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课件】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认识

 医学文摘拾遗 2015-05-15

    【专家课件】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认识  内容简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insufficiency,VBI)是始于1946年Kubik与Adams对基底动脉闭塞临床与病理研究报告中的称谓。其时系泛指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的解剖特点
    椎动脉(VA)为左右锁骨下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即其与供应上肢的血液同源。
    每侧VA均穿行
    于第6--第1颈椎横
    突孔所构成的骨性
    隧道中。
    双侧椎动脉在通过脑桥腹侧下上、缘处,先汇合成一支干径较椎动脉为粗的基底动脉,后又分左、右终支即大脑后动脉。
    与前循环主要供应视器和脑前部3/5血液不同,VBI供血范围覆盖内耳和脑后部2/5.
    侧枝循环丰富。与颈内动脉在颈项部无分支不同,颅外椎动脉在颈部上升的过程中,发出数支肌支和其他分支,以及颅内Willis环,均提示具有形成侧支循环的潜力。这似乎也提示后循环发生缺血较多,而发生梗死相对较少的可能原因。
    变异多。椎-基底动脉系各动脉,在起始、走行、供血范围等诸方面均有甚多变异。如与双侧颈内动脉直径通常相等不同,双侧椎动脉管径不等则为常见,国人以左侧较粗为多,提示多数多左侧受累对供血的影响更大。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最常见的主诉
    VBI所致眩晕相当多见,有称老年前期、老年期至少有50%患者的眩晕为VBI所致。
    由于前庭(半规管)及其核均由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供血,故其表现既可呈阵发性视物旋转的周围性眩晕,也可为视物晃动、路走不稳的中枢性眩晕,可持续或发作性;两者可先后或重叠出现。
    单纯依靠眩晕临床难以定位
    眩晕伴有构音不全和面部麻木或感觉异常者,考虑为脑干下部受损;
    眩晕伴有复视和视野缺损,考虑为脑干上部受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