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文学与泰戈尔

 优雅a 2015-05-19
第二节印度文学与泰戈尔
  
  一、概述
  
  17世纪初,英国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英殖民势力进入印度,并逐步排挤法、荷等列强势力,于1849年占领整个印度。印度人民不堪异族统治,在1857年爆发民族大起义。在英国殖民当局的疯狂镇压下起义失败,莫卧儿王朝的末代傀儡皇帝被废黜,英国对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从此,民族解放、独立运动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使得英国殖民统治越来越力不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给予印度自治。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
  
  从18世纪下半叶起,印度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改革、向西方学习的先驱人物,其中以拉姆·莫罕·拉伊(1772—1833)和甘地(1869—1948)最为著名。他们周游列国,考察西方社会政治,主张用西方的社会制度来改造印度,革除歧视妇女、低等种姓和异教徒的陋习;主张宗教改革,宣传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要求建立民族工业、发展教育和民族文化。尤其是以“坚持真理”、“非暴力”、“不合作”、“消极抵抗”为主要内容的甘地主义,对近现代印度的政治斗争,从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社会改革到宗教改革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思想文化领域包括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印度的近现代文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可以说它发端于17世纪后半叶,但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真正形成。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民族解放、民族独立运动密不可分。英国殖民者在经济掠夺与政治压迫的同时,还推行奴化教育,企图用西方文明取代印度文明。但也正是这一批又一批被“西化”的印度人,成了他们的抗争对手和掘墓人,并创造出印度近现代的新文化与新文学。
  
  为了与英国殖民当局推行的殖民文化相抗衡,印度的近现代文学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涌现了一大批用民族语言创作的知名作家。其中以孟加拉语、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文学成就最大,泰米尔语、马拉提语等其他民族的文学也有一定的发展,此外,印度的英语文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殖民主义入侵印度,孟加拉地区首当其冲。因此,这里的知识分子也首先觉醒,他们纷纷组织社团,出版报刊,发表形式与内容崭新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政论,涌现出大批与旧文人截然不同的新作家。他们大都受过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又具有反殖民反封建意识,迫切希望革除旧制度的弊端。前面提到的拉姆·莫罕·拉伊既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散文集《耶稣箴言》为孟加拉语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班吉姆·金德尔·查特吉(1838—1894),是近代孟加拉语长篇小说的开拓者,也是现代孟加拉语文学的先驱。他出生于小官吏之家,受过高等教育,当过法官。他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拉贾莫汗之妻》(1864)是用英语写成的。次年第一部孟加拉语历史小说《将军的女儿》问世。70至80年代初是他创作的盛期,代表性的作品有《毒树》(1872)、《拉吉辛赫》(1875—1876)和《阿难陀寺院》(1882)。
  
  班吉姆是用小说形式描写现实生活的首倡者之一。他的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描写了印度社会生活中新旧思想的冲突,关注妇女的不幸命运。但他虽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仍未能摆脱旧传统的重压,在作品中还表现出某些保守观点。如《毒树》提出了寡妇改嫁的问题,却又把此事写成如有毒之树,实际上维护了封建伦理道德。班吉姆最有价值的作品还是历史小说。他以浪漫主义手法,塑造民族英雄的形象,再现印度的光荣历史,颂扬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表达出印度人民反抗殖民者的斗争意志和要求民族独立的思想愿望。这类作品常以某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加以艺术虚构,情节曲折,富于传奇色彩。如《拉吉辛赫》是较受读者欢迎的、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历史小说。作品以婚姻纠葛为线索,以宏伟壮观的场面,描绘了一个印度教弱小王国人民反对强大的莫卧儿王朝皇帝残暴统治的英勇斗争。《阿难陀寺院》是为他带来盛誉的一部作品。小说通过描写1772年“山耶西”(出家人)起义的事件,表现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作品塑造了吉瓦南德、香蒂等威武不屈、勇于斗争的爱国者形象。作品中有一首《礼拜母亲》的诗,泰戈尔为之谱曲后,曾成为印度国歌,一直沿用至1950年。
  
  班吉姆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为孟加拉语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泰戈尔、普列姆昌德和萨拉特等都受过他的影响。
  
  萨拉特·金德尔·查特吉(1876—1938),小说家。出身贫寒,只读过中学。以《大姐》(1907)走上文坛,一生写了许多短篇和30多部中、长篇小说。《斯里甘特》是他最有影响的作品。这是部带自传性的小说。全书叙述斯里甘特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并着重描写了四个年轻女子的不同生活际遇和坎坷命运。小说展示了一幅20世纪初印度城乡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塑造了一批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无情地控诉了封建礼教、种姓制度、宗教圣典对人性的摧残,也揭露了殖民主义的残暴嘴脸。
  
  此外,迪拉本图。米特拉(1829—1874)的剧本《靛蓝园之镜》(1860)尖锐地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罪恶行径。班吉姆·查特吉把此剧比作印度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拉姆纳拉扬·德尔格尔登(1822—1886)的名作《高贵门第》以谐剧形式讽刺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批判封建贵族制度。达罗科纳特·贡戈巴泰(1843—1891)的长篇小说《金藤》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孟加拉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官府的腐败、宗教祭司的虚伪阴险及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吉里希·金德尔·考什(1844—1911)的诗剧《莫希妮》和历史剧《阿育王》等努力再现印度民族的光荣,塑造英雄人物,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真实地传达孟加拉民族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烈赞赏。
  
  用孟加拉语写作的还有印度近现代文学最杰出的作家泰戈尔,他的文学活动为印度近现代文学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
  
  19世纪中叶,随着印度民族的觉醒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印地语文学也开始了革新的过程,出现了许多有成就的作家和诗人。帕勒登杜·赫里谢金德尔(1850—1885)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是剧作家和诗人,他的《印度惨状》(1880)是一部象征剧,剧中人物分别代表印度、恶神、命运、无耻、贪婪等。“印度”被“恶神”率领的种种凶灾祸事折磨得奄奄一息。作者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将印度所处的悲惨境遇呈现在观众面前,借以警醒人民。此剧被誉为印地语近代文学中第一部爱国主义的作品。他的一系列成功的剧作对印地语近现代戏剧具有开山的意义。诗篇《巴拉特一杜尔达沙》抨击了英国殖民者给印度人民带来的灾难。由于他的爱国思想和多种进步活动,当时人们称他为“印度之月”(以别于英国殖民当局给予为其效忠者的“印度之星”封号)。
  
  普列姆昌德(1880—1936)是近现代印地语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一生共创作了13部中长篇小说,近300篇短篇小说。191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服务院》为作者赢得很大声誉。1922年出版的《仁爱道院》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作者第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现实主义地描写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对立和严酷的阶级斗争,又以改良的方式解决矛盾,体现了甘地主义的影响。而1936年出版的《戈丹》是他最著名的一部长篇,被认为是描写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小说主要描写了农民何利的一生,他的最大愿望是能够有一头自家的奶牛,但至死都不能如愿。小说成功塑造了何利这一印度农民的典型形象,深刻揭示了印度农村普遍存在的严重的阶级对立及农民生活现状。普氏的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有《进军》、《半斤小麦》、《地主的水井》、《世界上的无价之宝》等。普氏以自己在小说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被誉为“印度小说之l王”.
  
  迈提利谢伦·古伯德(1886—1964)的代表作《印度之声》(1912)是近现代印地语中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全诗分为《往世篇》、《现代篇》、《未来篇》,热情地歌颂了古代印度的繁荣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哀叹现代印度的贫困落后和人民群众的不觉醒,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乌尔都语文学发展较晚,主要以德里和勒克瑙两地为中心,但在19世纪末印度进入启蒙时期,它走上了革新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就。迦利布(1797—1869)是近现代乌尔都语文学的先驱。他一生用波斯语和乌尔都语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他对乌尔都语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其诗歌,有《迦利布乌尔都语诗集》传世。他的诗讽刺了各种宗教偏见和迷信,宣传平等、博爱的思想,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抒写了1857年起义的失败和个人生活的不幸而带来的忧郁情绪。其诗歌创作对于19世纪上半叶乌尔都语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书信行文流畅,不事雕饰而又富有诗意,被誉为乌尔都语现代散文的开拓者。哈利·阿尔塔夫·侯赛因(1834—1914)以其成名作《伊斯兰的兴衰》(又叫《哈利的六行诗》)成为乌尔都语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这首诗描写伊斯兰的盛衰,批判封建主义及其残余,号召穆斯林行动起来,为自己的生存和未来去斗争。全诗充满激情,但带有狭隘的教派思想。
  
  乌尔都语文学中以伊克巴尔(1877—1938)的成就最大,素有“东方诗人”、“生活诗人”之称。他的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充满对于东方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对新生活的热情号召和信念。《驼队的铃声》是一部汇集诗人早期大部分诗作的乌尔都语诗集,收诗约180首。诗集的主题是宣扬爱国主义思想。诗集题名含有深刻的寓意,诗人将自己的诗歌比作驼队头驼的铃铛,意在以它那深沉而又响亮的铃声去唤醒人民大众,去燃烧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激情,团结一致,为祖国的独立自由,为民族的生存解放而斗争。其他代表作还有《秘密与奥秘》、《东方的信息》等。
  
  克里山·钱达尔(1914—1977)是继伊克巴尔之后用乌尔都语创作的又一杰出的现代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勤奋多产,共发表中长篇小说30余部、短篇小说400多篇、电影剧本30多个。长篇小说《失败》(1939)为他最成功的作品,是作者早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一部力作。小说描写的是一位文学硕士生夏姆到某山村度暑假的一段生活,通过两对青年的爱情悲剧,揭示农村的社会矛盾,表现了新的进步的民主力量同旧的顽固保守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这部小说以其大量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描绘、强烈的对比效果及浓郁的抒情笔调和感伤色彩,加上它对现实矛盾及斗争的深刻揭示,达到现实主义的深刻批判与浪漫主义的诗意表现相结合的高度。其代表作还有《流星》、《我不能死》、《钱镜》和《痛苦的运河》等。
  
  此外,还有很多乌尔都语的作家,他们共同为繁荣乌尔都语文学以及印度的近现代文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除上面所提的三种民族语言文学的成就外,泰米尔语文学及马拉提语文学也有一定的发展。苏比拉马尼亚·布哈拉提(1882—1921)以朴素易懂的口语和传统民歌曲调写诗,开创了泰米尔新诗体,是泰米尔语的杰出诗人。他的诗充分表达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祖国自由解放的时代呼声;还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要求社会改革的进步思想。主要诗作有《巴姆扎利的誓言》、《印度河山》、《泰米尔故事》、《新女性》等。马拉提语文学中较知名的是赫利·纳拉扬·阿伯代(1864—1919),他是马拉提语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人。他共创作了21部长篇小说,可分为社会小说和历史小说两大类。
  
  印度的近现代文学中,英语文学也相当发达。不少用民族语言创作的著名作家有时也用英语创作。为近现代孟加拉文学奠定思想基础的拉姆·莫罕·拉伊,就是印度第一位英语散文作家。奈都夫人(1879—1949)是最有影响的女诗人,被称为“印度的夜莺”,是印度继泰戈尔之后的又一位“文学园丁”,著有《金色的门槛》、《时间之鸟》、《断翅》等作品。穆克吉·安纳德(1905—2004)是印度最著名的英语小说家。他的《不可接触的贱民》(1935)第一次把笔触伸向印度社会的最底层,写出贱民们所受的物质和精神的压迫,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印度社会生活。他40年代初发表的《村庄》、《越过黑水》和《剑与镰》三部曲,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民的经历,反映了印度民族的觉醒。他的代表作还有《苦力》、《道路》等。
  
  其实,印度的近现代文学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代印度的各民族语言的文学都有了蓬勃的发展,这些民族语言的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互相融合,一种文学思潮往往先在一种语言文学中产生,又很快影响到其他语言文学。另外,此时,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也纷纷涌入印度,与印度本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产生了许多文学派别,形成了印度近现代文学繁荣的景象。
  
  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在印度出现了民族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小说和浪漫主义诗歌三大文学潮流。民族主义在近代后期就已兴起,20年代达到高峰。泰戈尔和伊克巴尔都曾发表过许多民族主义的诗歌。泰米尔语诗人苏比拉马尼亚·布哈拉提、马拉雅拉姆语诗人瓦托尔(1879—1957)、印地语诗人古伯德和孟加拉语诗人伊斯拉姆(1899—1976)被誉为印度近现代四大民族主义诗人。瓦托尔的抒情诗集《文学花束》中包括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许多直接反映了民族斗争的现实。古伯德的诗集《祖国之歌》(1925)和《印度教徒》(1927)继续了《印度之声》中爱国主义的主题,为祖国的多灾多难而悲伤,为祖国的自由解放而呐喊。伊斯拉姆的抒情长诗《叛逆者》(1921)以拟神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以破坏旧世界为己任的“叛逆者”的形象,表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排山倒海的力量和摧枯拉朽的气势。长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因此被称为“叛逆诗人”。他的有影响的诗作还有《燃烧的琵琶》、《毒笛》等。
  
  现实主义小说是印度现代文学繁荣的主要标志。小说家们一方面继承了印度近代作家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传统,一方面从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那儿汲取营养,使印度现代小说走向成熟。其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当数前面提到过的印地语作家普列姆昌德。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及作品还有:印地语的高西格(1891—1946)的《母亲》和《女乞丐》;孟加拉语的毗菩蒂·菩山·班纳吉(1894—1950),作品《道路之歌》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印度农村的衰败和人生之旅的艰辛,同时也通过细腻的生活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纯朴的乡村生活的留恋。
  
  浪漫主义诗歌在文学主体性自觉方面标志印度现代文学的成熟。浪漫主义诗歌在印度各语种文学中都有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印地语文学中的“阴影主义”。阴影主义是对新兴浪漫主义的贬称,后沿用下来,约定俗成,专指20至30年代印地语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诗歌。杰耶辛格尔·伯勒萨德(1889—1937)、尼拉拉(1896—1961)和苏米德拉南德·本德(1900—1977)被称为阴影主义三大诗人。伯勒萨德的诗集《山泉》(1918)被认为是阴影主义的开端。尼拉拉是一位富于激情和斗争精神的诗人,他的代表作诗集《芳香》(1930)以磅礴的激情和自由的形式,在阴影主义诗歌中独树一帜。本德的成名作《嫩叶》(1927)是阴影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以歌颂自然为主,把自然人格化,抒发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印度文学出现了新的潮流,主要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思想影响下的进步主义文学思潮和在西方现代派影响下的“实验主义文学”。1936年成立的进步作家协会,标志印度新文学的开始,它成为印度进步和民主作家的文学组织。重要的进步主义作家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普列姆昌德、安纳德、克里山·钱达尔和本德外,还有印地语作家耶谢巴尔(1903—1976)、乌尔都语作家查希尔(1905—1976)、盂加拉语作家马尼克·班纳吉(1908—1976)等。耶谢巴尔在40年代发表了《大哥同志》、《叛国者》等重要作品,大多是政治小说,主要配合现实斗争,探索革命道路,他因此被称为“战士作家”。
  
  40年代初与进步文学思潮对抗的实验主义文学运动,主要在印地语文学中展开,倡导者和代表作家是阿葛叶(1911—1987),他在1943年编辑出版的《七星诗集》序言中首先使用的“实验”一词,成为这一文学运动的名称。阿葛叶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他早期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谢克尔传》(1940—1944),主人公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对整个社会怀有反抗情绪,他的反抗既表现在情欲方面,也表现在社会领域。作品深刻细致的心理分析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为人称道。他被公认为印度现代主义文学的领袖,独立后仍活跃于文坛。
  
  印度近现代文学史上,名家辈出,群星闪耀,为世界文学宝库里增添了光彩夺目的明珠。独立以后的印度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重性交织发展的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