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模式的流程解读
随着我校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评价表,以此推动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就对这一评价表进行解读。 这一评价表的总特点是: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且与课堂教学流程同步。 分两部分:教学过程和教学素养 先看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阶段 第一环节:情景导学,揭示主题 1、课堂情景导入: 目的:激发求知欲 方法:自然:不做作,尤其包含对知识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颖:新奇别致,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简洁:简单明了。 导学问题能围绕目标,具有层次性,思维性,能突出重点。 (1)什么是导学问题: 只要是围绕学习目标出示的问题,且先学后教,即为导学问题。 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老师出示的导学纸,或利用多媒体出示导学问题,或传统的老师口述导学问题,而后学生思考后回答;或者老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且这些问题符合学习目标要求,此 (2)如何设计导学问题: ①要围绕目标,具有层次性(即前后问题由浅入深,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这里也包含对难点的呈现与突破。) 具有思维性:即有思维价值,并非不动脑直接抄书就能解决。而是经过动脑才能做出解答,有些是学生对该知识是否掌握的检验。 能突出重点:就是针对重点内容,精选典型素材,巧妙设问,起到针对性和导思性、突出性的作用 ②学法指导具体、合理。时间分配恰当。 这里的具体指:引导学生读哪一内容;而这一内容确实能解决该导学问题即为合理,克服学生学看书的盲目性,避免无效劳动。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个体建构 如何完成导学问题? ①学生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独立、专心、圈、点、勾、画、做(动手能力,如理化生实验操作)、记(包括用红笔标注疑难问题,心记一些知识)、自我小结,发现方法,探究规律,最后推敲汇报语言。做好小组交流准备。) ②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学情,巡视指导,巡视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指导鼓励他们规范自主学习行为,杜绝他人答案的行为。 第三环节 :小组合作,合作提升 1、合作内容: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尤其针对自主学习中的困惑进行讨论。 2、合作方法:合作学习有序、有效,时间分配合理。 (1)有序:首先同桌或前后,在此基础上不懂的问题再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进行,此时要关注差生,一般先由差生汇报、质疑,其他学生质疑、补充、解答,最大限度解决各个问题。达到有效的结果;不懂的问题,在组际展示交流中解决。 (2)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敢提问解答,追问辩论,还能认真倾听,相互尊重等,相互尊重(以平等的身份交谈,以商量的语气交流。反对盛气凌人,骄傲自大等),最后小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对大家所交流的内容梳理顺序,推敲语言,形成共识,人人做好全班展示交流的准备)。 (3)老师要主动深入小组,尊重赏识每一位学生,鼓励参与,指导小组合作,发现小组合作中的收获,收集小组存在的问题,发现富有创意交流的同学,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针对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参与小组合作发现的学生的难点与预设难点的差异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使实际难点得以突破,或在重点知识上突然产生灵感,以此来突出重点,并且适时点拨。 第四环节:展示与交流 1、展示内容 :要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 关键点即为核心,起枢纽作用的知识。 2、展示点评方法: (1)展示点评有序,积极,达到准确、全面、条理、深刻、有特色的效果;非展示点评同学认真倾听,记录,善于质疑,补充。 这里的有序、积极指:展示者与第一点评者一般由老师指定,第一点评者点评完毕,其他小组同学即可自由质疑,补充,体现出积极、踊跃点评的氛围。 这里的深刻是指:口头展示既要说出答案,也要说出答题思路,让听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书面展示只要写出答案即可,但点评者要对其答案的正确、或错误或片面说明理由。 (2)教师适时评价,激励、追问、点拨、拓展。 这里的评价指: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中肯的诊断,也可依据个人评价制度和小组评价制度恰当记分,能的话一周一初评,半月一小结,一月一汇总半年一总评,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此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里的激励指:对回答欠妥者需婉转去说,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励,对回答优胜者同样给予表扬、激励。 追问:指老师有时在学生空挡时以与学生平等一员的身份出现补充学生该有的追问。 拓展:对于教学重难点要多角度、深层次去引导,创新理解思路,以通俗易懂的思路去引导,使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此时,可以用本节课之外的知识、材料加以解释。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环节:反馈达标,拓展延伸(效果检测) 1、检测设计形式多样。 这里的检测设计形式多样是指:检测题的设计可以随机测试,如:口头问答,课中测试 学一个知识点,及时测这个知识点,也可课末统一检测,题型尽量多样(中考题型可以贯穿其中) 各个检测题都要以围绕目标,突出重、难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目的。 2、当堂反馈,校正到位,分层优化,目标达成高 当堂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对错题要找到错因,找到“病根”,从而从根本上掌握知识。最终达到分层优化:即全体学生掌握保底目标,学优生能有所拓展延伸。 3、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获的喜悦,指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音容笑貌能看出会学、学会的幸福快乐。 最后:小结提升 小结提升要求条理、精炼、体现知识内在联系,突出重难点,这里的重难点既包括知识的重难点也包括能力的重、难点。 这里的能力重难点包括内容很多,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解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