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潍县“状元胡同”的两位状元曹鸿勋、王寿彭_贵文草堂

 mikelarf 2015-05-16
清朝潍县“状元胡同”的两位状元
曹鸿勋、王寿彭
潍县自古文风盛,
举人秀才多满城。
一条胡同两状元,
曹鸿勋和王寿彭。
这是清朝光绪年间,因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南关有条名字叫“新巷子”的小胡同25年内出了两名状元,而流传在民间的一首诗。诗中两状元即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以一甲一名得中状元的曹鸿勋和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以一甲一名得中状元的王寿彭。两人同住一条胡同且都是穷苦出身。又都是清光绪年间状元,一时在当地在山东传为佳话。这条东西走向普普通通的小窄胡同,宽不过两米,长不足百米,从此便称为“状元胡同”。只可惜仅风光百年的“状元胡同”于1992年旧城改造时拆毁,旧迹已不复存在。只有这首诗流传和印证着历史的荣光。
光绪丙子恩科状元曹鸿勋
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为光绪帝登基恩科,状元曹鸿勋;榜眼王庚荣,字向甫,山西朔州人。曾官编修;探花冯文蔚;字莲堂(又作莲塘),浙江乌程人,官至翰林院侍讲。该科共取进士324人,会元陆殿鹏。考官:户部尚书董恂、刑部尚书桑春荣、吏部尚书崇绮(同治乙丑科状元)、礼部侍郎黄悼。会试试题:“康诰曰克明德”二节、“施于有政”二句、“惟义所在”一句、赋得“南山晓翠若浮来”得“来”字。
曹鸿勋(1845-1910),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山东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人。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朝考获一等,分任刑部七品小京官。取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光绪五年(1879)五月充湖南乡试同考官。七年,提督湖南学政。任上,于各县府选拔优等者入省书院教习,使其增见识,风习为之大变。后历充上书书房行走加五品衔、陕西乡试主考官、江南乡试同考官、教习庶吉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武英殿修撰、云南府知府、云南署粮储道等职衔。二十七年三月,任云南按察使。二十九年提为贵州布政使,又暂署贵州巡抚。三十一年初,调补湖南布政使转陕西巡抚。三十三年,回京协理开办资政院事务。宣统二年(1910)病故。
曹鸿勋在仕途数十年,多任于边陲之道府,克勤守职,端狱处事,干净利索,多有明断之声。许多大案巨讼,均赖他得以公断。
曹鸿勋工书法,师法欧阳询,并善汉隶,有深朴古拙之风。亦常作兰花图,可惜流传甚少。
曹鸿勋的祖父名孚中,字木舟,举人出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