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肯MKC — 试车评测

 遇8866 2015-05-18
林肯MKC — 试车评测
文章来源:新车评网 作者:曾昭庆 2014-11-04

MKC试驾评测

MKC试车开篇

会是更主流的选择吗?
这次林肯重返中国市场一次性带来了两款新车:轿车MKZ和SUV车型MKC。在上市公布价格和之后试车的时候我和一些同行交流过,多数人都觉得MKZ虽然定价和装备都很有诚意,但在30-40万元级别的豪华轿车市场,它所要面对的对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且它独特性的卖点并不多,说服消费者放弃别的车去选它还是挺难的。但MKC就相对地好一些,一来现在SUV实在很热,是个什么品牌推出和SUV都很容易火;二来MKC这个价位的对手相对来说也不会太强和太多。所以我们在了解了MKZ之后,就再来看看MKC会不会是林肯品牌下相对更主流、更容易寻求突破的那一个吧。

2.车型背景

MKC是林肯品牌旗下一个非常年轻的车型,它于2013年发布,2014年年中在北美上市,而2014年年底就正式来到中国。车名中的字母“C”,代表的是crossover跨界车,也非常直白地告诉世人它将是林肯品牌征战豪华城市SUV市场的重要产品。MKC在福特的Global C平台上开发,与国内的长安福特翼虎是兄弟车型。

3.外形观感

MKC的外观设计,首先允许我老调重弹一下:我很佩服林肯这个品牌在设计上坚持了一些传统的品牌设计特征,这让这台车在外观上有了很高的辨识度。其次,设计师通过一些很有力量感的车身线条(如腰线和裙线),和一些精致的车身细节,让这台车看上去比它的福特兄弟更有力量感,也更加有“豪”感。尤其是我们这回试驾的顶配型号还用上了跑味十足的19寸轮圈,更让这台车看上去有盛气凌人的感觉。

4.车身尺寸

MKC的长度和宽度比它的福特兄弟都略有些增长,但它的车身高度却比翼虎要矮了不少,更加显示出它的公路Crossover定位。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要描述MKC的大概尺寸,我觉得用“介于奥迪Q3和Q5之间”这句话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与同价位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宝马X1奥迪Q3相比,MKC在尺寸方面是明显占优势的,这对它开拓中国市场会有一点正面帮助。

5.外形细节

林肯家族的飞翼式中网,好不好看是见仁见智,但要说辨识度那是相当高。

横贯车尾的长条形尾灯也是林肯一直很坚持的家族化设计,带有浓浓的美国风情。品牌名的字母LINCOLN恰当地安放在长条形尾灯的上方,有点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但我认为如果像以前的MKT那样把林肯的星芒标放在正中间,可能会更有辨识度,中国人也会更买账。

只有我们试驾的顶配版——尊耀版才有这漂亮的19寸轮圈,配上245/45R19的米其林LATITUDE SUV公路胎。对于一台SUV来说,我们觉得这个轮胎尺寸实在是薄了一些,但如果你说你只在城市里游荡,那就问题不大了。

MKC上还保留了以前福特美规车上常有的密码锁功能(MKZ上也有,当时忘记给大家介绍了),只不过和以前在车门拉手处突出的一排按键相比,现在林肯这种把密码键盘融入车门框黑边内的感应式设计更有高级感了。试驾间隙厂家工作人员给我们大概演示了一下它的功能,就是按固定的一组数字车辆会解锁或开锁,没有太特别,而且这个功能对于中国人来说接受度实在太低太低,颇有些鸡肋。

6.发动机和变速箱

中国版的MKC并没有引入北美的2.3T发动机,而是和MKZ一样为两台不同功率调校的2.0T发动机。其中低功率版最大功率149kW(203马力)/5500rpm,最大扭矩350Nm/3000rpm,输出数字已经可以稳压宝马X1的20i车型一头;高功率版最大功率182kW(248马力)/5500rpm,最大扭矩366Nm/3000rpm,又稍微压过X1的28i车型,可以说MKC的发动机动力数字已是同级第一流。从MKC的车型配置分布来看,我们觉得低功率版应该是主打型号,但这次厂家试驾只安排了高功率版车型,不免有些遗憾。

变速箱方面则仍是大家熟悉的福特那套6AT变速箱,排挡形式与MKZ一样都是按键式的电子排挡。但有一个细节是:MKZ的一键启动按钮是在P挡上方,而MKC则移到了S挡下方。试车时就有媒体同行提出在行车时驾驶员如果按S挡可能会误按到启动按钮。虽然林肯的工程师表示在行车时按启动按钮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但我们觉得从豪华品牌追求完美的角度来看,不如考虑改成与MKZ相同的排列方式。

7.实际动力表现

MKC的动力调校思路与MKZ相似,都是坚持以平顺线性为上。因此即使它的发动机马力很大,但在市区内跟车加速-减速-加速的状态下前行时,每次给油下去车辆的加速实感是有的,但却不会像奥迪Q3的高功率版那样一冲一冲的,车上的乘客必然不会投诉你开车太过鲁莽。从这个角度来看MKC的2.0T高功率版车型有那么一点给人配大排量V6发动机的错觉。在高速公路上深踩油门换线超车时,MKC由于车高和车重增加的原因,会感觉动力的爆发感比MKZ还略弱一些,也比X1的28i车型略差,但也完全称得上是“够力”,右脚一不留神就会让车速轻松冲到140km/h以上。

变速箱的换挡动作很轻微,值得表现。D挡喜好上高挡位,经常仗着发动机扭矩强而悄悄就爬到第6挡,100km/h时对应2000转,巡航轻轻松松。但在需要急加速时这个D挡反应会略慢,而且有时明明油门还在给,它就忙不迭地又从5挡悄悄升到6挡,让人意犹未尽。所以如果想要充分体验动力,我建议还是尽早改用更愿意保持低挡位的S挡或者用手动模式。

8.操控表现

MKC的两个高配版本是有全时驱动系统的,但这回厂家安排的试驾线路没有半点烂路,所以也无法体验其四驱工作特性,感兴趣的读者不如到翼虎车评里寻找答案。说回MKC,它的定位确实更偏城市,而底盘调校也充分考虑了其公路性能。在无论是在高速公路变线还是在山路行驶,都会感觉这台车的转向扎实、精准,车身安定感好、过弯侧倾小,开久了会完全让人错觉是在开一台轿车。当然因为有车身短小精干且重心变态地低的宝马X1在,MKC还称不上这个价位开起来最灵巧、最有驾驶乐趣的SUV,但它算是交出了当今豪华公路型SUV所该交的功课,没有让人失望。

另外和MKZ一样,MKC在高速行驶时也充分体现出传统美国豪华车的那种重感,底盘压在路面上的感觉很沉、很稳、很“咬地”,给人的信心和安全感非常足。

9.乘坐表现

MKC也同样有林肯的CCD连续可调阻尼悬挂系统,有舒适、标准、运动三个模式可供选择,不同模式下避震软硬度和方向盘重量会有变化,但相互之间的差异不能算很明显。它的底盘调校总体略偏硬,但由于悬挂动作很快而且“下压”动作很积极,因此过减速带和路面坑洞时车身总是感觉实实地被“按”住,弹跳抑制得比X1、Q3更好,乘坐其中也会觉得够平稳、够贴服。

隔音是另一个必提项目,这是美系豪华车的强项,到MKC这种SUV也不例外。MKC在高速行车时对各方位的噪音抑制得很理想,除了发动机拉高转速时会听到一点声音之外,路噪、风噪都控制得很到位。尤其是SUV很头疼的A柱和后视镜附近的风噪声,MKC要到140km/h以上才会明显,整体隔音水准压过X1和Q3一头。要说40万元以下的豪华SUV车厢安静度,可能现在只有DS 6能和MKC较较劲了。

10.车厢用料与做工

MKC延续了与MKZ相同的比较简约的内饰设计风格,与翼虎的比较多曲线的动感内饰风格有了较明显的区分,在这方面它比(与蒙迪欧相似度较高的)MKZ的车厢有一定优势,毕竟消费者都希望花了更多钱就有不一样的新感觉。不过与MKZ一样,MKC车厢的用料做工水准虽然已经不错,但所营造出的豪华氛围还不太够。虽然有人会说其实X1和Q3的车厢也不算很高级,但对林肯来说,它完全还可以做得更好的。

11.车厢细节

相对于MKZ的狭小驾驶视野,拥有更细A柱、更大后视镜的MKC驾驶视野要好得多。

仪表的设计福特味道太浓了一些,包括样式和里边的几个分屏菜单都太让人熟悉了。

中控台操作区并不像MKZ那样是触控感应式,而是用上了大量的实体按键,不过通过不同的颜色搭配,这部分区域看上去还是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操作的顺手度也不错。

 

 

中控屏幕里的SYNC系统除了有林肯的LOGO,界面和功能都与翼虎的一样。

12.座椅和乘坐空间

 

前排座椅的规格很高,两侧电动+两侧通风加热,头枕也是多级可调。乘坐上的舒适度总体不错,唯有坐垫部位略短一些,腿长的人开长途会容易疲劳。

 

由于有全景天窗的配备,MKC后排的乘坐开扬感也不错,而且与前座一样头部空间表现良好。座椅的靠背可以调节,而且座椅的厚实感相对于前排没有下降多少,乘坐舒适度同样不错。后排的空调出风口、座椅加热功能也都没有缺席。

后排的腿部空间相对于其体型来说不算大,比奥迪Q3有优势,但和宝马X1相比其实差不了多少。

13.储物空间

 

 

 

MKC的储物空间总体来说数量还算充足,前后排的乘客手边都能找到储物格、杯座等放东西的地方。唯有一点遗憾是MKC没有传统排挡杆,本可以在前排中央区域的储物空间上大做文章,但实际上它却并没给我们什么惊喜。

14.尾厢

MKC的常规尾厢容积为714L,算不上非常宽敞,但应付一般日常使用和出游需求也没有太大问题了。和奥迪宝马一样,MKC的尾门设计也是连同尾灯一体的,意思就是在开启后就不再看得到尾灯的部分,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尾厢开口更大一点点,另外似乎在视觉上也确实要更完整和高级一些。

 

MKC的尾门不仅有电动功能,而且还有脚踢式开启/关闭功能。只要钥匙在身上时、伸腿到后保险杠正下方划拉一下,尾门就可以自动打开或关闭,当车主手里提着很多重物时这个功能是非常好用的。我们实际也体验了一下,林肯这个系统的识别率非常非常高,是一个绝对实用好用的功能。

15.安全性

MKC由于在北美也才上市不久,还没有参加IIHS的碰撞测试,但其兄弟车型福特翼虎在EURO NCAP是五星碰撞成绩,在IIHS的多数项目中也表现良好(仅在25%碰撞项目中得到POOR评价),MKC的安全性只有表现得更加好才对。安全装备方面,中国版的MKC全系车型都比较齐全,例如侧气囊、侧气帘、膝部气囊这样装备,一些对手是要在高配车型上才有的,MKC却是全系标配。此外AdvanceTrac电子稳定增强系统、RSC防侧翻稳定控制技术、坡道辅助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胎压监测系统等装备也是一视同仁地全系标配,充分体现出了豪华品牌所应有的气度。

16.价格和购买分析

MKC在中国有四个配置的车型,最低配的尊享版售价33.98万元,中配的尊雅版分了前驱型和全驱型,售价分别为37.98万元和39.78万元,顶配的尊耀版独享高功率版的2.0T发动机,标配四驱系统,售价43.88万元。从配置表来看,尊享版虽然要价较低,但缺失的舒适性装备也同样不少。而中配的尊雅版大部分装备都已齐全,连前排座椅通风、感应开启尾厢门、全景天窗等很实用又很有档次的装备都没有漏掉。再考虑一下MKC的偏向城市的属性,因此我们觉得性价比最高的应该是尊雅版的前驱型。

和MKZ一样,MKC面临一个销售和服务网络偏少的大问题,林肯先期只有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有4S店,第二期将增至9家以覆盖几个一线城市,但与其它豪华品牌对手来说仍然差距甚远。因此现阶段要买林肯车,售后服务是否方便是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17.新车评网结论


优点:

  • 外形设计有力量感和辨识度;
  • 动力输出在充沛之余又很平顺;
  • 底盘行车平稳、贴服;
  • 驾驶感偏向轿车,操控有功底;
  • 车厢隔音水准出色;
  • 车内头部空间充足;
  • 尾厢门可以脚踢感应开启,高级实用;
  • 全系车型的装备水准较高。


缺点:

  • 高速行车时动力的爆发感不算很强;
  • 车厢内所营造出的豪华氛围还不够;
  • 后排腿部空间只是仅仅够用;
  • 销售和服务网点较少。

 

与MKZ一样,在试驾完MKC之后我们对它整体的性能匹配、内外设计等方面没有太多挑刺的地方,整体来说它是一台挺平衡、挺完善、挺理性的豪华SUV。林肯虽然听上去是一个久别重逢的“老”豪华品牌,但福特依仗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机械匹配底蕴,还是包装和调配出了一台挺新式的、挺有特点的豪华SUV,让人对林肯的信心又瞬间增加了一些。

而且与我们开始预测的那样,相对于MKZ所面临的强敌环伺的局面,MKC所面对的市场格局是要“舒服”一些的。它巧妙地卡进了在中国很强势的奥迪品牌的Q3和Q5之间,主要对手锁定了奥迪Q3宝马X1的中高配车型,相对于Q3和X1,MKC在体型、空间、装备上的优势还是有的。而很多与MKC一样为全进口豪华SUV身份的对手,虽然动力出色装备齐全,但售价上又比MKC要高了半档到一档,所以与MKC有些“错位”。因此相对于MKZ,MKC毫无疑问在中国会成为更主流、更有性价比的选择,林肯在中国要打响头炮可能就要靠它了。当然必要的啰嗦不能少:林肯还是要先赶快把销售和售后网络建设好,否则就算有再好的定价和再有诚意的装备,产品竞争力也会缩减不少。

车评分(满分为5星)

外部形象★★★★
动力★★★★
操控★★★★
舒适★★★★
驾驶区★★★★
空间与实用性★★★★
装备★★★★★
价格★★★★
使用成本★★★
安全性★★★★★

 

新车评网结论:值得推荐+

林肯MKC- 2014年10月

MKC车评概要

  • 林肯正式重返中国后的首款SUV产品
  • 与福特翼虎同平台开发
  • 搭载2.0T发动机
  • 排挡采用电子按键式
  • 后排腿部空间一般

撰文:曾昭庆
摄影:新车评网、Lincoln
试车时间:2014-11
测试评价基于厂家举办的媒体试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