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国立博物馆藏印[不断更新]20

 杨则川书画印石 2015-05-18
明 文彭款 「忠義之心生而自許」竹根章.jpg
20080417_21b670ae549cd807b7bccosABxoFaOfe.jpg



「小峰山樵」木章.jpg
20080417_2ea67cad86220b11803fKKJntIJfIFHN.jpg


清 胡钁 「鼎長壽印」紫檀木章.jpg

20080417_9cd8cb7a920a8b5441efE7MFqSEFIjgZ.jpg


「自在」梅根章.jpg

20080417_2455f3cfd1318a14a871QqGuZCNCIJoz.jpg


「自在」梅根章.jpg

「驚鴻戲海」樹根章.jpg

20080417_af4b2954df51c5107acfpYxnJ7JLf6W8.jpg


「驚鴻戲海」樹根章.jpg

馮其章 「秦望是家山」樹根章.jpg

20080417_136246c825051f7df3f6JQ3NB0MUQypn.jpg


馮其章 「秦望是家山」樹根章.jpg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碧玉「八徵耄念之寶」璽~

全器選用整塊碧玉琢製而成,印面為正方形,雙龍鈕繫黃絛,鈕作雙龍相背伏臥之姿,印面琢三行六字篆書:「八徵耄念之寶」,印文四周圍以寬邊。四側邊陰刻填金楷書「八徵耄念之寶記」全文,款:「乾隆庚戌御筆」,印:「古香」、「太璞」。乾隆庚戌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這年清高宗八十歲,依據印銘「八徵耄念之寶記」可知:清高宗因年登八十,仍然以萬民福祉為念,遂取義自《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次八,曰念用庶徵;……」之句,勉勵自己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仍須孜孜惕惕,體天愛民,誠心勤政。此印與「碧玉『古稀天子之寶』璽」合貯於一長方紫檀木盒中,盒蓋頂面高浮雕雲龍紋,四側壁中分成兩組,各占一長一短側壁,分別陰刻填金「古稀說」與「八徵耄念之寶說」,前者款:「乾隆庚子孟冬月上澣御筆」,印:「比德」、「朗潤」;後者款:「乾隆庚戌新正月上澣御筆」,印文亦是「比德」、「朗潤」。

20080417_3b2eea614049571caa55fs4sgF1we80k.jpg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青玉「三希堂」璽~

全器選一塊青玉琢製而成,玉質有綹有璺,印面呈長方形,篆刻朱文「三希堂」三字,外圍單方框。頂面呈盝頂式,回首蟠螭鈕。木盒蓋面陰刻填金楷書「三希堂」三字。當清高宗聚得傳世著名的東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與王珣「伯遠帖」三件書跡後,遂將自己寢宮—養心殿西暖閣相連的西側小間定名「三希堂」,以收貯這三件希世奇珍。養心殿西暖閣是當時皇帝批閱奏章和與重要臣工商議機密要事之處,三希堂則可謂為皇帝的書房。清末民初,這方青玉「三希堂」璽即置於養心殿的多寶格中,或從乾隆朝即貯於此。
20080417_90849a027e21c116fba97nDpPvMURnv3.jpg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乾隆 白玉「信天主人」璽~

玉子形,一面磨平為印面,篆刻朱文「信天主人」,外圍單框。頂面與四側壁染成褐色,露青白玉色,有綹;由側壁至頂面淺浮雕一對子母獅伏臥於山岡上,正視的母獅右前掌搭於左望的子獅頭頂,山岡以淺浮雕表現山群棱線,並以細陰線密刻獅頭和背脊的鬃鬣以及獅尾長毛。木座面浮雕放射狀尖葉紋,座底矮圈足內以窄銀片嵌出一橫列隸書銘:「長春書屋清玩」。雍正十年(1732)世祖御賜當時的皇四子弘曆(即清高宗)「長春居士」號,「信天主人」則是高宗自號,這方玉璽原收貯于養心殿多寶格中。
20080417_82d0a5d362abc878738dR6lVDoRnU1Av.jpg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 黃玉三連章~

玉色鵝黃純淨,作印三方,其一形橢圓,另二件為方形。各有細鼻鈕,鈕上連鏈一條;三錬的盡端再以一環總組之,使三印連成一體。除一鼻鈕微有傷接痕外,全器瑩潔溫潤,十分難得。
20080417_b1f84b65d5298e5bd1beqJ0Q7WfoOde4.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