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闲翔 | 家在钦江边(一)

 荆楚文史哲 2023-06-12 发布于广东

▲李正阳题

江畔随笔


1

白日,沿钦江走,过四桥(子材大桥),见钓鱼人三三两两,或席地坐着抽烟,或全神贯注江面;看钓竿,或一溜成排,丝线没入水中,或一钩远抛,不见浪花;钓有所获,渔人喜形于色,久无动静,钓者心闲气定。观之良久,拍几张照片。

入夜,为其写下几句,聊作观感,曰:

观钓
姜公当年钓渭水,竿空丝悬直钩垂。
一汪江波独多情,万里山河自憔悴。
愿者本是同心客,往来一起度年岁。
奈何圣贤皆寂寞,红尘浊酒共谁醉。

2


图片是几天前拍的,钦江四桥上下游各100米左右,姑且命名为平陆运河的前世吧。

很多年前,由于工作的缘故,为领导陪同钦州革命前辈(现在已故),到这一段怀古,革命前辈说,当年解放军采取大迂回战术,从博白一直扦插到钦州,就是从这段渡过钦江,直抵钦州城进而解放钦州建立人民政权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钦江河床上都是河沙,后来由于建设需要而大量采沙,每逢枯水,钦江河床便露出石头,变成现在的样子。

曾经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想象,前世的钦江,有时是菩萨般美好,浇灌两岸良田,始有沃野千里,便利一江航运,方得货畅其流,更有渔舟唱晚,丰富百姓餐桌;有时却是魔鬼般可恶,每当洪水泛滥,便咆哮如恶虎,淹没良田,尽失稻菽,淹没屋舍,土崩瓦解,人畜俱损。后经疏通河道,建筑河堤,再经一江两岸建设,钦江越来越漂亮,钦江四桥成了市民打卡的网红。

3

钦江一桥(钦江桥),60-90年代交通枢纽,辉煌了半个多世纪。随着平陆运河建设,它将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人们记忆。

桥下,当年读高中四年级时经常戏水洗澡的地方,留下了多少不值一提的故事。此刻,时序立秋,我也立秋,分享一首宋朝范成大的诗,聊以纪念逝去的青春。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4

连日阴雨,元宵次日,天气如昨,夜不见月。钦江一桥,仿佛往日,唯灯光美。值此佳节,更思明月。留回车键文字一首,曰:

十五元宵十六桥,流光溢彩远迢迢。
谁将明月收归去,独留一江水妖娆。

5

中午时分的四桥江面,如同熟睡的婴儿般平静。

傍晚的三桥,冬天的夕阳如母亲的笑脸般温暖,漫漫侵润胸臆。

此刻起,我将在这里把2022年最后的一天,直接过度到2023年的第一天,那不是度日如年的漫长,而是不屈的生命在瞬间的展延。

6

早起,沿大榄江走一段,城郊结合部,有黑牛练水,麻木葱茏,鱼翔浅底,钓者坐骑,老旧水闸,通幽曲径,茂林修竹,垂穗玉米,风雨闲桥,金山银山。有的是少时烙印,有的是当代风景,真可谓“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可惜,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春色再多,美景再靓,都已是芳菲落尽。要好好珍惜,为可为之事,交可交之人,宽待他人,适度克己,不负无边风光,不负有限人生!(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黄闲翔,男,1967年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