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大宗师的境界——和金仁霖老师学拳记录12

 太极寻道 2015-05-16
      金老师是个很老派的人,或者说身上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风度的人,这一点从穿着上可以看的出来。我接触的练拳的人大多不注意衣着,金老师是个例外,只要天气稍微允许,他总是一身衬衫西裤,一双低帮的皮鞋。衬衫里面永远有一件背心打底。
     我有时候到的早,经常看见金老师在案头奋笔。多是在拳史拳论上的文字,手边放一放大镜,资料摊了一桌子,被我看见,老先生就会不好意思的笑笑,说自己写东西的时候就是这样,资料到处滩。但是老先生的稿子却是一丝不苟,一眼看过去,满纸反复修改的痕迹,细到每一段字的排列。如果涉及臧否人物,则进可能的不涉是非,只写史实。所谓慎之又慎,只怕自己的东西会误导别人。相比现在大师著作寻常变等身的时代,这种治学精神实在硬如金石,鉴若明镜了。再反复的看金老师为数不多的著述,着实是金玉之质,值得反复把玩的。
    有一次去的时候,金老师正在练剑,早就知道金老师的剑法得自叶老从学于剑仙李景林一脉,第一次见,我看得新鲜也那剑与老先生玩,结果我每出一剑,也不见老先生如何大的动作,可结果我的手腕总会被老先生的竹剑点住。老师说这个剑就是点人腕子,胸口太远了,对手一刺过来,就是照手上一刺,战斗力就没了。不要力取的,分出胜负就是在手上这一个圈里面,有时只是一度两度的的圈就已经分了胜负。所以,无论拳还是剑,都不是执着于见着拆着分个胜负的。对于现在流行的讲实战太极讲手法的,老先生是颇不以为然的。他引当年陈微明夫子的的话:“太极拳就是要出手拈住人家,拈不住就不要打,证明自己工夫还不够“。如果开始先喜欢练手法,会造成手上乱动的习惯,身法就出不来了,太极拳不是耍小聪明的拳。
    老先生练剑的时候说,当年叶老去拜访李景林的时候,给李演示自己的拳架。李看了之后当即给自己的随从们讲,你们将来要学我的剑,就要先学叶先生的拳,这个拳里有我剑的意思。对于拳中有剑以我的修为我还无法理解很多,但是,金老师经常强调的几点我是一直记得:
    首先,步子不能太低,太低了稳则稳矣可是东西上不来,轻灵二字是找不到的,脚上的东西也到不了手上,那扎实的底座也没意义了,还容易伤腿。
    步子也不能太大,经常有人说打拳如走路,实际上这句话打拳如行步,步子大了重心在两个脚之间无法灵活互换,这样也就无从说起轻灵了,还有很多劲也打不出来。比如我们拳里的跟步,就是孙家的特色,好比半步崩拳的打法,后脚跟上半步后把重心从前脚快速的移到后脚,前手接敌不动,靠自己的重心的反作用力就把对手发放出去。如果要劲路再猛烈一些,就是在对手发出的瞬间把手随身体回抽,其劲路顿生令人胆寒之意。打的好的,手上的寒毛全部竖起,好比身上打了冷颤,这个就是“冷劲”,而不是做冷不丁打人一下的解释。而回手如勾杆的意思也是在这个里面了,这个劲出来了,就可以打擂台了。老先生讲的时候一边叫我们挨个上前听打,反复实验不同的劲路,果然是凌厉凶悍,若有人再说太极不能打,便请他来挨上一记。
    但是说到打,老先生常讲太极拳不是为了把人打伤打趴下,而是为了打服而不伤人。所以拳中都是长劲,长劲可以控制,长劲的末梢一放就是短劲,可文可武。太极拳是文人武练的拳,要苦练还要巧练,不是单纯靠力气就能出来的,弄的不好会越走越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