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都喜爱忠臣,都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固,万古长存。很少有人希望自己一屁股坐江山,就有人造自己的反。不过还是有人在位的时候,重用了奸臣,结果让自己很难堪,轻则开历史的倒车,自己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严重的激起民变,或者自己最后被人捉了去,江山不保,社稷沦丧。
崇祯皇帝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他很希望自强,开始时也很有魄力,甚至杀了大太监魏忠贤,当时都说明朝皇帝Very Good!这不是一般的棒,魏忠贤为非作呆了那么多年,让崇祯皇帝轻而易举的剪灭,可见崇祯皇帝不是吃干饭的。那么崇祯皇帝为何又要自己杀了袁崇焕哪,要知道袁崇焕可是明朝的大忠臣呀?
其一,袁崇焕不听话,太有自己的主见。袁崇焕是员猛将,而且还通晓阵法,他知道自己应该避实就虚,不和清兵硬碰硬。但皇帝不答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要你们就是要打仗的,为何一味的躲躲闪闪,崇祯帝要的是顺民,督促袁崇焕作战的时候,才十九岁,血气方刚的,因此一心想立下大功名,见袁崇焕有意躲闪,自己便老大的不高兴。
其二,袁崇焕是头倔驴,袁崇焕曾大败皇太极,然后上书皇帝,说山海关固若金汤,不过蓟门防守太弱,因此建议从西路军多加派人手。皇帝不理会,袁崇焕就三番五次的说,说了一遍又一遍。其实袁崇焕不明白,皇帝都不稀罕,你干嘛还要如此卖命。你这样三番五次的上书,搞得皇帝以为你有所企图。
其三,得罪人太多。袁崇焕有本领,有本领的人就遭到没本事的人嫉恨。生活有一种人,真本领没有,可对于造谣生事捕风捉影,却是行家里手,袁崇焕搞军事有一套,与政治却一窍不通,他在北京郊外按兵不动,便有人说他不肯出战别有用心,很多人还说就是他引鞑子进城来的。那些人烧杀掳掠,自然要把这笔账记得袁崇焕身上。
其四,敌人的反间计。这有点像蒋干盗书的明朝翻版,不久崇祯皇帝信以为真了,后来果然把袁崇焕下狱了。现在想想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当时想想,你把皇帝给得罪了,收拾你还不是早晚的事吗?
皇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刑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可是一般市民贤愚不分,是非不辨,争抢着要吃袁崇焕肉的人实在太多,“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的确让人心寒。这个糊涂的国君,想要厉精图治,却又杀害了自己的大臣,以致最后吊死煤山,也实在让人感到死有余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