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大米白面按人口按月凭粮证供应,每人只有少得可怜的二三斤。既便是粗粮(苞米馇子,苞米面)也不能敞开供应。到饭店买馒头得交粮票,一个五分钱二两粮票。我们家六口人,一次买十个还不够吃,那就是五角钱二斤粮票那。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父亲是十六级干部(县团级)每月开一百六十多块钱,而普通干部每月才开三十六块钱,他们的家里照样有六七口人,每月人均五六块钱。同样他们也得活着。不过那时贫富差距不大,人们心理平衡,社会相对稳定。老百姓不就图个温饱平安么。虽说粗茶淡饭,粗布衣衫,但心里亮堂。 记得有一次老家来了亲戚,就住在大车店里。那里离我家有一百来米光景,为了方便农民还设有食堂。只卖家常菜,价格相对便宜。父亲其实难却,只好咬着牙在那里安排乡里乡亲。我放学后闻讯立马就要跟去解馋,没想到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母亲打过骂过后却一把将我揽进怀里,母子两人哭了一通后,我明白了母亲的意思,父亲请那些人尚且捉襟见肘,又怎能多带上我这张嘴!虽然我明白了父母的难处,但因为年少不懂事,说啥也不吃饭。母亲见状小跑着去了大车店,此时我的三叔二大爷们已经吃喝半个多小时了,个别不胜酒力的已经去了大车店二三十米的大炕上打起了呼噜。又过了一会,母亲终于等到他们曲终人散,才麻利地把剩下的一点少得可怜的菜折到一起。母亲是小跑着回来的,因为心急摔了一跤。她的膝盖咔破了,手里的菜却抱得紧紧的,硬是一滴汤也没洒出来。我吃着那碗烩菜,泪珠滴落进菜碗里。 ![]() 我想起在我更小的时候的冬日里,尖利的西北风裹着大片的雪花在窗前啸叫。每当这时我就会扑到妈妈怀里喊饿。也许是真的饿了,也许是对外面恶劣的天气有种慕名的恐惧。而母亲就得颠颠的下地到日益瘪下去的米袋子里抓上一小撮米,用铁茶缸子在地中间的铁炉子上给我熬粥。母亲的身影在红红的炉火周围转悠,是那么地温暖!那粥也熬得稠稠的,喷香!有时母亲还会在茶缸子里面煮上一只鸡蛋,吃起来就更加美味了。我知道家里的鸡蛋不多,妈妈是从来舍不得吃的,偶尔炒上一点也得加上一块豆腐,雪白的豆腐被炒得金黄,充满鸡蛋的美味。我吃过这些东西后就会平静下来,而母亲却还得继续操持家里的活计。家里的活似乎永远也干不完,她老人家没念过书,没上过班儿,为了全家人,她操劳了一生! 还记得那碗烩菜里有干豆腐、白菜片、木耳、小辣椒和胡萝卜片之类,虽说里面没见到一片肉,但那几样菜却都是用肉炒的,只不过全被那些“屯亲儿”们吃得溜干净罢了。虽然如此,我还是吃得特别香,饭馆里的菜油大,又不知为什么,三五样菜掺在一起又特别好吃。此时妈就坐在旁边看着我吃,一只手下意识地揉搓着膝盖。我忽然哭了。我说妈你来吃口这菜,可香了。妈说老儿子你吃吧,妈都吃饱了。好吃就都吃了,剩下可白瞎了啊。我放下筷子蹲下身来,轻轻地拂摸母亲咔破的膝盖,眼泪再次无声地滑落下来。 母亲的手患有牛皮癣,每次活面时都是洗了又洗。有一次我去帮她揉面,由于贪玩,年纪小又揉不动,竟然捏起了面人儿。母亲哭笑不得地让我上一边去写作业,自己重新劳作起来。当香喷喷的热汤面端上桌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母亲的艰辛。 我渐渐长大了,上初中时喜欢上了文学。为了排遣母亲的寂寞,我时常给她老人家读书听。那是我在那个阶段唯一能做的回报母亲的事情。十八岁那年我高中毕业,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上车前母亲递给我一包饼干和几个煮鸡蛋。车子开动的那一瞬间,我看到母亲泪眼滂沱。我想起了那碗烩菜,想起了母亲咔破的膝盖。养育我十八年的母亲呀,儿子又回报了您什么呢?我的眼泪也无声地滑落下来,看不清前边的景象,脑海里全是母亲泪眼滂沱的形象。 在我结婚后还不到一年,母亲便去世了。那年她老人家只有五十七岁。那是一九八五年又一轮飘雪的日子,我的儿子已经会叫奶奶了。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几个年头,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好转,当我买了一只炸鸡赶到医院时,,正赶上医生从母亲的胸前摘下听诊器说心脏停止跳动这几个字,那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沉重最不幸的几个字,炸鸡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妈!妈!的哭叫声响彻了整个楼道! 每年冬天都有落雪的日子。我的泪水也像那无尽的雪水一样融化不尽。回想母亲的一生,她老人家似乎是专门为别人活着,当她自认为别人不再需要她的时候,她便选择了死。妈妈,老儿子还没来得及为你做些什么,还没尽到一点孝心,你便撤手人间,给儿女留下终生的遗憾和悔恨!妈妈,儿子恨不得跟您同去,去尽那份未尽的孝心。 至今我仍然忘不了那碗香甜而又苦涩的烩菜,那里面融会着无尽的母爱。如今母爱已不再,可我仍然沉溺在母爱里,仍然在追踪着母爱…… 作者简介: ![]() 于德清,笔名于是。哈尔滨人。退休公务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理事、全委会委员。曾获中国工商报红盾奖、松花江地区第一届文学创作一等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长短篇散文,诗歌等文体一百余万字。著有个人散文集《斜树》一书。 NEW TERM 《百姓文社》《作家文学》《散文杂志社》 纸刊选稿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