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子的散文:深刻的孤独者

 东方竹马 2015-05-19


点击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免费关注 gxjhshys


(来源 浅吟低唱西海岸 ID qianyindichang666)


深刻的孤独者


宁子


从北京回来有一段日子了。

这些日子,我几乎每晚在夜深人静时拿起笔想写下这个标题,可每次又在犹豫中把笔放下。

今晚,当我终于按捺不住写下《深刻的孤独者》几个字后,心开始不规则的跳动,额头有隐隐汗湿,拿笔的手也有些微颤。

我担心自己浅显的学识浅薄的思想加之粗俗的文字一不小心会把心中的巨人写平了写小了写没了。若是这样,实在不是我所想所要,因为一直以来先生在我心目中是位不折不扣的巨人啊!

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写,要把走近那小小四合院看到想到的用心写出来,写给心看。

那天早上,北京的天空格外蓝。我与《散文世界》研讨会的文友们一同来到鲁迅先生的故居门前,我没有随人群立刻进入那小小四合院。而是默默站在这所青瓦灰墙的小院门前,凝视着墙面上写着的“西三条胡同21号”的字样,我陷入自己的想象里。

我想象着墙内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想象着那两株枣树一口苦井还有丁香及那盏小煤油灯如今是否依旧?想象着《秋夜》《野草》《彷徨《朝花夕拾》等一篇篇温情伤感的文章诞生在这所小小四合院的那份亲切温馨,想象着《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和《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些铿锵有力爱憎分明的呐喊。


我心目中的先生是一个温情者也是一位哀痛者,更是一个深刻者与孤独者。

步入四合院,站在小院中间首先看到的是朱红色的门与窗,我没有急于扒窗窥视,而是从左侧的小石门直奔先生的后院,寻找两棵枣树还有丁香与苦井,更想把那称为“老虎尾巴”的小屋子看个究竟。

终于看到先生家的两棵枣树,我知道这已不是当年先生亲手栽下的枣树,而是后人为了纪念先生特意补栽上去。但在我的想象中这还是《秋夜》中的那两棵一模一样的枣树,一左一右相对无言,静静伫立在院内。这让我想起先生与他的兄弟,本是一母生,同是一母教,手足亲兄弟竟如这两株枣树一样,彼此凝视却相对无言,如同陌路。不知当时先生在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时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慨叹!

两棵树的中间果然有一口井,这是先生当年亲自打凿。如今周边围上了白色栅栏。有水的苦井已随先生离去而去,留下的只是一口枯井。

离井不远处从堂屋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就是北京人称为的“老虎尾巴”,也是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门紧锁着,我轻轻走上前,扒着窗户仔细向里看。一张两块木板拼凑的小板床,床边一张小木桌,桌子上面放着一盏小煤油灯,一个旧式小闹钟还有一个小相框,相框里是先生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合影。


看到这些,我眼眶顿时蓄满了泪水。门前一口苦井,身下两块硬板,桌上一盏孤灯,那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先生,我心目中的巨人啊,而您却能在这样简陋悲凉之下创作出一篇篇愤世嫉俗名扬四海的不朽之作!

我不知以怎样的心情离开这里,只觉得先生还在,先生的灵魂还在,如那盏灯那张床还有那丁香那口井,一切都在。只是先生累了,巨人擎得太久也会累,也要休息一下时刻战斗的灵魂。而这时刻战斗的灵魂在当时又是怎样深度的疲惫与孤独啊!

离开故居前,我没有忘记去看望先生的母亲鲁瑞,还有先生原配朱安。

母亲鲁瑞可称作伟大的母亲,这位没有上过学却读了很多书乐观开明坚强的母亲,曾养育出三位被中国现代史上称为“周氏三杰”的儿子。三兄弟中,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尤为突出,更使后人对这位母亲敬佩敬仰。

朱安,写上这两个字,心猛然抖了一下,顿时一个神情黯然双目忧伤的小脚女子幽幽向我走来,我心为之一痛。这个自称是蜗牛的女子,这个“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得虽慢,却幻想着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蜗牛”(朱安自喻),这个倾其一生深知永远也不会爬到墙顶的女子,如先生门前那口井,不离不弃苦苦熬等,最终在深幽苍凉孤寂中枯去。


朱安,对这个旧式女子我充满了尊重与敬佩。我敬佩她的隐忍她的胸怀她的执著,我敬佩她对鲁迅之母鲁瑞十几年如一日的侍奉与孝道,我敬佩她面对给她无尽冷落让她一生都活在孤寂的寒夜里的先生仍能说出 “先生对我并不坏,彼此间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仍能在先生去世后在自家小院设灵堂穿素衣为先生跪地守灵,在她最后弥留之时竟流着泪说出“死后很想葬在先生身边”。

我为朱安心痛,想为她恸哭,她生前得不到死后岂会得到?好痴好傻的女子啊。但同为女人,我坚信我的同类对自己的选择有怨却无悔,能与如此伟大广博深沉的男人曾经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曾在自己深深爱慕的男子名下位居“原配”,想必她已知足。殊不知她蜗牛一般的苦行苦等,在那些数不清的孤独的寒夜里,对处处想着民族苦难忧国忧民的先生来说也在背负着良心的沉重啊!他曾无数次想放走朱安,让她寻找新生活。可那个时代的旧式婚姻,旧式思维,加上旧式朱安对先生的旧式执着,最终导致朱安一生在凄凉孤独如那口老井渐渐干枯老去,无声无息。

先生又何尝不孤独?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撰文形容尼采先生一生是“从旅馆到旅馆,从大海到城市,但始终是从孤独到孤独”。

先生又何尝不是?从南方到北方,从北方到南方,从医生到勇士,从勇士到巨人,从深刻到深刻,最终是从孤独走到更深的孤独。

先生的深度孤独,来自于先生内心为当时的中华民族身陷火坑无法自拔而哀痛而泣血而嘶喊而无助的那种百般矛盾交织的深切情感。

先生的一生是一个最深刻的孤独者所走过的一生。

小院外面有文友大声在叫我名字,我这才从先生的世界里醒过神来,才磨蹭着离开这小小四合院。


朱安与鲁迅。

作者简介:宁子 ,青岛开发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海岸》杂志副主编。曾在《散文百家》《青岛文学》《都市文学》等多家刊物及报纸上发表过小说、散文等。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 585期,主编微信gxjc002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15113328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