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平乐

 tangjunlin 2015-05-18

价值千金的平乐历史珍贵老照片,看了赶紧收藏起来给你的后代留着 

2015-05-18  收听我——  平乐闲事公


 



这是清光绪三年编修的平乐府志中的古城图

 



1990年桂江大桥通车

以前的二塘中学学生和校门

 



桂江老照片:那时的街道

平乐商会开幕纪念图片

 

灯光球场斗鸡

 


放牛娃

以前的摊贩

 


挑担子的小女孩


以前的平乐商店和老板

以前打谷子是这么打的

 

以前桂江上的轮渡

 



以前交公粮时的热闹场面。





大牛牌、解放牌自行车


掏鸟窝


 



磨豆腐

[平乐闲哥]:昭州城东跨凤凰山,南瞰桂江,西北带乐水(今恭城河、茶江),呈仙桃形。城墙外侧环以壕堑。沿城墙顶端建起有敌楼、窝铺十五个,城门三座,垛口一百五十六个。

  昭州城以大块青砖砌成。砖厚四寸,宽八寸,长一尺二寸,重十八斤。城墙初高二丈四尺,广轮(周长)一百二十六丈。

  三座城门皆有大圆拱,拱长五丈,拱圆前半部(靠近城内)矢高二丈一尺,后半部(靠近城内)矢高一丈八。拱底路面为青石铺成的大道,以通城内外。拱内有两扇很大的木制闸门,供开关之用。门脚有大石条门槛。闸门外有青砖一样大小的铁板钉牢,刀斧利器难以破门而入。三座城门分别叫“南门”、“西门”、“北门”(没有东门),传说东属虎,昭州虎患多,所以不宜开东门。三座拱门上各有一座城楼,乃木质接榫结构,斗拱承托,宏伟壮观。每座城楼上头有大木匾,浮镌着城楼的名字,南门称“安定楼”,西门称“宁远楼”,北门称“镇夷楼”。城楼是管理社会治安、瞭望、保护集市贸易的办公场所。

  北宋治平元年(1604年),昭州刺史奏准重修昭州城,重修后的昭州城城墙高三丈七尺,广轮五百四十一丈,垛口九百五十六个。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平乐知府奏准修茸昭州古城,经过加大加高,城墙高三丈一尺,广轮仍为五百四十一丈,垛高六尺,宽四尺。登顶远眺,昭州城象一个纺织有序的回形图案,蜿蜒于凤凰山与河滨之间,城内房屋栉比,街道纵横,在居民和商业,手工业集中的城内设有四坊:威武坊、庆琳坊、余庆坊和承恩坊,每坊设有旗亭一座(后称土地楼),在亭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的情况。坊内有店铺、手工业作坊、酒肆、旅邸以及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货郎担。城外设四段:一段、二段、三段、四段。

  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平乐协镇署在城楼上安上铢嘴炮百多尊,以捍卫平乐府城。

  辛亥革命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商业的发展,城内外来往频繁,仅有的三个城门通道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方便。民国十九年(1930年)拆卸南门圆拱,辟为通往北门的大道。城墙砖用来建第一菜市(今农行处)。到1953年,北门、西门先后拆卸殆尽,沿途城墙也随着商业的发展,几次挖掘因而所剩无几了。

  具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宏伟昭州古城,是人们最为景仰和推崇的地方,就这样被历史抛弃湮没,令后人无限惋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