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古碑续79 清《关帝庙增建碑序》[1] 关帝庙增建碑序 ……盖邑城东原建有庙,其初创何年、再建何年、劫焚何年、重修何年,虽远无可考,俱有旧碣足徵[2]。越至我朝乾隆癸未五月十三[3],半子[4]劫焚,由前碣屈指又百有余岁矣。天道运行,盛衰无常……山西商贾并本邑以及各省士庶,均感帝君,愿输囊资。鸠工庀材[5],重修正殿卷棚,悯其狭隘,复增三代明楼、两廊兼配左右,牌楼列乎西东。庙貌大其观□,四周高其墙垣。巍峨整齐,询[6]辽左[7]福地也…… 大清乾隆三十年岁次乙酉季秋菊月 【注释】 [1]《关帝庙增建碑序》:选自1928年《满洲建筑协会杂志》。杂志所录碑文,全文原来有节略,只选用了有关建筑格局、时间等,其余未录。作者不详,石碑规格不清,碑文尺寸等不详。原碑立于马殿北门里中间通道西侧。图纸表示没有龟趺。民国九年《盖平县乡土志》载:关岳庙,本邑东门外,原即山西会馆,自民国始改今称。 [2] 徵: 简体字为“征”。在这里当证明、验证讲。 [3] 乾隆癸未五月十三:
乾隆癸未为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五月十三即农历,为关帝圣君圣诞日。民间奉关羽为神,用来驱逐危险。北宋时被人们纳入膜拜的道教神祇,而佛教因为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帝当作崇拜的神祇,称为“伽蓝菩萨”。民间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只说,传说关老爷五月十三磨刀。 [4] 半子:“半”通“畔”,界限。“子”:子时,称夜里十一时到一时。二小时一个时辰,二分之一,即是“半”。应该是,乾隆二十八(1763)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帝圣君圣诞日。民间形成的“庙会”,其信众(徒)烧香拜佛不慎,于半夜十二点左右,引起大火而殿宇劫焚。 [5] 鸠工庀材:鸠:聚集;庀:准备。招聚工匠,准备材料。形容建筑工程的准备。 [6] 询:在这里做副词,当信实、确实讲。如:询訏(实在很大)。 [7] 辽左:即辽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