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 斜塘老街的前世今生...

 青梅煮茶 2015-05-16

在苏州老城区的东面,

一条有着760多年历史的斜塘老街,

对于园区娄葑镇的不少老斜塘人来说,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一条街巷了。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古朴繁华老街,在几番风雨变迁后,破败坍塌,风貌不再。 


斜塘地名,最早见于南宋淳佑年间苏州郡守郑霖撰写的《重修昆山塘记略》:“从新洋江出吴淞江、斜塘以至葑门。”


最初的斜塘只是一个小江村,在今旺墓村一带。明末向斜塘河以北转移,初成集镇。清初逐渐繁荣后,集镇以中塘江为界,一分为二,俗称南斜塘和北斜塘。北斜塘在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南斜塘因李公堤的建成,经济逐渐繁盛,形成了商铺林立的斜塘老街。



斜塘老街的老字号


斜塘老街南斜塘繁华区域,为一条东西向商市街,路面由碎石和条石铺设,老街前河后街,粉墙黛瓦,建筑以一、二层为主,多为坡顶式样,风貌古朴统一。


以前老街的东西街口,还设有防盗木栅,乡人称之为“巷门”。巷门朝启暮闭,北部诸村乡民来赶集,均由西巷门进入街东。镇南却有一河阻隔,乡民进镇都要靠小船摆渡,非常不方便。


1930年,斜塘商户集资数千大洋,在摆渡处建造了一座“慰民桥”,方便斜塘河南岸的乡民来老街购物,老街从此愈发兴旺。



听老叔公等老斜塘人说,斜塘老街商贾店铺,主要归“金、张、马、陆” 四大家族。据1928年《苏州明报》载,时有商铺多达270家,有地货行、腌腊行、鲜肉铺、寿器店、席草行、米行、布店、绸号、酱园、茶馆、酒楼等。铁、木匠铺之类手工作坊,也有20多家。


坐南向北开有:颐年长寿器店、培生苗猪店、马记铁铺、沈记米行;鱼行有金公来、秦永泰;茶馆有丁记茶馆、华记茶馆、鑫园茶馆、龙园茶馆、叶记茶馆、明苑茶馆、同乐轩茶馆、银珠茶馆、聚新春茶馆。


坐北朝南则有:金正大布店、天丰布号、永大祥绸布号、大丰绸布号。中药房有存古堂、致和堂、诚心堂。南货店有金晋泰、马源泰、万顺和、乾阳、东源。



还有一林春茶馆、西陆轩茶馆、老福糕团店、源兴馆面店、陈记箍桶店、沈炳记糖果店、金永盛酱园、金永盛糟坊、金德泰酒店、金正泰肉店和邮政代办所。


斜塘老街最东,还有悦来砖瓦行和万丰米行及米行的堆栈。有些老字号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才公私合营。

 

记得那时的斜塘河水很清,从西边的金鸡湖流过来,穿镇而过。夏天暑假,可看到斜塘的孩子在河里游泳、抓鱼、摸螺蛳、摸河蚌,非常羡慕。记忆中,斜塘老街很窄,街面弹石铺地,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老宅……可以想象,当年老街繁华时,行路人摩肩接踵,茶馆内行令猜拳,摆地摊叫卖声声,慰民桥人影穿梭,就像一幅水乡清明上河图。


斜塘镇的历史遗存

 

斜塘镇虽小,历史遗存却不少,最早可追述到春秋时期。当年吴国在这里不但建有养马场和战车基地,还建造过一座颇具规模的“鸭城”。唐代陆广微《吴地记》、宋代范成大《吴郡志》、清代顾震涛《吴门表隐》均有记载。其遗址位置,约在斜塘琼姬墩东五百米处。



吴王夫差还常常携带宠妃西施来此,坐岸赏鸭。明秦夔的《鸭城诗》,描绘了鸭城的沧桑兴衰:“闻说吴王牧鸭处,年年来此拥西施。豪华已尽江山变,落日秋风动蒺藜。” 


据说清时在鸭城遗址附近,还建有一座“鸭神庙”,春季孵鸭时,当地乡民要带上稻谷、螺蛳等鸭食到鸭神庙供奉,求鸭神保佑,让幼鸭孵化成功,鸭群养殖顺当。



斜塘镇北,曾有座宋代法华寺,毁于兵燹。清康熙六年,乡人请斜塘人尤侗代写募疏,四方化缘募集,重建了法华寺。据说建成时,该寺院规模很大,占地有20多亩,民间传言有数千间,四周还有护寺河环绕,曾为苏州城东著名寺院。可惜在咸丰十年,法华寺再次毁于战火。


同治十二年,僧众在法华寺原址再次复建部分寺庙。解放后,寺内僧众还俗,以务农为业。寺院旧房则改建成了乡办中学,如今寺庙荡然无存。

 


斜塘附近有两座古墓,一座叫《琼姬墩》,另一座是张士诚墓。琼姬是吴王夫差的女儿,这座墓比较特别,是江南地区少有的高坟,诗人高启考证过她的美丽传说,写过“莫共西施地下游”等诗。张士诚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1356年入据平江称王。


1367年,朱元璋攻破苏州,张士诚被俘,自缢而死,尸体则被苏州人秘密运回,墓葬斜塘,乡人俗称“张王墓”。1960年,张王墓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离斜塘镇数百米,曾有尤侗故居“尢家园”。尤氏也是斜塘望族,祖辈皆有才名,为书香门第之家。尤以清代诗人、戏剧家尤侗最为著名。尤侗,字同人、好梅庵、西堂老人等,曾因参与修《明史》,深受到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的赏识。


尤侗著作浩繁,诗文常新,杂剧也颇有成就,所作《桃花扇》《黑白卫》等脍炙人口。尤侗迁居苏州葑门后,斜塘尤宅随着岁月流逝已片瓦无存。

 

斜塘那些文艺青年

 

民国时的斜塘老街,鸦片烟馆有四、五家,赌场多达七、八家。除了有几家茶馆轮流开设书场,供一些人在下午、晚上听听书,少数几家有台把留声机或收音机,供一些老人偶聚拍曲(昆曲)外,斜塘几乎是文化的荒漠。


全乡近万户居民出门进城,唯一的交通工具也就是船,落后闭塞是小镇的特点。当地青年在无聊苦闷中彷徨。


 

1947年,镇上最早接受共产党新思想的汤家兄弟决定,要为迎接解放做些有益的事,在当地传播新文化、新思潮。他们利用自家的厅堂,开办了宣传进步思想和共产党主张的小型图书馆,取名“斜塘镇学习图书馆”。


汤家大哥首先拿出一些进步书籍,有邹韬奋的《经历》、《患难余生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还有苏联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等,这些书对于处在思想苦闷、精神空虚的斜塘青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的思想启蒙。


其他青年也捐出不少进步书籍,有斯诺的《西行漫记》,有《随军散记》,有郑逸梅的《人物品藻录》,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巴金、孙伏园、章衣萍、张资平、张恨水、范烟桥等人的作品。



斜塘的文艺青年,还组办了一个业余剧团——斜塘剧团,吸收了包括我母亲金蕊珍、娘舅金家昆在内的几十位青年文艺爱好者,他们自费买了乐器、道具,进行排练演出。


农村工作队在斜塘搞土改的那段时期,为配合当时形势,宣传党的政策,斜塘剧团除了在四周几个小乡演出外,还被邀请到区内外,演出《罗汉钱》、《血泪仇》、《白毛女》等,所到之处大受群众欢迎。母亲告诉我,当时她曾与人合演了《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与娘舅金家昆(娘舅后来成为苏昆剧团继字辈演员)一起演出了《积善人家》等,母亲还独自演了《踏雪寻梅》。斜塘小小的图书馆和小剧团,对发动青年投身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


诗意斜塘 美轮美奂

 

明清以前,少有文人骚客来到斜塘,斜塘是沉寂的,似乎只是一片“白鹭野鸭共秋水,芦影苇风映孤舟”的古拙景致。直到元末明初,苏州诗人高启在清明时节舟过斜塘,才发现小桥静卧、水巷逶迤的斜塘风景,是那样古雅精致,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漫漫村塘水没沙,清明初过已无花。


春寒欲雨归心急,懒住扁舟问酒家。”高启是长洲人,名列“吴中四杰”之首。他的诗风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他路过北斜塘时,还写了另外一首诗:“未得看春愁不禁,此日聊复试幽寻。行人入村花宛宛,吠犬隔水树深深。春水满田如一湖,入田放艇看鹅雏。女郎祠下野花杂,老子门前沙树孤。”



清初斜塘诗人尤侗,留有《避地斜塘》一诗:“江关颦鼓压城闾,水竹村南问卜居。十里镜湖非诏赐,数间草屋即吾庐。相看藤甲争驰马,自着羊裘学钓鱼。莫使感怀成野史,闭门且著老农书。”尤侗也是长洲人,同高启一样,皆为耿直之士。


“顺治二年乙酉五月,王师渡江,福王出奔,南中大乱。”尤侗“予奉父母避地斜塘旧庄。”留有《斜塘避难图诗》:“伤乱也。乙酉五月予移家斜塘,八月仍入口鸡乱飞,狗乱吠,烽火红,刀兵起。城外白布头,半是无人贱如麻,抄家轻如纸。扶爷娘,挈儿郎,东村逃走西村藏。


侬家祖业在斜塘,黄茅盖屋泥围墙。男子变为灶下养,妇人学作田间装。朝闻官军捉剃发,夜防土贼来打粮。故乡不可住,他乡不可去,无何买得一扁舟,移家寄宿芦苇处。遥望五湖万里长,何当欸乃潇湘雨。” 他诗中的斜塘,水泽氤氲如世外桃源。 

 

章太炎弟子王乘六,赴斜塘私塾任教时,留下诗句《斜塘行》:“江天漠漠水云乡,南国风波已惯尝。弹铗弄笙吾倦矣,一帆冷雨到斜塘。”1920年,诗人柳亚子来斜塘会友赏景,留下“斜塘烟雨景如何,水阁芦帘对户居。



已隔一条衣带水,不同调笑酒家胡”的诗句。1930年,苏州名士沈定钧,相约好友登慰民桥赏月,以一首七律《晚登斜塘慰民桥感赋》,以志感怀:“零落瀼瀼夜气清,登桥踏月叙幽情。满腔尘垢今宵涤,一抹阑干近日成。渔火星星微有澜,水波艳艳寂无声。冰心欲与蟾光比,不及江流愈透明。”一幅美轮美奂的斜塘水乡石桥夜月图,呈现在我们面前。


名人老宅


斜塘老街改造重建工程将恢复重建原斜塘老街的大户金宅、尤宅、郑宅等居民宅院。据介绍,“金宅”原有相当一部分的金氏后裔居住在那里,他们的祖辈建造于清朝中后期的10多座老房子,动迁前有近万平方米自东至西均匀分布在整条老街上。


斜塘老街的金氏祖先是金日磾(前134-前86年),他们是300多年前从徐州迁来的北方匈奴民族的后裔。据史考,当时斜塘有家较雅的“玉壶春”茶酒馆,正是金氏后人所开。

 

“郑宅”位于塘东,斜塘老街以东沿河处;该宅为典型的江南农村殷实人家住宅。

 

“尤宅”是清代文学家、戏剧家尤侗的故居,在原斜塘镇斜东村。尤侗60多岁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尤侗深受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的赏识,并有许多“体物言情、精切流丽”的篇章在社会上传诵。 



老景点


据1949年刚解放时登记,街上仅铁匠铺之类手工作坊就有20多家。斜塘老街重建将恢复众多斜塘老街老字号,包括魏记酒店、致和堂药店、永大祥绸布号、西陆轩茶馆等一系列老字号。


斜塘老街重新设计恢复的10个老景点主要是:斜塘古韵、石桥月夜、空谷幽兰、林园晚霁、水上驿站、一窗秋影、韦氏别业、柳塘飞燕、青丘野眺、月林清影。(注:本文根据王梦沂“旧时斜塘那些事”整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