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二轮复习必须知晓的21大锦囊(2)

 许愿真 2015-05-13

(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6)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①原电池,负极>正极,负极的还原性较强;②;(7)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8)根据反应剧烈程度进行判断;同种还原剂作用于不同氧化剂时,反应越剧烈,其还原;(9)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对


(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6)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

①原电池,负极>正极,负极的还原性较强; ②电解池(以惰性电极为例) 阳极:易失电子的先放电,其还原性 S2->I->Br->Cl->OH-;阴极:易得电子的先放电,其氧化性 Ag+>Fe3+>Hg2+>Cu2+>H+。

(7)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8)根据反应剧烈程度进行判断

同种还原剂作用于不同氧化剂时,反应越剧烈,其还原性越强

(9)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溶液的酸碱性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也有影响,如高锰酸钾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在酸性溶液中镁的还原性强于铝,而在碱性溶液中铝的还原性强于镁;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表现出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不表现出强氧化性。

锦囊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须知的方法与步骤

1.须知方法:从左向右配。

2.须知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即

(1)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2)求升价元素或降价元素变化数(顾前不顾后)

(3)求升价与降价变化的最小最小公倍数,分别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系数

(4)配平变价元素,采用先平变价元素变价部分后平变价元素非变价部分;(5)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6)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特殊技巧

配平时若同一物质内既有元素化合上升也有元素化合价下降,从左向右配较困难,此时可以采用从右向左配平,称为逆向配平法。

锦囊十一: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三大规律

(1)写出过氧化钠分别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具有强氧化性。分析

与过氧化钠有关计算的一般规律:

在这两个反应中,对Na2O2固体而言,反应(a)中Na2O2增加的质量实际是H2O中H的质量,其结果可看作:Na2O2+H2 2NaOH。在反应(b)中,Na2O2增重的质量实际是2CO2~O2即2CO的质量,其结果可看作:Na2O2+CO Na2CO3。凡是分子组成符合(CO)n(H2)m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物质,w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固体增重必为wg。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①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②有机物:如CH3OH、HCHO、CH3COOH、HCOOCH3、CH3CH(OH)COOH(乳酸)、C6H12O6(葡萄糖)等。

(2)Na2O2与H2O、CO2混合反应时,应当看作Na2O2先与CO2反应,后与H2O反应.

(3)可进行差量(固体质量差或气体体积差)法计算,Na2O2与CO2、H2O(g)反应的差量问题。

规律:①CO2、H2O(g)与过量的Na2O2反应,所得O2为同况下CO2、H2O(g)体积的一半。

②将Na2O2粉末加入H2O(l)中,液体增加的质量等于同"分子"数的Na2O的质量。这些等量关系值得注意,它们在物质推断、化学计算等中,都是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也是高考的常考内容。

锦囊十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归纳总结

⑴ 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与产生CO2的关系可表示为如图1所示; ⑵ 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与产生CO2的关系可表示为如图2所示; ⑶ 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与产生CO2的关系可表示为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可以自己推测分析一下);

⑷ 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与产生CO2的关系可表示为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锦囊十三:铝、铁的性质巧区分

1.铝、铁与酸反应规律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中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的盐为亚铁盐;

(2)与氧化性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3)与氧化性酸(稀硝酸)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2.铝、铁单质化学性质两大区别

比较项目 铝 铁

与碱反应 2Al+2NaOH +2H2O = 2NaAlO2 +3H2 不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 2Al + Fe2O3 Al2O3 +2Fe 不反应。

锦囊十四:如何熟记"铝三角"离子方程式

1molAl3+ 1molAlO2- 1molAl(OH)3相互转化的特点:

① 消耗OH-和H+的量分别为1、3、4mol,且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② 消耗OH-和H+对应量相等;

熟记离子反应方法:只要记住两个反应,如:Al3+ +3OH-===Al(OH)3 ,Al(OH)3 +OH-===AlO2-+2H2O,其余可以根据1、3、4的量类推。

Al3+ + 4OH- ===AlO2- +2H2O Al(OH)3 +3H+ === Al3+ +3H2O

AlO2-+H+ +H2O ===Al(OH)3 AlO2- +4H+ ==== Al3+ +2H2O

锦囊十五:Fe3+、Fe2+、Fe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Fe与弱氧化剂(S、I2、Cu2+、Ag+、非氧化性酸等)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②+2价的铁的化合物与强还原剂或在高温下与碳、硅、锰、铝、CO等起反应时,被还原成单质铁。

①Fe与强氧化剂(Cl2、F2、Br2、热浓H2SO4、稀HNO3、热浓HNO3等)反应时生成+3价的化合物。②Fe3+具有强氧化性,+3价铁的化合物与H2、Al、CO等强还原剂反应时被还原成单质铁。③铁与O2、H2O(气)反应时,生成物中既有+2价又有+3价的铁。

(3) Fe2+与Fe3+相互转化中的两个重要关系

①Fe2+与强氧化剂(O2、Cl2、Br2、H2O2、Na2O2、KMnO4、浓硫酸、HNO3、NO2、K2Cr2O7等)反应时,被氧化为Fe3+。

②Fe3+与Zn、Fe、Al、Cu、S2-等,还原剂反应时生成Fe2+。氧化性:Ag+>Fe3+>Cu2+>Fe2+。

③氧化性:Fe3+>Cu2+>H+>Fe2+ 还原性:S2->I->Fe2+>Br->Cl-。

a.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2+。如果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无Fe3+,一定有Fe2+。如果反应后剩余的固体只有Cu,则溶液一定无Fe3+,一定有Fe2+,可能有Cu2+。如果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为Fe和Cu,则溶液中一定无Fe3+和Cu2+,一定有Fe2+。

b.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时,反应的情况分析: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2Fe2++Cl2====2Fe3++2Cl-;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时:2Fe2++4Br-+3Cl2====2Fe3++2Br2+6Cl-;向含1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2 mol Cl2时:Fe2+全部被氧化,Br-部分被氧化:2Fe2++2Br-+2Cl2====2Fe3++Br2+4Cl-;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则I-先被氧化,Fe2+后被氧化。

锦囊十六:氨气制备必须要注意的5个问题

1.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应制氨气

因为加热时生成NH3和HNO3,随着温度升高,硝酸的强氧化性发挥作用使生成的氨进一步被氧化生成氮气和氮的氧化物,所以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应制氨气。

2.实验室制NH3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2

因为NaOH、KOH是强碱,具有吸湿性(潮解)易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接触反应。 KOH、NaOH具有强腐蚀性在加热情况下,对玻璃仪器有腐蚀作用,所以不用NaOH、KOH代替Ca(OH)2制NH3。

3.用试管收集氨气为什么要堵棉花

因为NH3分子微粒直径小,易与空气发生对流,堵棉花目的是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纯净。

4.实验室制NH3除水蒸气为什么用碱石灰,而不采用浓H2SO4和固体CaCl2

因为浓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NH3与CaCl2反应也能生成其它物质

5.实验室快速制得氨气的方法:用浓氨水加固体NaOH(或加热浓氨水)

锦囊十七:在较复杂的氧化还原计算中如何利用"守恒"

1.分析氧化剂的得电子数和还原剂的失电子数

2.分析某种主要元素的原子守恒:如HNO3中N原子生成物中NOx和NO3--中N原子的守恒。

3.如果是离子反应还要考虑: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即电荷守恒。

利用守恒解题利用守恒关系解题,可以不必纠缠过程的细节,只要注意问题始态与终态之间某种守恒关系,建立等式求解,以达到减少运算量,增强运算准确率的效果,从而在测试中取得更多的主动权,以获取更佳的成绩,即"时间就是分数,效率就是成绩"。

锦囊十八:物质的特殊颜色汇总

1.火焰颜色:①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②蓝色(CO在空气中燃烧) ③淡蓝色(CH4、H2在空气中燃烧)。

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溴水(红棕色)、I2的四氯化碳溶液(紫色)。

3.有色固体:①红色:Cu、Cu2O、Fe2O3 ②红褐色:Fe(OH)3 ③ 绿色:Cu2(OH)2CO3、FeSO4·7H2O ④蓝色:Cu(OH)2、CuSO4·5H2O ⑤黑色:CuO、FeO、FeS、Fe3O4、CuS、MnO2、炭黑 ⑥浅黄色:S、Na2O2、AgBr。⑦黄色:AgI、FeS2。 ⑧白色:Mg(OH)2、Fe(OH)2、Al(OH)3、CaCO3、BaSO4、AgCl、BaSO3、H2SiO3。

4.有色气体:①黄绿色:Cl2 ②红棕色:NO2

锦囊十九:常见物质的14条特殊性质一览

1.I2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2.Fe3+能使无色苯酚溶液变紫色、能使含SCN-的溶液呈血红色

3.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5.能与SO2等气体或其水溶液作用析出浅黄色固体的H2S;

6.在一定条件下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为Na2O2、无色液体为H2O2、有色液体为氯水、无色刺激性气体为SO2、有色刺激性气体为Cl2;

7.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白磷;

8.可溶于氢氟酸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iO2

9.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含CO32-或HCO3-的物质;

10.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且通人品红溶液中能使之褪色,加热又复原的只有含SO32-或HSO3-的物质;

11.能与浓H2SO4、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晶体只有硝酸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