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特辑】味蕾触情,忆舌尖上的母爱

 昵称903511 2015-05-18

【母亲节特辑】味蕾触情,忆舌尖上的母爱

 

记得有个故事讲,有个人离家出走后,饿得受不了,跟着一道菜香味儿来到一扇门前,才发现那竟是自己的家。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吃遍天下美味,可最让我们怀念的,一定还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在岁月流转间,母亲手持锅铲,用不同的食材,烹调出了各种美食,一道道菜饱含着浓浓的母爱。2015年母亲节前夕,不管你离母亲多远,回忆也好,下班回家就能吃到也好,用味蕾激活忙碌中忽略的情感,深深向天下母亲道一声——节日快乐!


作为一名潮汕人,蚝烙是我的最爱,工作后每次回家,妈妈总会专门煎一盘蚝烙给我吃。妈妈说我小时候缺钙,又不喜欢单吃蚝的腥味,就将蚝煎在烙里,味道调和了好多。现在我定居云南,也经常会做蚝烙给儿子补钙,只是作料上添加了些许当地的花椒,看着儿子满足的样子,我就会想起远方那山水葱绿、凤凰花盛开的家乡。


谷雨前后,正是香椿吐露嫩芽的时候,香气浓郁,用来炒鸡蛋是极好的。小时候每年春天这个时候,母亲一早就摘了第一茬香椿芽,洗净切碎,放入碗中,打上几个鸡蛋,放入少许盐,搅拌均匀。锅热放油,油热倒入鸡蛋,翻几下就炒好了,香椿的香味配上鸡蛋的鲜味让人垂涎欲滴。母亲此时总会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香椿炒鸡蛋,好吃不好看”,希望我好好学习,不要与人攀比。

酸辣土豆丝是母亲最爱做的一道家常菜,简单、美味、可口。纤细而匀称的土豆丝,配上或青或红的椒丝,撒上飘香的米醋,再加上翠绿的小葱,一切都恰到好处。因为知道我喜欢吃,所以不管是平日里的一顿便饭,还是逢年过节的家宴,母亲总会记得炒上一盘。


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做的菜煎饼。菜煎饼酥脆的外皮,可口的蔬菜,嫩滑的鸡蛋,总会让我垂涎欲滴。记得小时侯,爸爸在莱芜当兵,我和妈妈在枣庄相依为命。尽管收入不高,但妈妈从未亏待我,知道我爱吃菜煎饼,经常买来新鲜食材给我做,那时的我只顾自己狼吞虎咽,从不知让妈妈尝上一口。


母亲做的西芹百合枸杞是被大家称赞的,也是我的最爱。母亲喜欢到菜市场买回农家种的新鲜百合和芹菜,用水仔细洗过之后,再用开水过一下,放少量的油盐,轻轻翻炒几下放几粒枸杞就可以出锅了。为了均衡营养,母亲常常在旁边配上一个煎的金黄鸡蛋。她说,这道菜虽然平平淡淡,但营养丰富,还能润肺降火,多吃有益身体健康。

每年临近年关,父亲总会带上兄长杀了年猪,将猪肉切成三至五斤一块,母亲将其擦上盐和各种香料后腌制一个星期,待盐及香料浸进肉内,再用藤条穿串挂到火坑上,以烟火慢慢熏干。母亲做菜极其讲究,隔年腊肉要认真洗净,煮熟、蒸软、再切片,一片片薄薄的腊肉,装盘的腊肉肥瘦相间,晶莹剔透,煞是好看。这样的腊肉往往还在母亲的刀边,就给我们直接蘸点酸汤辣子放嘴巴里了。母亲多会加些竹笋、大蒜叶等佐料翻炒,香味独特,菜色亦佳。


母亲的豇豆干烧排骨常令我想家。七、八月间晾制的豇豆干,遇上快烧好的排骨,能尽收其味,又恰好地略带韧劲,它们一直陪伴着我们在家乡的时光。特别是冬天,窗外白雪皑皑,屋内暖意融融,氤氲着袅袅香味,而那一顿,主食也由面食换成久违的米饭,绝配的一餐,让我回味无穷。


有一段时间,母亲送来的鸡蛋特别多,她说是城里买不到的土鸡蛋。我们一家三口拼命地吃,规定每人每天至少吃一个,煮汤圆、炒番茄、蒸蛋羹、做蛋汤、蛋炒饭……天天变着花样儿吃。还没有吃到一半,母亲又送来了,我就不“高兴”了,“我们都要吃成笨蛋了”。这一次她又给我们送来了20个,并且个个都是双黄蛋,她说是镇上一个关系要好的养鸡场老板“特供”卖给她的,自己仅留下4个。


妈妈算不上一个做菜高手,但每每我生病不舒服时,妈妈都会亲自下厨为我熬粥。妈妈说“熬粥的锅子容易溢,不能因为怕溢就用小火,小火煮的粥不香”,因此从头至尾,妈妈便守在炉边。由于水耗很快,需要一点点往锅底点水,以不影响粥的沸腾为度。待一大碗水加进去,粥开始黏糊,不久便可以喝了。根据我的病情,妈妈会增减粥里面米的比例,一开始是米汤,待我病快好时,已变成一碗糯糯的粥。粥入腹内,沁人心脾,余味无穷。


在我印象中母亲做的最多的一道菜,就是辣子炒鸡蛋了。先将小葱放在油锅里煸炒一下,等出香味后,再把切好的翠绿辣椒圈拢下锅,迅速翻炒几下,最后将拌匀的蛋液浇在上面。每个辣子里裹着金黄、嫩黄的鸡蛋,夹在刚蒸好的薄饼里、拌在滑嫩的米饭中,吃一口,又香又辣,这味道现在想一下都流口水。

从小到大,每逢过年母亲总会做“酥锅”。这道菜所需食材非常多,母亲会搬出一个很大的砂锅,先在锅底铺满白菜叶,然后铺上排骨、猪蹄,再铺一些白菜叶,再铺炸干的鲅鱼、豆腐,依此继续铺很多层,把五花肉、鸡块、藕、海带等食材和调料铺在其中。菜都铺好后,会在最上层盖很厚的白菜叶,为的是将所有食材的味道保留在里面,然后开火“闷”8至10个小时。每次吃到又酥又香的锅里菜时,总会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


一根细细长长的面条把西北人的胃口牢牢地拴在黄土高坡,母亲的手艺征服了我们全家人的胃口,包括她刚进门的山东女婿,这点由一碗简单中颇见功夫的焖面可见一斑。切菜、和面、炖汤、铺面,所有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短短半小时,碗中便活色生香:土豆沙而不散,与软韧的面条不分彼此,脆嫩的豆角,酥香的五花肉,一把活泼的小葱花,让人舍不得吃又停不下来。


记得上高中那会儿,下晚自习到家后,进门就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大盘牛肉,附着着香菜、葱丝、酱油、醋,光看就已经垂涎欲滴了。我忙放下书包,冲到餐桌前,用手捏起一块放进嘴里,香!牛肉鲜嫩凉口,佐料淡香酸爽。老爸笑着说,“你妈谁都不让吃,就等着你来剪彩呢!”


现宰的仔鸭、新鲜的鸭血、秘制的坛子辣椒,炒、蒸、焖、拌,佐以姜片、蒜苗,一盘香辣鲜美、色香味俱全的血酱鸭热气腾腾地映衬着母亲花开般的笑脸。无论是物资匮乏的从前还是经济相对宽裕的如今,这道菜无疑是我们全家永远都吃不腻的,让母亲最引以为傲的美味。


妈妈的老家在赣南,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必做的一道菜就是白斩鸭。鸭子煮熟,到一筷子下去刚好穿透的程度,捞起,趁热抹盐,冷却后斩好。蘸料是关键,用香蒜、姜、辣椒拌好,与肉拌匀,最后淋上些许鸭汤,清爽,不腥,不油腻,让人大快朵颐。


工作忙了,回家少了,但每次回家迎接我的还是那道熟悉的小炒鱼,还是那熟悉的味道,还是我那狼吞虎咽的样子,还是母亲脸上满满的微笑,还有我那一颗感恩的心。记得小时候,家住农村,一到节日最高兴的就是跟着爸爸到村口的河里用电瓶击鱼,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欢声笑语和着小炒鱼的香味弥漫在空中,其乐融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