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老师讲述:静坐或走路时让眼睛平视很重要(一)

 真友书屋 2015-05-19

收好腿子,手结定印,万缘放下。天下没有什么不能了的事,很多人说,“哎呀!我的事情还没有完。”我说,谁做完了事情走路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这样的,都是不了了之,放下!心里放下外缘。

诸位在自己清净的境界上,听我贡献给你方法,在自己本位境界上不动,你听得更深入,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不要靠记录,心外散了没有用处。大家要注意的是眼睛的问题,中国古代道家的《阴符经》上讲“眼是心之机”,佛法《楞严经》也讲心跟眼睛的作用。我们脑神经也好、心也好,一动念,第一个最厉害的尖兵就是眼睛动了。像你们的眼睛,打起坐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是在下沉的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这样不对!换句话说,这个姿态,闭著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个样子,这时后脑的视觉神经跟着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而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你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珠子平视,闭着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也不低下来。

你体会一下,眼珠子摆正,不向上,不向下,平正的,然后也忘记了眼睛,不看了,眼皮也闭起来,这样脑子也好了,心也清静了。如果眼珠子摆不好,低沉向下看,这是不对的,向上看也不对,左右也不看。眼皮一关闭拢了,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你们说不看了,都在看,看什么?看眼皮,眼皮盖着是看不到外面的现象,但是看到眼皮里面模模糊糊的光影。你以为眼皮闭着清醒的时候没有看?看!看前面一片模模糊糊的光影,这个就不是眼球的作用萝!这是后脑视觉神经的反映。

所以大家戴眼镜的最好是拿掉,你懂得这个法门慢慢眼睛会好起来。我再讲一遍,眼皮闭着,眼珠子摆正,不低视,也不上望,这样定住,这个“定”不是打坐的定,是把眼珠子定住,正的。然后不看,当然没有看,眼皮关起来了,但是你不看嘛?看到前面白茫茫的或者像夜里黑洞洞的,你在看啊!学佛的注意,大家不晓得这个就是十六特胜里头内观色,内视,反转来看自己,不是眼球反过来,是意识看到前面白茫茫一片,还不是在看?所以《楞严经》上,佛问阿难:“瞎子有没有看呀?”阿难说:“瞎子当然不会看。”佛说:“你错了!”瞎子怎麽不会看,他看不到外面的色相,但是能看之性没有坏,看到里面是黑洞洞模糊的一片,这个就是生理内在有相的光明,你定在这个光明上就是内观色。道家这样修就是炼神,神光就定住了。密宗有个看光的法门,两个名称,一个是妥噶,看外色的光;一个是彻切,看内色的光,在密宗是不得了的无上大法。我们当年不晓得磕了多少头,拿了多少红包,供养哈达一大堆才传一个法,等传给我了以后,我觉得不过如此,我早知道了。

密宗、密法都在显教上,显密不分的,都是理,理到了,事就到,功夫就到。因为你智慧低,越弄得神秘,越觉得稀奇,就越是信仰。对于智慧高的人,什麽是秘密?最秘密的是自己不了解自己,这个才是大秘密呐!父母没有生我以前,我在哪里?死了究竟有没有东西?我的心究竟是什么?是脑吗?是心脏吗?是肾脏吗?搞不清楚,这个才是秘密。所以密宗妥噶、彻切,以中文来讲就是看光,不是用眼睛去看,刚才我告诉你,眼睛一闭,你们看到没有?看到了,里面模糊一片光,然后你眼珠子不动,就在自己内在的迷迷糊糊一片光中,安然入定,不是很舒服吗?这就是内观。

佛法没有来到中国前,我们自己固有文化几千年以前就有了这个工夫,大家忘了本不知道啊,中国文化叫它什么?内视。所以道家“内视”之术这个法门炼神,可以长生不老。但是懂了这些还是方法,用这个方法着手入门好极了。

行香时抬起头来,目光端正,刚才都讲清楚了,眼睛正视,不要上望也不要低视,看而不看,行云流水自然地走去。肩膀甩动,不是手,肩膀一甩动,五脏六腑气血就流通了。不是身体摇动,肩膀甩动,讲肩膀甩动你身体在摇,可见你肩膀这里机能已经不灵活了,自己把它练习灵活起来。行云流水啊,左右无人,不管了,四个人也好,三个人也好,一个人也好,就是我,心中无事。

不要低头,拿科学来讲,低著头把后脑神经拉得紧紧的,身体容易衰老,脑神经紧张,消耗体能又多,就不行啦!头一正,后脑摆正了,脑神经不紧张放松了,就健康啦!讲科学就听得进,讲佛法听不进,要命的!我们这一次在禅堂勉强而行之,可是不勉强哦!你自己行得好,眼睛半开半闭的左右四顾无人,左右有人也不管,还是心的作用,此心摆下,四顾无人,悠哉游哉行去,可是身心要端正!

禅宗到了中唐出了马祖道一禅师,他已经是六祖的徒孙了,不是福建湄州的妈祖,那个是女性,童心成道,叫林湄娘,这是两回事。马祖在江西,百丈禅师是马祖的徒弟,还有一个徒弟叫药山禅师,非常了不起的。

药山禅师也在江西,所以我们现在讲“跑江湖”这句话就是那个时候来的,那个时候的大师不是住在湖南,就是住在江西,所以这些求佛求道的人,不跑湖南就跑江西,跑来跑去所以叫跑江湖,是这样来的。药山禅师名气非常大,他的教育作风不同,教人专门用工夫,参悟自己的自性,走禅宗六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药山禅师不准徒弟们看经典,不需要看了,因为只要明心见性了,自己就会懂得佛经,还要看个什麽。这位老和尚不准人家看经,可是有一天自己在山门外的山上坐着看经,旁边有个徒弟看到了,可抓到师父的“辫子”了,就问他说:“您平常都不准我们看经,您老人家自己为什么在这里看经?”药山禅师说:“你们看经呀,把牛皮都看得穿了,我看经是遮遮眼睛的呀!”这就是禅宗。

讲到药山禅师看经是遮遮眼睛的呀,如果大家把禅宗的公案光是当理念、知识来看,就错了。所谓遮遮眼睛,就是我告诉你们的,神光返照,拿一本书看是假的,等于达摩祖师面壁,不是看墙壁,把眼神收回来用这个神光返照,这都是秘密。所以禅宗是个大密宗,我都把它揭穿了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参怎麽参得懂啊?自己也没有打坐,也没有用功,光嘴上说学禅,没有真东西,有什么用!

韩愈有个学生跟他齐名,叫李翱,文章跟韩愈一样的好,都是提倡文学变革的中坚分子。李翱外放到了江西来做刺史,他跟韩愈俩个都是主张儒家的,听说药山禅师名气那么大,佛家真有东西吗?他要来摸摸底子,称量一下这位大禅师究竟有没有道,于是他一个人到山上来找药山禅师,药山禅师早就知道他会来的。那一天李翱上山来,当然他穿便衣来的,药山禅师坐在那里拿一本经也来“遮眼睛”,其实他没有看书,装样子的。李翱看到这位老和尚瘦瘦的、高高的,好像也没有什麽道,一把瘦骨头像吃素吃得营养不良的样子,于是就一直站在老和尚后面没有吭声,老和尚也始终不回头看他一眼。旁边的小和尚说:“师父啊,刺史来看你!“老和尚“噢”了一声,好像没有听见又好像听见了,连头都不回。碰到这个李翱脾气又大,天下闻名,是韩愈的大学生,李翱一生气“哼”扭身就走,一边走一边讲:“见面不如闻名。”等于说听到名气那么大,我还特别来看你,结果是这么一个老家伙。

药山禅师等他走几步便讲话了:“刺史啊,你何必贵耳而贱目呢?”你怎麽把耳朵看得那么重要,把眼睛看得那么低下啊!闻名是靠耳朵听进来的,现在你本人来是眼睛看我,这个就是禅宗的“棒喝”,一棒就打过来了。笨人呢,绝对不懂!可是这些人都有第一流的智慧,李翱一听就震动了,赶快回身:“师父!对不起!”笨人不会这样的,笨人你答复他一句话,他还要问,这个样子是怎么样子,怎么样子是这个样子,他永远搞不清的。所以禅宗六祖说,禅宗是接引上上根器的人、上上智的人,不是普通人能够学的,这个叫机锋,一句话、一个字一点他脑子就灵光了。所以李翱一听,哎呀!这个严重了,赶快回转来,然后就留下来一谈,他就佩服了,“师父,你传给我怎么样修道?”佛法要怎么样证明?药山禅师说:“你要学佛?”于是一个手指向上面一指,又向下面一指,这就是禅宗哦!不讲话的,不要文字、语言,你要我传道给你,就是这样。李翱一看不懂,说“师父啊,弟子愚笨不懂,请你明示吧!”

(本文由迦陵仙音整理自《南禅七日》《我说参同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