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競爭力被深圳爬過頭

 乱云飞舞 2015-05-16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本港競爭力亮起紅燈。中國社科院公布最新城市競爭力報告,本港在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結束十二年霸優勢,被深圳超越致屈居第二位,報告形容本港“守成有餘、創新不足”,過分著重金融、貿易、旅遊等,促本港加快轉型升級、加強與內地合作,並解決社會矛盾。但有本港經濟學者認為不應盲追求與內地接軌或合作,本港首要是力保廉潔及法治形象。

  國務院智囊機構中國社科院昨公布《201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藍皮書,報告主要以本地生產總值(GDP)連續五年的平均增量,計算出全國二百九十四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結果深圳首次超越本港,位居第一,結束本港十二年霸優勢,其次順序是上海、台北和廣州等;但在可持續競爭力、宜居程度以及宜商程度方面,本港繼續排位列榜首。

  報告指,香港“守成有餘,創新不足”,過於看重貿易、金融、航運、旅遊和專業服務五大產業,對規模較小、新興但有潛力的產業關注不足,長遠缺乏新型產業支撐,同時土地和房屋供應嚴重不足,樓價升得太快,加上過高的租金,擠壓其他行業的利潤空間,阻礙新興產業發展。

  至於首次進佔榜首的深圳,報告則形容是由“山寨之都”蛻變成“創新之都”,深圳成為創新創業能力最強城市,九成創新企業均是本土企業,且積極引入海外的創新團隊,發展成由創新驅動的“深圳模式”。報告警告,內地多個自貿區正不斷發展,本港有被邊緣化風險,建議香港加強與內地,特別是與廣東及深圳的合作。

  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稱,報告採用二○一二年的數據,故香港排名下降跟去年的佔領活動及反自由行事件無關,但認為香港社會矛盾、社會差距均有惡化趨勢,而和諧社會有助經濟及科技的創新發展,港府應多做工夫化解社會矛盾,香港須加快轉型升級,“要借鑑過去的‘老二’,過去經濟的經驗,加快創新驅動。”

  本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指出,構成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例如人才與科研,本港均很缺乏,原有產業亦逐步萎縮,現單靠金融業的股票市場支撐,“‘老本’已經丟了,現在創新又不做,只是等時間過‘等運來’。”他說,深圳去年的本地生產總值有二千五百八十億美元,僅遜於本港約三百億美元,料深圳五年內經濟總量將超越香港。

  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大唱反調,“不需要太認真對待這些排名,結果會因應參考選項、年份、成分有很大差異。”他認為本港競爭力全因為與內地不同,不宜盲追求與內地接軌或合作,首要力保廉潔政府、法治等形象,繼續依靠金融亦非大問題,“每個地方有其優勢與特色,好像沙地阿拉伯都一味靠賣石油!”

  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說,香港競爭力排名不算很低,社科院報告只反映香港與深圳的競爭力差距收窄,但兩地發展模式不同,香港仍要自強不息,以鞏固競爭力。他稱,各地創新科技開發目標各有不同,多數由市場決定,政府盡力協助。

  來源:星島日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