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无力现象不可忽略

 智者1111 2015-05-16

教育无力现象不可忽略

 
教育无力现象不可忽略
    教育从来就是有智慧的人掌控的领域,也许自己生性驽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伟大的奇迹,不知为啥,有时候,发现一些事儿并非是教育所能解决的。 
    有人也许会说,你每天写文章是不是也掩饰什么,实际上,我每每坐到电脑前敲击文字,从来就没想过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讲,正因为如此,至今,依旧是普通教师一名,反而觉得心怀坦荡,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 
    周国平先生之所以伟大,最大的优势就是善于收集每天的思绪,不折不扣的写出来,文字反而特别亲切。读先生的文字,就算平常点点滴滴,照样别有一番情趣。工作十多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蓦然回首,才发现,一些看上去特别神奇的人也会有辛酸的历程,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不便说出来而已吧! 
    我发现,教育无力现象是不可忽略的,可能一些成功者不愿意写出来,至于普通教育工作者,就更加不愿意暴露,否则,隐隐约约与教育万能背道而驰。实际上,只有承认教育有时无力,你才能更加平和的看待这个世界。 
    在教育专家中,能够特别喜欢的并不多,至少王晓春教授算一个,先生与吴非老师一样,敢于说真话,主动与基层教师互动,借助平台说出一些大实话,恰恰是这些大实话让人能够冷静地思考教育问题,更能够看到教育得本质。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国家的意志,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先生也以为为题材拍了一部电影,写出一个小姑娘魏敏芝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望,不惜吃尽千辛万苦,也要让失学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记得当时看到这部电影,不由得热乎了一阵,似乎教师就应该做到班级孩子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另一部美国电影却表现出别样的风情,题目是《风雨哈佛路》,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她的父母亲因为吸毒不愿意照顾孩子,这个孩子特别孤独,她在坏孩子的引诱下,也干出一些诸如偷盗的事儿。因为没人管束,她选择躲开学校一个人待在家里。看到这里,按照常理,肯定是老师来做思想工作,然而,敲开孩子家门的并不是学校,而是社区的某个机构,凡是在此机构的孩子,都得从事各种劳动,直到愿意再次走进校园为止。可见,在美国的某些地方,解决孩子辍学问题不是教师的事儿,而是社区在负责一切。 
    我们常常把学校当做一个小社会,殊不知,真正属于社会小单位的恰恰是一个个社区,然而,我们的社区功能依旧不健全,过去是收费的地方,如今已经得到改进,但在教育文化上还存在空缺,毕竟,社区直接联系一个个具体的家庭,一个称职的社区干部,他能够如数家珍每户家庭的情况,可悲的是,尽管国家在一步步地推进社会向教育文化迈进,可能是资金不足或者不愿意在教育文化上投资,反而让学校来解决社区本来应该承担的教育文化问题。 
    有人认为,教师是综合性人才,啥事只要稍微沾点边的,都会一股脑儿地安排下来。究其原因,毕竟教师是弱势群体,他们不可能创收,在地方政府看来,就是花钱的地方。亏得如今的工资是国家统一发放,如果一切归地方,不知道会有多少地方拖欠教师的粮饷呢? 
    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就需要振兴教育,而怎么样振兴教育,有人认为关键是教师,然而,就算如今推行招聘公开透明化,但也有行政指令的影子,导致一些不合格、不称职的人走进教师行业,这样的人只能让本来脆弱的教师群体更加无力。事实上,各级政府不应该干扰教育本来的发展,正因为干涉过于严重,导致择校热加剧,反而不利于执行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我觉得政企分开让企业有了生机,至少有能力的人可以大有作为,而不是搞什么大锅饭,曾几何时,政企连在一起,结果搞平均主义,挫伤了许多人的积极性,如今政府很少对企业干涉,除非其不按照市场规范行驶,自然会有部门找其麻烦。这下好了,许多事儿,企业老总可以推辞,学校却不可以,这样就给学校增加了许多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任务。 
    教育想要发展,一方面在人才的引进上要把好关,另一方面,不能够让教育承担许多不能力所能及的事儿,难怪一些出色的教师,一旦考上公务员,往往能够很快干出名堂,这也算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的结果,相反还要减轻学校的负担,让学校真正成为学园、乐园与花园。 
    实际上,每次都不忍心看什么最美乡村教师,为啥呢,这些人在宣传的平台上压根儿就不食人间烟火,不需要为家庭付出许多,一股脑儿地扑在教育上,似乎无所不能,一切问题到了手上引刃而解,无论什么困难,都会处理非常完美。殊不知,现实的教育并非如此,不要以为魏敏芝吃尽千辛万苦动员学生就热血沸腾,实际上,由于时下家庭的多元化,家庭的不稳定愈来愈明显,许多孩子处于无人管束的境地,你就算打无数次电话,踏破其门槛,一切都无济于事,这时候,就算再阳光的人也会有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我一直鼓励自己,千万不能失去健康向上的心,但面对现实,无力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么多年,我发现最难做的学生思想工作常常让有良心的老师彻夜难眠,就算想出无数主意,有时候也是没办法突破,那时,多么希望社会有一股力量来帮助自己。记住,我们的教师不是超人,他们也是凡人,他们不会分身,一边是迷失的孩子,一边是渴望知识的孩子,你能怎么样,为此,许多老师疾病缠身,不知该怎么办?难怪许多教师子女不愿意延续父母的职业,为啥呢,教师太辛苦了,整日里如陀螺一样,不分白昼和黑夜。 
    写文章我尽可能保持心平气和,但现实教育生活不由得人不担心。假如遇到一个睿智的学校管理者,教师可能还有稍微喘气的机会,如果学校管理者也不能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教师的无力感会更加强烈。不要指望教师做更多,也许有人会把教育问题归罪为德性,殊不知,那些出格的教师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教师还是有良心的,只要你给点阳光,他们就会给学校一个精彩的世界。 
    人就是奇怪,本来是谎话、空话,一旦说得多了,也变成了真话、实在的话,我们的许多教育理论常常与实践脱节,或者来自于实践,但也没有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往往理论建立在总结的基础上,而不是依靠反复实证,更何况那些拿来主义者,整日里拿着高深的理论吓人,要么创造一些新名词,要么摆弄一些玄妙理论,似乎高人一等,殊不知,一切都得直面教育本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行为。钱理群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接地气,我觉得这与先生的行动是分不开的,先生在大学讲鲁迅,赋闲之后,主动到中学去讲课,自然会洗尽铅华呈素姿,让人看到生活中真实的教育。先生承认做教师真难,但也不否认真好,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尽管受尽委屈,但依旧坚持在一线。 
    民族振兴离不开教育,发展教育离不开教师,那么如何让教师更好地工作,少点无力感,我觉得行政部门不应该过多干涉学校,不要横加许多任务,要多替教师想想,共同努力,让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让择校热不复存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就近入学,达到教育的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