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炎帝后裔姓氏考(转载)

 东夷人士99999 2015-05-15

黄河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摘要: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中华民族向来号称“炎黄子孙”,五千年来,我们生生不息的传承着祖先的血脉。因此,古老的“姬”,“姜”二姓是中华民族百家姓氏的渊源。本文考之古籍,将有据可查的炎帝后裔姓氏大略整理如下。

关键词:炎帝 姓氏 炎黄

 

据《史记三家注·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炎帝“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又“神农本起烈山”故号“烈山氏”,《礼记》也称“厉山氏”。上古姓氏有别,炎帝氏名虽繁,姓“姜”无疑。因此后世姜姓与炎帝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但姓氏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世多以国为氏,再后姓氏合一,所以炎帝后裔不唯姜姓而已。

 

1 姜姓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姜姓本炎帝。生于姜水,因以为姓。其后子孙变易他姓。尧遭洪水,共工之从孙佐禹治水,为四岳之官。以其主四岳之祭,尊之,故称曰‘大岳’,命为侯伯,复赐以祖姓曰‘姜’,以绍炎帝之后。裔孙太公望封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汉初,姜氏以关东大族徙关中,遂居天水。蜀大将军平襄侯维、裔孙明世居上邽。九真姜氏本出天水。”《古今姓氏书辩证》也有相似记载。《三皇本纪》已称炎帝“长于姜水,因以为姓”,因此姜姓是炎帝的嫡传姓氏。炎帝之族衰落以后,子孙姓氏多有变易。黄帝之族兴,炎帝之后共工氏事尧为四岳之官。以其尊显,尧封共工氏为侯伯,并以赐以其祖炎帝之姓,姜姓得以延续。

   《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姓姜氏。”唐司马贞索隐引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太公佐周武王伐纣有功,封于齐。齐公族以姜为姓,为炎帝之裔。后来田和代齐,姜齐子孙分散。

汉初,姜氏徙居天水。姜维即其后裔。按《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后主延熙十二年,诸葛亮卒,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十九年,姜维继蒋琬、费祎之后为大将军。蜀亡,维降钟会。后死于钟会之乱。姜维裔孙姜明仕后魏为兖州刺史,封天水郡公。后嗣显于北朝。

另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九真姜氏为天水姜氏支属。唐舒州刺史神翊,神翊孙公辅相徳宗,复为比部郎中。是为九真姜氏。此外后汉时有广汉人姜诗,事母至孝,有跃鲤之祥,见《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是为广汉姜氏。

 

2 齐姓

按《元和姓纂》:“炎帝姜姓之后。太公望子牙封营邱为齐国,因氏焉。”姜齐本为炎帝之后,齐人以国为氏,后代因以为姓,这是齐姓的由来。

汉有光禄大夫晋,功臣表平敬侯齐受传封四代,晋有武邑侯齐琰。汉书又有齐万年,前凉有后将军齐肃,前秦左仆射齐难。唐代有髙阳齐氏、成都齐氏、河间齐氏、清河齐氏,皆为齐受之后,为望族。

 

3 吕姓

按《史记·齐太公世家》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又《元和姓纂》:“炎帝姜姓之后。虞夏之际封吕,今南阳宛县西亭是也。至周失国,子孙氏焉。”吕姓为虞夏之际吕国之后,也是炎帝苗裔。

太公望为齐始祖,佐周武王伐纣有功,多兵权与竒计,故后世之言兵及阴谋皆宗太公。秦有文信侯吕不韦,单父人。汉有高祖皇后吕氏。唐代东平吕氏、京兆吕氏、冯翊吕氏、河东吕氏,支裔遍布诸郡。

 

4 卢姓

《元和姓纂》曰:“卢,姜姓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髙,髙孙傒食采于卢,因姓卢氏。”卢为齐公室大夫采邑,后世以邑为姓。齐太公本炎帝之后,故卢姓亦炎帝之裔。

秦有博士卢敖。后汉卢植,涿郡涿人也,卢敖之后。卢植才兼文武,声名显赫。传见《后汉书》本传。

汉初有燕王卢绾,沛人。卢绾与与高祖同里,且与高祖同日生,得高祖宠信。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多,汉五年八月,立卢绾为燕王。韩信彭越被诸,卢绾常不自安。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见《史记》、《汉书》本传。

后世有他姓改为卢姓者。唐有龙门卢氏、濮阳卢氏为炎帝之后。

 

5 纪姓

按《古今姓氏书辩证》:“纪出自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其地东莞剧县是也。纪侯尝譛齐哀公于周,周烹之。春秋鲁庄公四年,齐襄公复九世之雠灭纪。纪侯义不下齐,大去其国,君子善之。子孙以国为氏。”纪亡,子孙散居诸国,以故国为姓。

汉初有纪信,为高祖将军。高祖被项羽围于荥阳,纪信代高祖诈降项羽,高祖得以逃脱,纪信遇难。弟成子通封襄平侯。

吴有纪隲,世居丹阳秣陵。纪隲子瞻为晋侍中、骠骑大将军。隋司农少卿纪和整,和整之子士腾为隋翼州刺史,是为天水上邽纪氏。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6许姓

《左传》曰:“许,太岳之胤也。”《说文》曰:“许,炎帝之后也。武王伐纣时封之也。”按《元和姓纂》:“许,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晋许偃,楚许伯,郑许瑕。”许姓为许国之后,炎帝之裔。

    许亡后,子孙散居诸国,卫有大夫许为,即其一支。其后自容城徙北新城县。秦末有许猗,隠居不仕。曾孙毗,汉侍中。

东汉有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与兄靖俱有髙名,好核论人物毎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循吏许荆字少张,为桂阳太守,为设丧祭婚姻制度,使知礼禁,在事十二年,父老称歌,及卒人为立庙树碑。许慎字叔重,博学经籍,时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其说文解字现行于世。以上诸人皆见于《后汉书》。

唐有髙阳许氏、平舆许氏、安陆许氏、晋陵许氏、中山许氏、太原许氏、阳翟许氏、钱塘许氏,支属甚多。

 

7 申姓

《元和姓纂》曰:“申,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封于申,号申伯,周宣王元舅也。”《古今姓氏书辩证》称:“伯夷为尧太岳之官,封其后于申。楚文王灭申以为县,其后以国为氏。楚大夫申侯是也。”申姓为申国子孙,以国为姓。

春秋战国时期有申公巫臣、申包胥、申亥,韩申不害著名《汉书》。汉有申廵石,赵有申钟为司徒,魏郡申钟后为着姓。唐有丹阳申氏为望族,申不害之后。

 

8 其它

尚有其它姓氏,虽载籍不详,但有史料可证为炎帝之后,简述如下:

路。《元和姓纂》曰:“路,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路,春秋时路子婴儿是也。子孙以路为氏。”汉有大中大夫路温舒。汉扶离侯路博徳始居平阳,故有平阳路氏。

三乌。《元和姓纂》曰:“三乌,姜姓炎帝之后,为侯国因氏焉。”

焦。《史记·周本纪》曰:“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汉有焦延寿,作《焦氏易林》。

谢。《会稽志》曰:“谢氏,炎帝之后。周申伯食采于谢,因而氏焉。”后汉有谢夷吾、谢奉皆会稽人。东晋有谢安,王谢之家为望族。

宇文。《海录碎事》曰:“宇文,炎帝之后曰普回,始居朔野。鲜卑奉以为主,得玉玺以为天授,其俗谓天曰宇,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北周皇室即宇文氏。

 

    《三皇本纪》云:“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后。”但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甘”、“戏”、“露”、“怡”乃黄帝之后,矛盾之处有待商榷。因此本文仅收录各书所公认为炎帝之后的姜、齐、吕、卢、纪、许、申、路、焦、谢、宇文、三乌诸姓,宁缺毋滥。当然,笔者见闻有限,搜罗不全,还望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史记》,汉司马迁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汉书》,汉班固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后汉书》,南朝宋范煜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三国志》,晋陈寿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新唐书》,宋欧阳修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辽史》,元托克托等修,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元和姓纂》,唐林寳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

《古今姓氏书辩证》,宋邓名世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

《会稽志》,宋施宿等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海录碎事》,宋叶廷珪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