要好看,可以愉悦精神,有很强的回味思索,越看越有意思,越琢磨越有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