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中国思想儒道互补基本格局的形成1

 昵称3029571 2015-05-14

  一

  《淮南子》的杂芜早已是众口一词。自《汉书·艺文志》立“杂家”之名纳《淮南子》入其目下,后世史志遵而从之,一致地视《淮南子》为“杂家”而安顿在“杂家”的类目之下,无一例外。今日颇有人倡言《淮南子》应当归属于“道家”,这确实是一个不无根据的认识。但是,即使持这样的立场,也不能否认《淮南子》铺排的文风、堆积的内容给人造成的华丽而臃肿、丰富而杂沓的印象。

  在现代学术的冲击之下,古代学术的整体结构已经破碎,坍塌成一堆思想材料,“打碎重组”是当代学人为古代学术指出的一条更新之路,这是因为时代变迁,思想范式已经改变,在现代学术的框架之下,古代学术很难继续伸张自己的完整性。在这种情况下,杂芜的《淮南子》与不杂芜的其他思想家的著作,似乎是一样的命运了。但是,其他思想家还有可能退回历史,声明自己的历史完整性,而《淮南子》从来就被认为是杂家,是一堆思想材料的杂合,似乎从来不曾有过一刻半刻的完整。

  应当说,列《淮南子》入“杂家”有理由也有失公平。理由的方面暂且不论,就有失公平而言,列《淮南子》入“杂家”至少忽视了《淮南子》站在道家的思想立场上进行思想融合的努力。《淮南子》二十一篇,每篇主题不同,其中的大多数篇章是以道家意味颇浓重的开场白来展开论说的。《原道》、《俶真》、《天文》、《览冥》诸篇不用说,就是一向被认为儒家色彩颇浓的《缪称》、《修务》等篇,也都有一个道家的立场作为前提。《缪称》保留了儒家思孟学派的思想材料,学者多有论及,(注:清人黄以周指出《子思子》佚文见之于《缪称》者若干条,今人杨树达等也做过同样的工作。见刘乐贤:《〈性自命出〉与〈淮南子·缪称〉论情》,载《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但是《缪称》开篇则言:“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是故体道者……”这是典型的道家话语,《缪称》以这样的话来开篇,充分表明其论说的基本立场是道家的。《修务》的开篇是对无为的批评,似乎持反对道家的立场,但是其全部论说,都笼罩在道家的无为语境之下,最后的结论,也是要在无为的定义之下容纳有为,肯定的仍然是无为。这种做法,明显是想在道家的话语系统下容纳儒家,协调儒、道思想的矛盾。《淮南子》的最后一篇《要略》,更是站在道家的立场上申明全书的旨意,对各篇内容进行道家式的总结。《淮南子》的这些特点,表明它的作者具有在道家的思想立场上安顿全书的意图。

  不过,《淮南子》自己声明的道家立场与全书给人的印象不尽相符,它站在道家立场上对全书进行的总结,也没有真正反映出《淮南子》的复杂面相,所以有人说不能相信《要略》的引导,否则将坠入迷雾之中,不易确实把握到什么。[1](P190)不盲目遵从作者的表白,这是解读任何文本都需要注意的,但是却不能因此而不顾作者的声明和态度。尤其是当作者声明与文本印象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更需要注意这冲突发生的缘由,而不是简单地否定作者的声明。《淮南子》希望被理解的样式与它实际给人的印象显然是有距离的,对于研究者来说,解释这距离发生的缘由,比单纯相信《淮南子》或简单否定《淮南子》要重要得多。《淮南子》认同道家立场却被戴上了杂家的帽子,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淮南子》为什么没有保持住它的道家立场,变得杂芜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