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端农业的内涵、类型与实践经验(一)

 yzsr273 2015-05-14
    高端农业是高质量的现代农业。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发展高端农业既是满足首都高端农产品供应的基本要求,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本文在介绍高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归纳高端农业定义、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发展高端农业的一些主要做法,并总结了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北京市高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作为大都市,首都北京具有巨大的城市吸纳力和居民消费力,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也正顺应高端农产品市场需求,极力推进产业升级,逐步探索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模式,高端农业初现倪端。从发展动因角度,我市高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高端需求催生高端产业发展。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都市人的农产品消费观念日趋高档化、精品化,高端消费需求迅速扩大,而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商品)即为高端产品(或商品)。首都经济发展中消费者对那些品质优异的特质产品、独具匠心的特色产品、具有文化内涵的稀有产品等高端产品的需求为发展高端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机遇。第二,资源与产品增值拉动高端农业发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北京农业的发展空间缩小,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生态保护、食品安全、需求升级及农民增收等诸多问题。在高机会成本约束下,发展高端农业,生产高端农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农业资源增值增效,成为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科技创新保障高端农业发展。我市农业科技资源丰富,集中了众多农业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大量高层次的科技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现有涉农公益型科研机构34家,其中,中央在京院所和高校16家,市属涉农科研院所和高校18家,农业科技投入也始终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并取得了众多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为高端农业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第四,都市型现代农业需要高端农业健康发展。高端农业明确了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的方向,在各种产业发展政策和优惠措施的引导下,优势资源会在高端农业领域聚集,现代农业发展必将进入新的阶段。
    由此,发展高端农业本身就是对农业产业的升级与改造,是推进京郊农业生产科技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重要手段,更是满足社会高端需求、提高农民投入产出比、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选择。
    二、高端农业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高端农业仍是一个新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而且国内外学者围绕高端农业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在国外,使用比较多的是“高价值农业(high value agriculture)”,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指生产比传统农产品价值更高的产品,面向高消费群体的农业。这是从生产者角度进行的定义,更多强调通过高价值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增值的过程。
    国内学者对高端农业的概念的主要表述如下:
    第一,高端农业指凭借区域特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将高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瞄准高端市场,生产高标准、高品质的农产品,以获得高附加值的一种农业形态。
    第二,高端农业是指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位于农业价值链顶端的优质、生态、绿色、安全的产品。
    第三,高端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科技创新、创新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先进的流通方式和高效优质的市场营销服务为连接,使农业生产出具有高质量、高品位、高赢利性、高附加值、生态、安全的高端产品,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上述定义要么单方面强调产品的高附加值特性,要么频于赘述高端农业的实现手段,且均将生产开发高端产品作为高端农业的终极表现,未能体现高端农业的实质。鉴于高端农业产生发展的动因是消费者的高端需求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增值,本文对高端农业定义如下:能够顺应农产品高端需求,生产高端产品并实现农业资源有效增值的农业即为高端农业。
    理论层面,首都的高端农业需要具备品质优良性、生态安全性、科技先进性、文化创意性、产品稀缺性、需求高端性等特点(注:一种高端农业形态及其对应的高端产品并非同时具备如上所有特征)。因此,京郊高端农业可以在突出区域特色、挖掘皇城文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保证产品安全绿色、打造高端稀缺产品、创建名优品牌等方面做足文章,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奇”,从而保持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高端农业的主要类型
    即使是高端需求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需求注重产品的安全性,有的需求注重产品的稀缺性,有的需求则注重产品的特殊功效,这就决定了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和提高附加值有多种方式,高端农业因而也具有了不同的类型。
    (一)打造品牌产品
    农产品一旦注册并成长为知名品牌,就具有了特定的标识和形象,便能体现出独特性和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可实现品牌效应,获得竞争优势和高附加值。例如,浙江临海“岩鱼头”牌蜜桔卖50元/公斤仍供不应求;安吉的“寿康鸡”价格达到89元/公斤,买家照样踏破门槛。打造品牌产品主要体现了文化创意性的特征。
    (二)生产优质产品
    质量好的产品一般价格要高于普通产品,通过生产优质产品,也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增值。就农产品而言,优质一般意味着安全,因此,市场上无公害、有机和绿色产品的价格通常会明显高于普通产品。生产优质产品体现了品质优良性和生态安全性的特征。
    (三)供应稀缺产品
    物以稀为贵。产量越少,越供不应求,价格就会越高。所以,通过供应稀缺产品,既可以满足对稀缺产品的高端需求,又能实现农业增值。稀缺产品又有多种形式。一是原生态唯一性产品,如产自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20克拍卖到20多万元。二是特定时令产品,如明前茶或者春季蜂王浆等。三是特定地点产出的产品,如藏红花、天山雪莲等。四是频临灭绝的养殖产品,如安徽的金头闭壳龟。
    (四)挖掘特色产品
    对于并不稀缺的产品,如果能做到与众不同,同样可以占据高端位置。做到与众不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于对自然环境的依附,产品质量与众不同,此类产品通常会成为地理标志,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新疆哈密瓜等。另一种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产品外观与众不同,如庞各庄形态、颜色各异的西瓜。特色产品体现了突出特色的特征。
    (五)推广特效产品
    有些农产品因为具有特殊功效而倍受高收入群体的青睐,因此,推广此类特效产品也是满足高端需求和提高附加值重要途径。一是具有了营养保健功效,如云南的普洱茶;二是具有休闲娱乐功效,如黄化或白化龟鳖;三是具有了炫耀功效,如各类纯种名犬。推广特效产品体现了需求高端性的特征。
    (六)成为特需产品
    有些农产品满足了一些特定的需求,在示范和宣传效应的带动下,往往会身价倍增。因此,争取成为特需产品无疑也是增加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例如,奥运会、世博会召开时会采购特需农产品,因为筛选过程相当严格,被选中则意味着产品优质、安全,理所当然会受到市场欢迎。(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