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葫芦来袭钦江变'草原',市环保局:与企业排污无关

 昵称11071313 2015-05-19

看到下图,不知原因的一定会以为是一片草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居然是长在钦州江上的一大波“水葫芦”。对,没有错,5月17日,一大早,钦州市民被钦江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夜之间钦江被绿化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继续往下看。

(图片来源网友@liaojiajian321)



5月17日一大早,钦州市民走到钦江边顿觉无比惊讶:就在一夜之间,原本碧波荡漾的钦江江面,全被密密麻麻的水葫芦覆盖,看上去就像是一大片绿草坪。对于突如其来的水葫芦,钦州市水利、环保部门调查后向记者表示,水葫芦是从灵山陆屋江面上冲下来的,大量滋生不是企业排污所致,而与天气闷热和繁殖速度过快有关。

现场:密密麻麻水葫芦 江面变成大“草坪”

5月17日中午,记者沿着江边从钦江一桥一直走到子材大桥,只见整个江面都被密密麻麻的水葫芦覆盖,俨然“铺”了一床厚厚的绿色棉被,一眼望不到边。这些水葫芦顺着流水,往钦江下游方向缓缓流去,一些被堵塞在河道转弯处和桥墩上方,随着阵阵微风吹起,水葫芦不停转悠,在钦江上激起一个个绿色漩涡。


  钦江上的这一奇观,引来不少过往路人掏出手机拍照。钦州市何女士说:“今天一大早来到钦江边就看见了,估计是昨晚的大雨将水葫芦冲到了钦江。”黄先生打趣称:“这么密集的水葫芦,在钦州还是头一回出现,估计人站在上面都不会掉下去。”陆先生则说:“趁水葫芦还是活的,有关部门赶紧处理,如果死了就麻烦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钦州市民最担心的是,钦江是北部湾水系的重要河流,哺育着代代钦州人,钦州市现用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就位于青年水闸附近的钦江河段,而水葫芦带有大量的寄生虫,如果大量水葫芦侵占了钦江水源地,那么水质会不会受到污染?


  如此之多的水葫芦从哪里来?有市民怀疑是从大寺江顺水漂来,因为前几天看见大寺江也出现密密麻麻的水葫芦,并有人图文并茂发布在当地论坛上,引起网友们议论纷纷。不过,大部分市民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并将真相第一时间公布于众。


部门:水葫芦自然生成 与企业排污无关

密密麻麻的水葫芦突然侵占钦江整个江面,引起了钦州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7日下午2时许,钦州市应急办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此事已交代钦州市水利局和环保局进行处置。'


  钦州市环保局分管环境监察支队的纪检组长施志灵对记者说,经过现场调查,此前在灵山陆屋江面上就有少许自然生长的水葫芦,近段时间天气闷热,水葫芦繁殖速度快,所以就渐渐多了起来,“不是企业排污造成的。”


  “昨天下暴雨,就把大量水葫芦冲到下游来了。”施志灵说,水葫芦死掉后,才会释放出有毒物质,目前水葫芦都是活的,所以对水质不会造成影响。此外,钦江水源口都有围栏,水葫芦被冲到水源口附近后就会被拦住。原来围栏到水源口距离是10米,现在水务公司扩大到20米,所以水葫芦对水源口也不会造成污染。


  施志灵还说,水葫芦是自然生成的水生植物,且在江面上,应由水利部门负责处理。钦州市水利局局长龙家魁对记者说,经调查,水葫芦确实是从灵山陆屋江面上流下来的,而且十分密集,他们已安排大量人员正在处理,一方面进行人工打捞,一方面将水葫芦引流到海里。记者随后来到青年水闸水源地附近看见,很多人正在清理打捞水葫芦。


专家:及时打捞是上策 流往大海无影响

广西大学植物科学系马仲辉博士表示,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植物。大面积的水葫芦会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另外,水葫芦具有富集重金属的功能,水葫芦腐烂后,会将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这样的危害性很大,因为重金属不溶于水,很难排出人体外,积累在内脏与血液中会危害健康。


  水葫芦的治理方法主要为及时组织船只和人工进行打捞,并对打捞上岸的水葫芦及时进行处理。“打捞上来的水葫芦,可以用百草枯与草甘膦的混合溶液进行侵泡,放置10天至15天之后,可转换成绿肥使用,这样的治理方式较为环保”。据悉,大面积的水葫芦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不然任由水葫芦疯长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如果水葫芦数量确实太多,清理打捞的成本实在太大,当地政府部门无力承担,那么,让水葫芦流往大海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对大海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因为水葫芦疯长,主要是水体氮、磷元素过多,给水葫芦的生长创造了环境;水葫芦最后流入大海,失去生长条件就会死亡,而这点水葫芦对于大海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水葫芦疯长后,会造成河道水体的流动性很差,可能会有一些被堵塞在河道转弯处和桥墩上,有关部门应及时派人清理打捞。不然,久而久之腐烂后就会影响水质,还滋生蚊虫。


以下是网友@我系V仔的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钦江水葫芦爆发原因,没必要一触即环保污染话题就直接想到政府监督不到位,企业不自觉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钦州进入旱季,直到水葫芦爆发的前几天才下了一场真正的大雨,水葫芦原本是热带植物,钦州地区地处北回归线南,春季气温偏高,有助于水葫芦生长。


上游地区由于河流水量小,河道窄,加上乡镇农村,难做到有力的监管,不直接往河里丢垃圾,排污水全靠村民自律,整个旱季水流缓慢,不至于把水葫芦往下游传送,给水葫芦生长囤积提供了温床,其实水葫芦在此其间早就已经大量繁殖了,没引起人们注意是因为分布比较松散,东一片西一片的漂浮在河岸边上,并没阻挡河道,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没引起警惕而已。


对于龙湾一下的下游来说,河道较开阔,秋冬春季河流来水少,下游市区一带水位主要由潮汐控制,且潮汐可到达至青年水闸处,每日一涨一落(子老水每日两次潮),潮水水量大,尤其在子水独流的7,8,9眼子,落潮后露出大片河床,水葫芦“搁浅”,等到下一口潮水到来,由于钦江河段落潮较涨潮迅速,周而复始的水葫芦和漂浮污染物被带出了茅尾海,可以达到净化的功能,平日里我们都觉得钦江水脏,是因为正值低潮位,撇开洪水浑浊影响,只要时逢涨潮,水都是比较清澈的,所以下游反而没出现水葫芦过多现象。


大雨过后,上游水位迅速上涨,把囤积已久的水葫芦一下子全都带了下来,第一天晚上水量较大,需要开闸放水,才会出现这种画面,到了第二天,闸门开始关闭,水葫芦开始被阻挡在了青年水闸上。而17日恰逢1眼子子老水,潮汐涨落不明显,加上河水水位高,无法影响到市区河段,水流不够快带不走水葫芦的,相信大水退去后等到独流水到来,水葫芦也会随之消失,而环保部门只需要在各个水闸以上打捞残余的植株就可以达到目的,其他河段可用一根粗绳穿过江面把水葫芦拦截便于打捞,过了这段时期就会好转


我认为钦江水是脏,被污染,不过还没到这般水深火热的地步,而且青年水闸以上的水还是挺干净的,市区河段水脏主要因为排污口太多,生活污水造成的,那边是老城区,一些污水没经过污水处理厂就排出去,加上平时钦江水量少,还得分一部分去水利沟,所以越往钦江下游水越脏越臭,

网友也没必要一触即环保污染话题就直接想到政府监督不到位,企业不自觉,逮住机会就向政府发泄民愤。应当理性思考问题,难道平时里工厂不排废水?生活污水不排放吗?不过也没见水葫芦爆发,究其根本就是旱灾导致的,而旱灾的罪魁祸首在哪?也是人们肆意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乱栽滥种速生桉树,降低地下水位,致使江河水渗透加大导致的。这黑锅不仅政府企业要背,放大后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内容来源:广西新闻网及钦州360网友

详情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