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明确考纲要求,把握备考方向

 许愿真 2015-05-13

想知道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吗?《试题调研》专辑解读2012年《考试大纲》将为你一一解读。

    一、2012年《考试大纲》解读

2012年《考试大纲》与2011年相比没有变化,这体现了高考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具体体现在:

(1)在“命题指导思想”上:仍“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以任何一种版本教材作为依据,“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考生”。

2)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仍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层级共十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3)关于“考试内容”:仍然包括必考内容的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选考内容由各省区酌定,以及与必考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 。并且强调“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研读《考试大纲》,我们需要解读它所承载的信息,这些信息预示着高考的命题方向,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导向:

1.考什么?《考试大纲》对考查内容的要求: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思维过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高考不是考查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的是“能力”,不会考“死记硬背”的知识,重在灵活运用。由此可见,获取地理高分不再取决于掌握地理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学科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高低。

2.怎么考?地理试题一向以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为命题方向。以教材以外的材料为切入点,重在考查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联系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像语言的判读和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等。

二、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预测

1.试卷难度适中,注重双基目标

注重双基、难度适中是近几年地理试题的基本特色。地理学科的“双基”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近几年以能力立意的地理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及应具备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科素养,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重视以基本原理为载体的思维活动过程,偏、难、怪的试题已经少见。所以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双基目标的特色还将保持和继承。

2.突出主干知识,强化能力考查 

近几年地理试题由于受到试卷长度和考试用时的限定,在考查的知识面上,一是并不追求知识点的全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覆盖率,考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抽样。二是主干知识不回避。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近年来这些知识在试卷中复现率很高,也说明了主干知识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近几年的地理试题尤其强化了以下几种能力的考查,首先是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信息大多以文字、图形、表格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考生要善于从大量的材料中准确获取有用信息,主要包括问题的要点、情境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示,从而破解命题者的设计思路,剖析出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维方向。其次是准确的表达能力。这在近几年的非选择题解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非选择题的分值高、设问的开放性强,需要考生用所学知识和原理综合分析,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达。2012年的试题将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考试价值取向,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仍将是地理试题的主旋律。

3.重视图表判读,学科特色鲜明

地理图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来源。近几年高考几乎所有地理试题均由图导出,都需要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运用信息分析有关问题,而且出现的地理图表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多,很多都是原创,都来自教材以外且都非常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给判读、分析、比较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为考查考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等技能提供了平台。2012年,“无图不成题”“无图考图”仍将是地理试卷的一大特色。

4.关注社会热点,试题情境新颖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课题出发,挖掘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体现地理学强大的应用价值,成为近几年来地理试题的一大趋势和特色。近几年明显加大了对时事地理的考查力度,已形成了“从实际出发、关注热点、提供信息、设置情境、培养能力、解决问题”的总体风格与特色,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都没有超出《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我们要关注20115月—20125月间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重大时事,这些热点、焦点问题不会考查其具体内容,但很可能出现在试题的情境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