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芬奇与经典名画

 福慈卿 2015-05-14

达芬奇与经典名画2015年4月22日 16:23      来源:有画

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全名为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达芬奇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达芬奇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达芬奇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达芬奇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位奇才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无师自通,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抱银鼠的女子》《卢克雷齐亚·克里韦利》和《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达芬奇还擅长雕刻、音乐,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难画那就是人,而达芬奇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画作和照相机拍的照片几乎一样的画家。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有一个叫安奇亚诺的小村庄。1452年4月15日,伟大的画家达芬奇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降临人世。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很富有。   

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达芬奇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达芬奇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达芬奇14岁时,父亲皮耶罗受一个贵族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作为他们家族的标志,他就想让达芬奇试试,看看儿子到底能画到什么程度。达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吓人的妖怪美杜莎。这幅作品完成后,达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妖怪,吓得大叫起来。达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你把画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   

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14岁的小达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画家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 1435-1488),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   

韦罗基奥的作坊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在这里,达芬奇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画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 在20岁时达芬奇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达芬奇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达芬奇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达芬奇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绊——对生活的不可知性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 达芬奇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画家。

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达芬奇形象基本上来自于他那幅著名的自画像,所以一提起达芬奇,我们总是想到一个哲学家般的睿智长者。其实,达芬奇年轻时代可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闻名遐迩的美男子呢(不过因为他对女人没兴趣,所以当时关于他是同性恋的传闻满天飞)!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雕塑的那俊美非凡的青铜大卫像据说就是以年轻的达芬奇为模特。达芬奇艺术生涯发展得最顺利的时期是在1482--1499年的米兰。达芬奇的七弦琴拉得不错,他首先是作为一个音乐家而不是画家或者发明家出现并在米兰出名的。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其无与伦比的才能却极受米兰大公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青睐。

1499年为躲避战乱达芬奇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旅游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并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这之后达芬奇再去米兰,并继续服务于米兰宫廷。1513 年移居罗马,罗马对于达芬奇来说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的地方。他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见到了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当时在罗马的画家,但并没有显露他任何的艺术天才。达芬奇在那里基本上是研究一些类似于魔法的小把戏,以至于罗马人当他是巫师一类的人物。1515年达芬奇移居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  

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达芬奇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学术界一般将达芬奇的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画家达芬奇作品欣赏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

据说,法国著名的卢浮宫有三件宝: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二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三是《蒙娜丽莎》.前两件作品出于谁人之手一般人并不确知,但是,《蒙娜丽莎》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却几乎家喻户晓."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2、《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3、《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

《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1487年)(34.4 cm × 25.5 cm)

《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是许多人熟悉的一幅画: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 这就是名画《维特鲁威人》(HomoVitruvianus),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芬奇之手,画名是根据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该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曾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

关于维特鲁威的生平、建筑活动,因史料所限已难考证。仅从《建筑十书》的零星记载知道,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维特鲁威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维特鲁威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 “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

“维特鲁威人”也是达芬奇以比例最精准的男性为蓝本,因此后世也常以“完美比例”来形容当中的男性。

4、《岩间圣母》

《岩间圣母》(1503-1506)(189.5x129cm)

一般题材的《岩间圣母》都按照教会意愿把圣母画在先知环绕之中,这是圣方救济会赞助者用来提升圣母玛利亚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构图方式。而达芬奇的创作完全是一幅在佛罗伦萨正悄然兴起的世俗性作品,画面上的一切无不体现着新意:情节的艺术化处理;不寻常的难以捉摸的风景;人物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光的巧妙利用;高尚的美所辉照出的人物形象。这幅画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佛兰德斯或威尼斯画派所少有的朦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 画中人物虽然被一团潮湿的空气所包围,但是人体的轮廓在昏暗山岩的衬托下还是能明显地辨别出来,尤其是画家着力描绘的面庞被刻意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所笼罩,人物轻柔、温存、纯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显出来。奇怪形状的悬石从湿漉漉的岩体上垂下,具有植物学准确性的花草从岩缝里穿凿而出,竟然能辨别出鸢尾花,银莲花,紫罗兰和一些蕨类植物。远处蓝色的天空透过岩体之间的孔洞和夹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年轻的母亲以温柔的手搂抱着下跪的幼婴约翰,他的另一只手则向儿子伸过去,天使面向着观众,把他们引向画中,用手指示着这个场面。一连串手势代表保护、指示、祝福等含义,这一组任务是按金字塔的构图原理组建安排的,塔顶是圣母的头,侧边是他伸出的双手,底角是天使和婴儿。列奥那多把结构看作打开作品意图的钥匙,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盛期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金字塔式的人物构图。 在达芬奇构图稳定的和谐画面上,风景不再是简单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环绕于人物四周,自然的和人物融为一体,这种真实感赋予画面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动。制群像在当时遵循着两条普遍原则:一是画中的人物之间应该有某种交流;二是观者与被画者也应该有某种交流。卢浮宫藏品两者兼备,伦敦的藏画却只具其一。

油画《岩间圣母》是达·芬奇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品内容取自圣经故事,描绘圣母子在约旦河边遇到施洗约翰的场面。处于画幅三角形构图中心的是圣母,她把左边的圣约翰介绍给圣子耶稣,耶稣旁边是一位美丽的天使。四个人物由不同的动态和手势暗示出相互间的关系,表现了保护、指示、祝福等涵义。耶稣和施洗约翰处理成幼儿形象,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这幅画最独特的是画家成功地运用了薄雾法来表现空气透视和人物形象,在昏暗的岩石背景中,人物似乎被一层雾样的潮湿空气包围着,他们从深色背景中浮现出来。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幽静而温馨的诗意。

5、《丽达与天鹅》

《丽达与天鹅》(1508-1515)(77.5x130)

画作的题材取自于希腊的神话故事: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被兄弟希波科翁驱逐出国,在外长期流离后,他到了希腊中部的埃托利亚,埃托利亚的国王特斯提奥斯慧眼识英雄,不但收留了廷达瑞俄斯,并且把女儿——全希腊有名的美人儿丽达嫁给了他。丽达实乃海仙女,廷达瑞俄斯娶了丽达之后,竟然得意忘形(哈哈,美人计哟),忘了向阿佛洛狄忒祭祀,于是遭到了阿佛洛狄忒的报复(看来神一样是不宽容的哟)。

廷达瑞俄斯将丽达安排在一个十分幽雅恬静的小岛上,几乎与世隔绝,只有一些女伴陪着她,外人很难接近。一天,丽达正在湖中沐浴,阿佛洛狄忒就让宙斯化为天鹅,自己变成鹰,苦苦追逐宙斯这只天鹅。天鹅宙斯被阿佛洛狄忒追到湖边,盘旋于湖上,恍惚之中看到美丽的丽达,顿生爱慕之情,翩然落到丽达身旁,丽达看它健硕可爱,把它搂抱怀中爱抚不停,谁知,这是阿佛洛狄忒的精心策划,丽达受孕,生下四只蛋蛋,孵出四位天使般的儿女。达.芬奇的这幅画的画面草地上那四个破壳躺在地上仰视母亲的小孩,就是那四个蛋蛋。

在这幅画中,全Luo的丽达占据画面中心,右手搂抱着鹅颈。她体态丰腴,脸上挂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天鹅张开右翅紧抱丽达,仰望着她的面孔似欲亲吻,丽达羞涩地将面庞避向右肩。背景是一座深色古代废墟,衬托出丽达洁白无瑕的玉体。作品的主题是生命繁衍蕴含人类生育的意象与价值。

6、《抱银鼠的女子》

《抱银鼠的女子》(1483-1490)(40.3x54.8)

《抱银鼠的女子》是一幅精美肖像画,作者是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子》描绘了气质高贵沈静的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她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备受宠幸。 后来,这幅作品经一位无名氏重新敷色,这种不够亲切的气氛就更加强烈了。无论如何,切奇莉亚美丽的面孔和双手,显然出于大师笔下。而且,达芬奇为毛色光润、咄咄逼人的银鼠注入了生气。明暗的处理,是这幅肖像画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利娅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面孔。达芬奇频频从理论上阐述照亮室内人脸的光线来源问题,且一反光亮和阴影强烈对比法,他使用明暗法﹝光亮和阴形的均衡﹞创造间接照明的幻觉。 关于《抱银鼠的女子》这幅画的相关记录,一直到18世纪后半叶才被人发现。从几个方面来看,可以判断这是达·芬奇为他在米兰时期的赞助人洛多维科·史佛萨的情妇之—一切奇莉亚·加勒拉妮绘制的。

史怫萨的家徽是用白貂作为象征,而这种动物在希腊语的发音是“加蓝”,与切奇莉亚的姓氏“加勒拉妮”十分接近。这种运用谐音的手法,经常可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看到

无论如何,达·芬奇确实画过一幅切奇利娅的肖像画,因为在史佛萨雇用的宫廷诗人伯纳多·贝林两欧尼(1492年去世)所编的诗集中就有记载。画中人物切奇利娅自己也曾存1498年的书信中提到有关这幅画的事,她描述这幅肖像是作于她“还不够成熟”的时期。 画中的人物略微侧坐,从解剖学原理上看比例完全正确,人物的面部表情温顺柔和,沐浴在光线之中。切奇莉亚生于1465年左右,她以美貌与丰富的内涵而闻名。达·芬奇的画笔非常生动地抓住她这两样迷人之处,同时又呈现一种动态,完美地平衡画而。她的脸向着右方,似乎是听见什么人说话而侧身。达·芬奇不但用这个姿势表现出动态,而且成功地让画巾女了流露出如雕像般高贵、端庄的气质。列昂纳多用她膝上的白貂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因为白貂是尊贵的象征。希腊语中白貂是“galee”,这个词暗指她的名字切奇丽娅-加莱拉尼(Cecilia Gallerani)。

《抱银鼠的女子》是达·芬奇杰出的肖像画作品,体现了深厚的写实功力。这幅精美的肖像画,画面人物气质高贵沉静,女郎怀抱的白貂毛色光润,栩栩如生,充满朝气,充分体现了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而形态逼真的白貂使画面生动了起来。这幅肖像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明暗的处理,画家运用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莉亚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脸庞。形神兼备,使得这幅肖像画得到世人的推崇。

分享:
达芬奇与经典名画

达芬奇与经典名画2015年4月22日 16:23      来源:有画

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全名为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达芬奇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达芬奇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达芬奇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达芬奇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位奇才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无师自通,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抱银鼠的女子》《卢克雷齐亚·克里韦利》和《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达芬奇还擅长雕刻、音乐,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难画那就是人,而达芬奇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画作和照相机拍的照片几乎一样的画家。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有一个叫安奇亚诺的小村庄。1452年4月15日,伟大的画家达芬奇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降临人世。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很富有。   

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达芬奇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达芬奇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达芬奇14岁时,父亲皮耶罗受一个贵族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作为他们家族的标志,他就想让达芬奇试试,看看儿子到底能画到什么程度。达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吓人的妖怪美杜莎。这幅作品完成后,达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妖怪,吓得大叫起来。达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你把画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   

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14岁的小达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画家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 1435-1488),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   

韦罗基奥的作坊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在这里,达芬奇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画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 在20岁时达芬奇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达芬奇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达芬奇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达芬奇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绊——对生活的不可知性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 达芬奇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画家。

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达芬奇形象基本上来自于他那幅著名的自画像,所以一提起达芬奇,我们总是想到一个哲学家般的睿智长者。其实,达芬奇年轻时代可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闻名遐迩的美男子呢(不过因为他对女人没兴趣,所以当时关于他是同性恋的传闻满天飞)!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雕塑的那俊美非凡的青铜大卫像据说就是以年轻的达芬奇为模特。达芬奇艺术生涯发展得最顺利的时期是在1482--1499年的米兰。达芬奇的七弦琴拉得不错,他首先是作为一个音乐家而不是画家或者发明家出现并在米兰出名的。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其无与伦比的才能却极受米兰大公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青睐。

1499年为躲避战乱达芬奇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旅游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并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这之后达芬奇再去米兰,并继续服务于米兰宫廷。1513 年移居罗马,罗马对于达芬奇来说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的地方。他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见到了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当时在罗马的画家,但并没有显露他任何的艺术天才。达芬奇在那里基本上是研究一些类似于魔法的小把戏,以至于罗马人当他是巫师一类的人物。1515年达芬奇移居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  

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达芬奇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学术界一般将达芬奇的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画家达芬奇作品欣赏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

据说,法国著名的卢浮宫有三件宝: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二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三是《蒙娜丽莎》.前两件作品出于谁人之手一般人并不确知,但是,《蒙娜丽莎》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却几乎家喻户晓."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2、《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3、《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

《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1487年)(34.4 cm × 25.5 cm)

《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是许多人熟悉的一幅画: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 这就是名画《维特鲁威人》(HomoVitruvianus),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芬奇之手,画名是根据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该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曾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

关于维特鲁威的生平、建筑活动,因史料所限已难考证。仅从《建筑十书》的零星记载知道,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维特鲁威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维特鲁威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 “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

“维特鲁威人”也是达芬奇以比例最精准的男性为蓝本,因此后世也常以“完美比例”来形容当中的男性。

4、《岩间圣母》

《岩间圣母》(1503-1506)(189.5x129cm)

一般题材的《岩间圣母》都按照教会意愿把圣母画在先知环绕之中,这是圣方救济会赞助者用来提升圣母玛利亚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构图方式。而达芬奇的创作完全是一幅在佛罗伦萨正悄然兴起的世俗性作品,画面上的一切无不体现着新意:情节的艺术化处理;不寻常的难以捉摸的风景;人物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光的巧妙利用;高尚的美所辉照出的人物形象。这幅画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佛兰德斯或威尼斯画派所少有的朦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 画中人物虽然被一团潮湿的空气所包围,但是人体的轮廓在昏暗山岩的衬托下还是能明显地辨别出来,尤其是画家着力描绘的面庞被刻意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所笼罩,人物轻柔、温存、纯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显出来。奇怪形状的悬石从湿漉漉的岩体上垂下,具有植物学准确性的花草从岩缝里穿凿而出,竟然能辨别出鸢尾花,银莲花,紫罗兰和一些蕨类植物。远处蓝色的天空透过岩体之间的孔洞和夹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年轻的母亲以温柔的手搂抱着下跪的幼婴约翰,他的另一只手则向儿子伸过去,天使面向着观众,把他们引向画中,用手指示着这个场面。一连串手势代表保护、指示、祝福等含义,这一组任务是按金字塔的构图原理组建安排的,塔顶是圣母的头,侧边是他伸出的双手,底角是天使和婴儿。列奥那多把结构看作打开作品意图的钥匙,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盛期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金字塔式的人物构图。 在达芬奇构图稳定的和谐画面上,风景不再是简单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环绕于人物四周,自然的和人物融为一体,这种真实感赋予画面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动。制群像在当时遵循着两条普遍原则:一是画中的人物之间应该有某种交流;二是观者与被画者也应该有某种交流。卢浮宫藏品两者兼备,伦敦的藏画却只具其一。

油画《岩间圣母》是达·芬奇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品内容取自圣经故事,描绘圣母子在约旦河边遇到施洗约翰的场面。处于画幅三角形构图中心的是圣母,她把左边的圣约翰介绍给圣子耶稣,耶稣旁边是一位美丽的天使。四个人物由不同的动态和手势暗示出相互间的关系,表现了保护、指示、祝福等涵义。耶稣和施洗约翰处理成幼儿形象,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这幅画最独特的是画家成功地运用了薄雾法来表现空气透视和人物形象,在昏暗的岩石背景中,人物似乎被一层雾样的潮湿空气包围着,他们从深色背景中浮现出来。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幽静而温馨的诗意。

5、《丽达与天鹅》

《丽达与天鹅》(1508-1515)(77.5x130)

画作的题材取自于希腊的神话故事: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被兄弟希波科翁驱逐出国,在外长期流离后,他到了希腊中部的埃托利亚,埃托利亚的国王特斯提奥斯慧眼识英雄,不但收留了廷达瑞俄斯,并且把女儿——全希腊有名的美人儿丽达嫁给了他。丽达实乃海仙女,廷达瑞俄斯娶了丽达之后,竟然得意忘形(哈哈,美人计哟),忘了向阿佛洛狄忒祭祀,于是遭到了阿佛洛狄忒的报复(看来神一样是不宽容的哟)。

廷达瑞俄斯将丽达安排在一个十分幽雅恬静的小岛上,几乎与世隔绝,只有一些女伴陪着她,外人很难接近。一天,丽达正在湖中沐浴,阿佛洛狄忒就让宙斯化为天鹅,自己变成鹰,苦苦追逐宙斯这只天鹅。天鹅宙斯被阿佛洛狄忒追到湖边,盘旋于湖上,恍惚之中看到美丽的丽达,顿生爱慕之情,翩然落到丽达身旁,丽达看它健硕可爱,把它搂抱怀中爱抚不停,谁知,这是阿佛洛狄忒的精心策划,丽达受孕,生下四只蛋蛋,孵出四位天使般的儿女。达.芬奇的这幅画的画面草地上那四个破壳躺在地上仰视母亲的小孩,就是那四个蛋蛋。

在这幅画中,全Luo的丽达占据画面中心,右手搂抱着鹅颈。她体态丰腴,脸上挂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天鹅张开右翅紧抱丽达,仰望着她的面孔似欲亲吻,丽达羞涩地将面庞避向右肩。背景是一座深色古代废墟,衬托出丽达洁白无瑕的玉体。作品的主题是生命繁衍蕴含人类生育的意象与价值。

6、《抱银鼠的女子》

《抱银鼠的女子》(1483-1490)(40.3x54.8)

《抱银鼠的女子》是一幅精美肖像画,作者是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子》描绘了气质高贵沈静的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她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备受宠幸。 后来,这幅作品经一位无名氏重新敷色,这种不够亲切的气氛就更加强烈了。无论如何,切奇莉亚美丽的面孔和双手,显然出于大师笔下。而且,达芬奇为毛色光润、咄咄逼人的银鼠注入了生气。明暗的处理,是这幅肖像画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利娅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面孔。达芬奇频频从理论上阐述照亮室内人脸的光线来源问题,且一反光亮和阴影强烈对比法,他使用明暗法﹝光亮和阴形的均衡﹞创造间接照明的幻觉。 关于《抱银鼠的女子》这幅画的相关记录,一直到18世纪后半叶才被人发现。从几个方面来看,可以判断这是达·芬奇为他在米兰时期的赞助人洛多维科·史佛萨的情妇之—一切奇莉亚·加勒拉妮绘制的。

史怫萨的家徽是用白貂作为象征,而这种动物在希腊语的发音是“加蓝”,与切奇莉亚的姓氏“加勒拉妮”十分接近。这种运用谐音的手法,经常可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看到

无论如何,达·芬奇确实画过一幅切奇利娅的肖像画,因为在史佛萨雇用的宫廷诗人伯纳多·贝林两欧尼(1492年去世)所编的诗集中就有记载。画中人物切奇利娅自己也曾存1498年的书信中提到有关这幅画的事,她描述这幅肖像是作于她“还不够成熟”的时期。 画中的人物略微侧坐,从解剖学原理上看比例完全正确,人物的面部表情温顺柔和,沐浴在光线之中。切奇莉亚生于1465年左右,她以美貌与丰富的内涵而闻名。达·芬奇的画笔非常生动地抓住她这两样迷人之处,同时又呈现一种动态,完美地平衡画而。她的脸向着右方,似乎是听见什么人说话而侧身。达·芬奇不但用这个姿势表现出动态,而且成功地让画巾女了流露出如雕像般高贵、端庄的气质。列昂纳多用她膝上的白貂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因为白貂是尊贵的象征。希腊语中白貂是“galee”,这个词暗指她的名字切奇丽娅-加莱拉尼(Cecilia Gallerani)。

《抱银鼠的女子》是达·芬奇杰出的肖像画作品,体现了深厚的写实功力。这幅精美的肖像画,画面人物气质高贵沉静,女郎怀抱的白貂毛色光润,栩栩如生,充满朝气,充分体现了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而形态逼真的白貂使画面生动了起来。这幅肖像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明暗的处理,画家运用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莉亚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脸庞。形神兼备,使得这幅肖像画得到世人的推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