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机芯的几个准则顺序如下:
1、夹板表面比较光滑(一些非常低档的机芯),镏金或镀铑(用于较高级的机芯)。在电镀之前,一些高级机芯的夹板会用不同的花纹进行装饰,像众所周知的日内瓦条纹或相对低档的珍珠圆纹(旋涡状或重叠圆圈)。夹板用于高级机芯则必须进行抛光打磨倒角,螺丝表面抛光和凹槽抛光处理(即“造型”或法语Oeil de perdrix),镀层颜色应为白色,而不是灰色或黄色,同时不得有划痕和斑点,夹板间的空隙则作平常打磨处理。
2、所有螺丝必须抛光打磨,使之具有最佳外观。螺丝应该是:平面打磨、抛光、倒角螺丝,或:平面打磨、抛光、外边缘倒角、螺丝头开口槽边缘倒角。螺丝在装配后其表面必须与夹板绝对平整。(除了一些像游丝调整卡度那样的特定功能的需露出表面的螺丝例外)
3、所有露出的钢件,像 擒纵棘爪、卡度等,必须抛光,在一些高级机芯里,须使用“发黑”打磨,使机件具有深度的、平滑的抛光处理,欠佳的打磨看起来发灰,抛光的质量主要看机芯是否平整和有没有损伤等,最佳的打磨包括磨光和边角磨圆。
4、棘轮和齿轮的打磨同样重要,为加强机芯质量上的感觉,旋转棘轮(螺旋纹样或其他类似于从中心旋出涡轮状花纹),旋转棘轮和斜角齿(打磨,齿边缘倒角),“大型打孔旋纹“(从齿轮中心放射状扩散出的直线星状花纹),外边缘和斜角齿之间距离,Diamante打磨(波纹状表面)以及斜角齿倒角处理。
5、机芯的打磨可以由装嵌在夹板或额外附加的优质宝石得到提升。暗色泽或透明的宝石均可(今天所使用的大部分是人造红宝石,可根据氧化铝或氧化铬的添加而产生不同的色泽,并由添加物的含量决定透明度)。当宝石直接装嵌在夹板或板桥时,它是放入有斜角的孔中,该孔必须很好地打磨出斜角,这样使装入的宝石呈现出一定的光洁度,宝石也许会装入Chatons-套筒中以代替夹板上钻孔,宝石也可以先装配在套筒(Chaton,通常为K金制造)内,而Chaton——套筒被螺丝固定在夹板上,宝石的形状,宝石上孔的形状,以及上下轴一对宝石的使用(上为“罩”-Cap宝石或下面的“托”-combined宝石)对机芯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但较之修饰,其作用于机芯的功能为主,钻石有时也许取代红宝石用于“罩”宝石。
6、“不可见”的部件与“可见”的部件一样需要打磨。夹板的底部(表盘下的机芯表面和传动件)同样特别地显示出其适当的打磨。
7、夹板表面的金雕完全依赖手工,特别是一些漂亮的机芯,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怎么令人欣赏和多余的金雕,感觉上雕刻经常会损害机芯的功能。
真正美丽的机芯,其打磨正如上所述,在视觉上进行直觉的缺陷检验,裸眼可检视出完美的色泽,光洁度和光亮度,使机芯具有无瑕的纯银般的光泽,近乎灵性的质量。这些质量表现是优良加工工艺的杰作,正如我说的,对一件机芯打磨质量的评价(或者其结构和设计质量,则是完全不同的结论)可以在机芯检视上判断。裸眼、四倍目镜、十倍目镜对钟表匠来说很重要,因为可以查看不同倍数下的外观打磨和机芯质量。
应该从检视机芯打磨开始而建立标准,现在的表厂,像PP,AP,Lange和JLC(对我而言,它大概接近标准而已)等是仅有的几个达到最高标准的打磨艺术。(其他的可谓是实用性打磨,但也许是性能极佳的机芯)IWC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因为它使JLC机芯,但IWC将之进行低于JLC标准的打磨。
视觉上比较IWC的“地理学家”和“小葡萄牙”(二者均为蓝宝石后盖),与上所述,可见其上面的蓝钢螺丝,镏金夹板,金雕摆陀等并没出有构成优良的机芯打磨工艺。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对机芯的认知越来越高),如此低档的机芯打磨已是普通。很难想象有钟表厂会使用蓝宝石后背,一旦你见过美丽的机芯,许多机芯看起来真令人恶心。
有一些判断准则可以弄明白何谓“纯正”的手工,然而,因为打磨与功能之间的界线是复杂而又模糊的。第一个条件对二者之间的严格的特征是,没有一个可以说明机械加工造成差的机芯,并花大量时间去打磨它。因此,打磨的水平通常对机芯的机械质量有一些粗略的联系。你可以花费数周去打磨一个低档机芯(好像Franck Muller做的),但这可以说在丰田汽车上花费$15,000去上漆,好的油漆和好的丰田,并不可以说是一部好的汽车,简单地说,丰田是好车——也许完全从感觉上而言,从功能上看——与你对细节的关注无关。
第二个条件是明显与性能有关的机芯打磨:一些传动系的打磨,特别轮系,齿轮,轴和宝石,打磨使上述部件啮合精确。低价的宝石会有一些内部裂纹是使之在与轴配合时下坠,夹板或外壳衬条(固机件)的未精细打磨会使碎屑残留在机芯内,这样会使机芯的性能受到影响。欠佳的打磨会使机芯工作不正常,同时也降低了表匠的兴趣,除非他的技能对之回天有术。表冠的手感明显由作业者对冠柄的装配水平,上链习惯和手工调整的水平(训练水平?)决定。壳内和夹板的珍珠圆打磨或其他形式的打磨的一个理由是,避免产生细屑并防止它们在机芯内漂浮;而电镀是为了避免钢部件被锈蚀。铑明显是起到这样功能的最佳金属。但不良的电镀则会导致锈蚀和功能性损伤。
有关PP和LANGE的争议,我倾向于PP,是因为PP的品位。LANGE的四份三夹板(对我来说,它缺乏美学上的视觉快感)用于制造一只表来说显的低档了些(我当然清楚,这是他们传统的一部分,凌驾于机械上的套筒和轴套在3/4夹板上显的有冲突),因此,我把这一美感理由归于“打磨”之下。全夹板会使机芯的维护更加容易(在钟表装配训练时仅有一个夹板和齿轮需要拆卸)并具有整体的视觉美感(指夹板形状和布置),而这些在LANGE上统统欠奉。全夹板机芯可以有更多的打磨修饰,因为它有更多的边角可供打磨,细节上修饰和明了的机械结构令人难忘,我觉得LANGE机芯过于呆板(同时其摆轮夹板上的金雕显得过时和做作)。我选择AP因为它具有无可挑剔的打磨艺术(包括其外壳,这是PP的最大欠缺),我也许还要选择宝矶,还有VC,至少在过去一段时间,它具有AP的级数。最后,我选择JLC,因为它在机芯打磨上有点功利性倾向-也许在2%或3%程度上与PP的打磨有点类似。因为这是手工艺的一个领域,无关哪一个最佳,但总有人喜欢。例如,比较LANGE,我喜欢PP或AP的色泽,事关美感和品味。
关于机芯的打磨有两个观点:低端品牌不十分讲究打磨,不在此列
1、如劳力士等,注重手表的实用性。所以,劳力士的宗旨是走时和耐用为第一追求,一如其厚重的表身,曾遭到过多少人的指责!但他们只在需要打磨的地方打磨,而且,打磨是为了走时更加经准、机芯更加耐用。
2、为了美观和炫耀工艺而打磨:即对机芯所作的打磨第一需求不是为了提高手表的走时精准度,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感观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大家可以看看,日内外印记的多少条是为了达到提高机芯走时和耐用性?
但以上并不影响我们,如果您比较在意机芯的走时和耐用性,那么选择劳力士类的手表吧,如果您更在意手表的工艺美,那么选择江诗丹顿、百达翡丽吧。
但请注意:我并不是说注意机芯工艺的手表就是走时不准确的手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面劳力士更注重走时经准和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