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文化龙乡 2015-05-14

   门钉在早期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渐渐成了装饰物。明朝以前对门钉的使用没有规定,到了清朝门钉的数目也就成了主人等级的标志了。

    在北京看见老建筑,一看有没有门钉,就知道是不是官宦之家;一数门钉的个数,就知道够什么级别。

[转载]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北京正阳门城楼的 9行 9列 81颗铜门钉)

[转载]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皇家建筑都有81颗门钉(午门外的左阙门)


    关于门钉使用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大清会典》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硫璃,门设金钉,...纵横各九。”

  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

[转载]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故宫东华门是特例,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门钉)


     虽然皇家的大门规定使用“横九路、竖九路,九九八十一个门钉”,但也有例外。比如说:紫禁城的四个大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西边-西华门,三个门都设九路门钉,即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颗门钉,唯独东边-东华门是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门钉,为何此处少了一行?用偶数门钉而不用奇数门钉呢?《大清会典》没说。

    有人分析说:东华门是“鬼门”,所以用阴数门钉。理由是,先皇帝死后的殡宫从东华门出宫,其卤簿仪杖及百官排班也在东华门。据文献记载,清顺治、嘉庆、道光皇帝驾崩后,灵柩的确是从东华门出宫。又有人考证说:皇后神牌是由东华门迎入奉先殿,神牌属阴。故此门减去一行门钉,成了八行九列。

    说法不一,但东华门的门钉的确是八行。(不信,你可数一数上图。)

[转载]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位于西单的郑亲王府,门钉纵九横七,六十三颗。)

  清朝政府对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钉数量有明确规定:“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六十三颗。

[转载]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位于朝内大街的亲王府的大门门钉,纵九横七,六十三颗。)
   “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六十三颗。

 

[转载]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郡王府的门钉,纵横皆七,四十九颗。)

   “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  门钉小物,规矩事大;倘若滥用,定惹杀身之祸。

 

[转载]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白丁儿"的广亮大门)
    只要不是官府和王爷,多阔的财主——哪怕是住在磨砖对缝影壁墙,朱漆广亮大门里,那门上一个“门钉”也不敢有!要不怎么管平民百姓叫"白丁儿"呢!不管这说法是调侃、还是真事,反正你在北京胡同里,老百姓住的四合院的大门上是看不见门钉的!

    现如今在北京的大街上有少数商家胡乱在大门上安“门钉”,虽不至于被“僭越杀头”,但总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